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律·老九義勇救溺贊</p><p class="ql-block">從陽淬火志猶堅,</p><p class="ql-block">風雨同舟共苦甘。 </p><p class="ql-block">綠野揮鋤耘日月,</p><p class="ql-block">邊爐秉燭話江山。 </p><p class="ql-block">激流義勇施功力,</p><p class="ql-block">深井剛強度險關(guān)。 </p><p class="ql-block">壁畫銘懷情摯永,</p><p class="ql-block">老九鈞臺天地間。 </p><p class="ql-block">注:從陽,從化</p><p class="ql-block"> 老九,從化九里埗農(nóng)場知青</p><p class="ql-block">1965年,首批廣州知青到從化九里埗果苗場務(wù)農(nóng),在風雨同舟攜手共進征途中,發(fā)生過無數(shù)感人經(jīng)歷,建立深厚的知青情誼。六秩回眸,感慨萬千。正當務(wù)農(nóng)六十周年九里埗知青情石臺落成之際,老九們在微信群里傾情發(fā)言,其中有知青義勇救難事跡,為知青情石臺添注豐富生動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江舜梅在荔博園知青情石臺,談起當年她在流溪河溺水被救,一直以來滿懷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左二陳尚賢,他當年目睹吳樹勛下井救人義舉。</p> <p class="ql-block">九里埗場部大榕樹</p> <p class="ql-block">左二陳文生,曾在流溪河義勇救溺</p> <p class="ql-block">華附初中畢業(yè)到九里埗務(wù)農(nóng)的江舜梅有溺水被救的經(jīng)歷,她撰文向施救者道謝:</p><p class="ql-block">首先向陳文生、黎東海等救命恩人三鞠躬!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感激之情,發(fā)至肺腑。 </p><p class="ql-block">已記不清是哪年哪月,只記得那是一個休息日,農(nóng)場不用開工,三工區(qū)的部分知青趁著這難得的休息,結(jié)伴去流溪河邊玩耍。河水很淺,一群女生嬉笑著往河對岸跑去……忽然聽到有人高喊、快回來啊,流溪河放閘了,快!快!快!快回來!呼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趕緊往回跑, 河水已洶涌而至,才到河中央已經(jīng)沒過腰了,女生們趕緊手拉著手奮力向前。很快河水就浸到胸口,接著又漫過肩膀,馬上就到下巴了,再往前一步,一個沙坑使人向下一沉,水就沒過頭頂了,在水中我聽到撲通撲通的跳水聲,呼喊救人聲。此時,我們離岸邊只有五米左右的距離,會游泳的人很快就到岸邊了,我不會游泳本能的抓著牽手的人,突然有一種向下沉的感覺 我立刻意識到不會游泳的人死死的墜住會游泳的人,大家會一齊溺亡的,我下意識的松開了手,雙手抱著膝蓋,希望能盡快的浮出水面,讓會游泳的人把我救上岸。漸漸的我感覺到四周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我哪里知道湍流的河水已把我向下游沖去,意識越來越模糊了,在我即將失去知覺的前一刻突然感覺有一只手緊緊的抓住我的手臂,心想我有救了,有救了,隨即就失去了知覺。當我蘇醒時已經(jīng)躺在岸邊的草地上,是我的同學,九里步農(nóng)友們,把我從鬼門關(guān)拉回來了,沒有他們的奮力搶救 我早已化作九里步某個山頭上的一捧黃土,救命之恩??! </p><p class="ql-block">是陳文生、黎東海,還有我至今不知名的其他農(nóng)友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讓我能活到如今。再次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在此再致深深的謝意!并懇請那些不知名的救命恩人們,請報上你們的名字,讓我銘感於心,并祝你們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吳樹勛義勇救溺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樹勛,1946年出生,其父曾任教于中山大學,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先后就讀于中大附小、中大附中、華師附中。高中時是班級數(shù)學科代表,高中數(shù)學競賽獲獎。吳樹勛品學兼優(yōu),是華附高中畢業(yè)班高材生,也是學霸田徑健兒,強項是跨欄、短跑,曾在校運會多次獲獎,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優(yōu)秀學生。</p><p class="ql-block"> 吳樹勛1965年9月到從化九里埗務(wù)農(nóng)。在農(nóng)場勞動期間,他曾奮不顧身下井救起落水的女知青何錦燕。據(jù)陳尚賢(華附初中九里埗知青)回憶:何錦燕跌落井我也在場。聽見轱轆發(fā)狂轉(zhuǎn)動聲,轉(zhuǎn)頭望去見一只拖鞋還在滾動,井口無人知道有人跌落井,馬上許多人圍著井口看,只見吳樹勳一個人落井,將她放在蘿筐里眾人拉上來的。