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概要:茶馬古道上的陜西商幫鄠縣牛東人所寫“路引”,是散遺于民間的“國寶”,它堪與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圖書《自打箭爐至前后藏途程圖》相媲美,是茶馬古道上茶馬商人艱辛歷程的歷史見證和人文精神的“最牛的文化鉑金項(xiàng)鏈”,而那首著名《康定情歌》就出自出鄠縣牛東商號(hào)德泰合少東家之手??此作是《詩經(jīng)?關(guān)雎》二千多年后,在明清之際,盛開在雪域高原的情歌詩史“雪蓮花”,是歷史的眷戀和回響。一首情歌唱響川藏康定城,茶馬古道踏歌故事傳佳話。至圣牛東,“您真的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詩經(jīng)》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地名,是家和鄉(xiāng)的名字,是歷史文化的腳步聲。地名“雅化”的另一個(gè)手段,就是讓原本看上去無意義的音譯地名變得“有意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就是這一類的典型。以下記述引自《國家人文歷史?地名里的中國》中《四海一家:地名中的民族歷史印記》文/郭曄旻。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2023年5月第1版第310~311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代藏族先民將康定稱為“打折多”,也就是“打曲”(雅拉河)和“折曲”(折多河)匯合處的意思。早先的“打折多”只是一塊默默無語的夏季游牧草場,宋朝的以前幾乎無人居往。只是到了川藏之間的茶馬互市興起之后,“打折多”成為南路邊茶進(jìn)藏的第一站,“凡藏番入貢及市茶者,皆取道焉”,于是“各業(yè)皆因茶而興”?!按蛘鄱唷币惨虼酥饾u引起朝廷的關(guān)注,明代初期的漢文文獻(xiàn)(《明實(shí)錄》)中開始出現(xiàn)“打箭爐”的記載,這顯然就是對(duì)藏語地名“打折多”的音訛附會(huì)。到了雍正年間,清廷又在此地實(shí)行改土歸流,革除土司統(tǒng)治,設(shè)立“打箭爐”廳,“移雅州府同知治此,屬雅州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煎爐”是什么時(shí)候變成“打箭爐”的呢?清康熙十九年(1680)刑部奏疏中有“打箭爐地方”的記載,說明至遲到此時(shí)已經(jīng)改“煎”為“箭”。雖然《明史》里已經(jīng)有了“打箭爐”的相關(guān)記載,但這部《二十四史》的收官之作要到乾隆四年(1739)由張廷玉最后定稿。進(jìn)呈刊刻才算完成。因此明代是不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打箭爐”這個(gè)地名,著實(shí)是要打個(gè)問號(hào)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箭爐”之于“打煎爐”,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經(jīng)過“雅化”后的漢字,看起來就顯得有意義多了——以至于可以“望文生義”出一個(gè)“造箭之場所”來。于是清末成書的《打箭爐廳志》就說本地“相傳漢武侯南征遣將郭達(dá),安爐造箭之地”。這就把“打箭爐”的起源上溯到三國時(shí)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這一著名歷史事件了。其實(shí),孔明“五月渡滬”乃是取道宜賓大渡河南下,怎會(huì)選擇一個(gè)既不在進(jìn)軍線上,又不是南征后方的荒野空谷“安爐打箭”呢?誰知這個(gè)無稽的說法傳來傳去,最后卻連紫禁城里的康熙皇帝都被忽悠了,他在《圣祖仁皇帝御制瀘定橋碑記》里寫道:“打箭爐未詳所始,蜀人傳漢諸葛武鄉(xiāng)侯亮鑄軍器于此,故名?!奔热皇恰熬盼逯稹睔J定了諸葛亮“安爐打箭”的真實(shí)性,以后清代文獻(xiàn)自然也就相沿成習(xí),越傳越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gè)“打箭爐廳”,在清末升格為“康定府”?!翱刀ā敝纱硕?,沿用到今?!翱怠奔粗缚蛋偷貐^(qū),“定”者意為該區(qū)平定、安定。但“打箭爐”這個(gè)“雅化”地名的殘跡仍舊延續(xù)到了今天。康定市政府所在地至今仍被稱為“爐城街道”。爐者,“打箭爐”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2月6日,在西周禮樂文明發(fā)祥地,明代“康王腔、”鄠縣“眉戶”曲子、“溜溜調(diào)”發(fā)祥地,與西安音樂學(xué)院師生一起交流學(xué)習(xí),讓中華曲子文明傳承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9月18日牛東村采訪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即將失落的文明印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9月28日張良寨村釆訪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2月17日張良寨村采訪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2月19日牛東村采訪資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