<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瀘定橋,又名大渡橋,為鐵索橋,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大渡河上。十三根鐵索橫臥在湍急的大渡河上,像一具被風干的古琴,等待著歷史的指尖來撥動。我們站在橋頭,看鐵索正泛著冷冽青光,木板間的空隙里,河水正翻涌著白色的憤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瀘定橋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三個大字,此橋而得名。從此瀘定鐵索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這塊御碑如今還屹立在西橋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重大勝利,這一事件使瀘定橋名揚中外,成為革命歷史上重要事件。瀘定鐵索橋不僅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還因其歷史事件成為重要紅色旅游景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瀘定橋十三根碗口粗的鐵索,九根作底鏈,四根分兩側(cè)作扶手。每當有人踏上,它便發(fā)出低沉的呻吟,鐵鏈與木板摩擦聲如同老人的咳嗽。三百年光陰在它的骨節(jié)間沉積,每一道銹跡都是一個未講完的故事。此刻,它正以獨特韻律搖晃,將我們的思緒蕩向遙遠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繼續(xù)前行,木板在腳下發(fā)出不堪重負的呻吟。透過縫隙,可見河水如沸騰的銀漿,將光影切割成碎片。對岸的紀念碑上,銘文已經(jīng)模糊,像被淚水暈開的墨跡。幾個孩童繞著石碑追逐,他們的笑聲清脆,卻驚飛了棲息在鐵索上的麻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望瀘定橋,它在細雨朦朧中漸漸褪去顏色,化作一道剪影。微風細雨穿過鐵索的間隙,在河面上投下漣漪的斑紋,宛如散落的琴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突然明白,這座橋從來就不只是連接兩岸的工具。它是時間的刻度,是記憶的載體,是無數(shù)腳步譜寫的樂章。每一個經(jīng)過它的人,都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了這永恒旋律中的一個音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細雨綿綿,鐵索沉睡。但我們知道,明日朝陽升起時,它又會蘇醒過來,繼續(xù)它三百年來未完成的訴說。而大渡河的水,永遠帶著這些故事,奔向遠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