</p><p class="ql-block">同時在井臺現(xiàn)場的還有冼麗勤(執(zhí)信女中高中九里埗知青),她在微信中講述:我是親眼目睹何錦燕跌落井的全過程,就是伸手去提已經(jīng)升上來的水桶時無按緊轱轆把手,結(jié)果人跟著頭朝下落井。當時圍了不少人,個個都擔心地望著井下,吳樹勳當即嘗試下井救人,他整個人成“大”字形,雙腳張成大八字撐著井壁磚縫,雙手平伸到直勉強扶穩(wěn)井壁慢慢下降,下到井底一碰到何錦燕就聽到她有發(fā)聲,吳樹勳立即向上喊話!我們大家當場舒了一口氣!之后就如錦燕所述用簍筐吊上來,送去從化人民醫(yī)院。碰巧的是周美蘭農(nóng)友正好因闌尾手術(shù)住院,一睜眼驚訝地看到何錦燕在旁邊病床,她倆當時是清醒了,問起來錦燕說:“我跌左落井!”……幾十年后回憶起來如夢如幻,但不變的是知青情,錦燕常掛在口邊都說吳樹勳是她的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吳樹勛還有一次是救起鐘華的弟弟,鐘華是執(zhí)信中學初中畢業(yè)到九里埗三工區(qū)務(wù)農(nóng),這是鐘華在微信的講述:那是1966年夏天,我和三工區(qū)幾個知青,帶著我年僅8歲的弟弟步行到二工區(qū)河畔,在流溪河邊玩耍,突然上游放閘,河水洶涌而下,水漲流急,漩渦驟起,毫無野外突發(fā)汛情經(jīng)驗的我們都被嚇壞了,一眨眼之間身旁的弟弟被急流沖散不見了,正在非常焦急害怕之際,只見吳樹勛抱著我弟弟上岸了,我非常驚喜,連聲對他感謝。后來我找機會再向他道謝,他只是紅了一下臉,靦腆地笑了一下:說不用客氣,并沒有向我講述救人的過程。我當時覺得他肯定救人太多,不值一提了。這個被救過程我只是聽我弟弟描述:當時他手足無措方寸大亂,喝了幾口水伸手就抱著一個人的身體,只感到那人的后背太滑了抓都抓不住。最后他就被那人救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2005年,聽聞吳樹勛住了院,我曾兩次去探望過他,其中一次和我弟弟去,當我們向他表達救命之恩時,他還是微微一笑,說不值一提,他永遠做好事不提,讓我們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如今,吳樹勛離開我們將近20年了。在我心目中,他永遠活著,他那靦腆的一笑,永遠刻在我腦海中。</p><p class="ql-block"> 吳樹勛于1968年12月往龍?zhí)渡衔鞔箨爠?wù)農(nóng)。1975年招工到廣州市拖拉機廠。</p><p class="ql-block"> 九里埗知青葉俊榮回憶,吳樹勛是華附帶我們初中輔導班的品學兼優(yōu)的師兄。九十年代曾任太平開發(fā)區(qū)某制衣廠廠長,期間多次與我交流技術(shù)及管理的問題。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管理人員。</p><p class="ql-block">原華附初中畢業(yè)到從化九里埗務(wù)農(nóng)的陳尚賢回憶,吳樹勛品學兼優(yōu),更是樂于助人,從不求回報。記得余?;懀ㄒ彩侨A附初中畢業(yè)到九里埗務(wù)農(nóng))講過,1977年準備考大學時,找吳樹勛補習數(shù)學,受到熱心相教,詳盡講課解析幾何(我們初中同學在校無學過的),感恩不盡。后來樹勛患病也不張揚,是?;憦娎綇V東省中醫(yī)院住院治療的(那時入院不容易)。吳樹勛在校是田徑隊的(跨欄),應該也受過跳水訓練。九里埗三工區(qū)搵牛窿水庫近完工開始蓄水后,他們在水庫邊用三棵松樹筑了一個三米跳臺,人人都去跳,以樹勛跳得最好,可以做曲體手尖與腳尖相碰后再直插入水。其他知青有的就真像田雞跳水一樣,四支張開胸腹著水。那班女的就像深水炸彈落水(當時笑說是七女投江)。</p><p class="ql-block">黃永剛是華附高中與吳樹勛同班同學,他們一起到九里埗務(wù)農(nóng),在1968年12月又一起由農(nóng)場到龍?zhí)豆缟衔鞔箨牪尻?,他回憶吳樹勛勤勉好學,多才多藝,在農(nóng)村三年都是大隊派出去搞建筑和副業(yè)。</p><p class="ql-block">吳樹勛在太平場開發(fā)區(qū)任從化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屬下開發(fā)總公司兼物業(yè)管理公司任總經(jīng)理期間,不幸于2006年4月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九里埗知青溺水獲救感人事例中,林景沛遇溺是當時流溪河汛期水漲流急,他被嗆水浪頭沖到那里,起碼十分鐘,大家開頭以為他休息,都準備走時大聲喊他,見他無回應才覺不妙,是二工區(qū)知青班長黃岳華(三元里中學初中畢業(yè)務(wù)農(nóng))背他上岸的,他當時巳不省人事,全身軟軟的。剛好江頭村有人放牛,就將林景沛放牛背,吐了很多水,后來就救醒了。</p><p class="ql-block">自古以來民間利用牛背施救溺水者的方法,把溺水者俯臥在牛背脊上,而且是頭腳下懸的姿勢,在牛行走的顛簸中,有利于排出腹腔和胸腔的積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類似胸外心臟按摩(胸外按壓)和刺激呼吸的作用。同時,牛的身體溫度較高,可以幫溺水者緩解失溫。</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