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經(jīng)?溱洧》</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觀乎”,藏著千年不變的心動</b></div> 三月三風軟,拂過鄭國溱洧雙川。冰融的河面泛著 “渙渙” 波光,如碎銀逐流,是春的生機,也是愛之序章。<br> 堤岸之上,踏青人潮涌動。姑娘秉著青翠蕑草,露珠凝著歡喜;少年素衣而立,目光追著心儀身影,指尖攥著青澀。<br> 忽有清女聲起,似春鶯啼囀:“觀乎?” 姑娘舉蕑草含笑,眼波落向身旁少年。少年耳紅,輕應:“既且?!?lt;br>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姑娘往前半步,語氣帶了軟綿,指尖指向?qū)Π?—— 笑聲漫野,暖陽映得笑臉明亮。<br> 少年望進她亮晶晶的眼,心動蓋過羞澀,輕輕頷首。二人并肩向洧水對岸去,風攜蕑草香,裹著蜜意。日斜時,河畔戀人相謔,芍藥遞到心上人手中,那是 “愿相守” 的諾言。<br> 《鄭風?溱洧》原文記:“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彝^乎?洧之外,洵訏且樂?!?lt;br> 千年后讀來,仍見那春日盛景,聽見那嬌憨邀約。原來愛從不變,春秋河畔也好,今日七夕也罷,一句邀約,一次奔赴,便是最動人的浪漫。</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經(jīng)?狡童》:嗔怪里藏著滿心歡喜</b></div> 檐下風輕,案上飯菜微涼。女子托腮望著窗外,眉梢?guī)Я它c軟乎乎的嗔意,口中念的 “狡童”,哪是真說他淘氣?分明是把人疼到心尖的昵稱。<br> 《詩經(jīng)?鄭風?狡童》里寫:“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br> 可不是嘛,他就半天沒和她說話,她對著滿桌熱菜卻沒了胃口,筷子戳著米飯,滿腦子都是他低頭沉默的模樣,連飯香都沒了滋味。<br> 又道:“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lt;br> 夜里少了他陪坐吃飯的絮語,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月光灑在枕上,思念卻比月色還稠 —— 哪是怨他?全是熱戀里藏不住的在意。<br> 千年過去,這嗔怪里的甜,仍像七夕夜情侶間的呢喃,輕輕一碰,就甜得人心尖發(fā)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經(jīng)?關雎》:一闕相思,藏盡君子柔情》</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河洲水暖,雎鳩鳥 “關關” 和鳴,翅尖掠過粼粼波光,像把春日的溫柔都揉進了風里。這般和諧景致里,藏著君子心底的牽掛 —— 那身姿窈窕的淑女,原是他滿心向往的良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詩經(jīng)?周南?關雎》開篇便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l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岸邊荇菜參差,女子左右采摘的身影,成了君子眼中揮不去的景。他白日里念著,夜里也念著,“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連夢境都浸著這份念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可這份喜歡偏生克制又綿長,“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醒時牽掛難放,睡前思慕難歇,若一時求而不得,便在夜里翻來覆去,連月光都陪著他熬著相思。</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沒有熱烈的告白,只把心意藏在鳥啼、荇菜與輾轉的夜色里,這含蓄的牽掛,恰似七夕夜的星子,淡卻綿長,溫柔了千年時光。 </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經(jīng)?桃夭》:桃夭映喜,綢繆話新婚</b></div> 春日里,桃樹綴滿艷艷紅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風一吹,花瓣落在新娘的嫁衣上 —— 這是《周南?桃夭》里的喜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眾人望著她走向良人,盼她此后能讓家庭和睦,如桃樹 “有蕡其實” 般多子多福,似桃葉 “其葉蓁蓁” 般家族興旺。<br> 待到夜幕降臨,三星掛在天邊,親友圍著新人笑鬧?!短骑L?綢繆》里的熱鬧正濃:“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捆好的柴草象征同心,有人拍著新郎肩頭調(diào)侃:“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br> 星子移到角落,“綢繆束芻,三星在隅”,又有人對著新娘打趣:“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滿室笑聲裹著祝福,像七夕夜的暖光,把新婚的甜,釀成了千年不散的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經(jīng)?子衿》:青衿佩響,皆是相思</b></div> 風過城闕,卷起衣角的涼意,女子扶著斑駁的墻磚,目光望穿了遠方 —— 眼前總晃過那抹青色,是他衣領的溫柔,是他佩玉的光亮。<br> 《詩經(jīng)?鄭風?子衿》里藏著她的心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br> 不過是沒見著他,卻連風都像帶了思念 的重量,她攥著衣角暗問:就算我沒去,你怎的連個信兒都不捎來?<br> 又念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br> 指尖似還能觸到他佩玉的溫涼,可人影遲遲未現(xiàn),她忍不住踮腳張望,城樓上的每一步徘徊,都藏著 “你怎么還不來” 的迫切。<br>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lt;br>從晨光等到暮色,不過一日未見,卻像熬過了三月漫長。這藏在青衿佩玉里的思念,恰似七夕夜的等候,直白又滾燙,千年后讀來,仍懂那份 “盼君歸” 的慌張。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風?采葛》:一日不見,相思成殤</b></div> 在古老《詩經(jīng)》的悠悠長河中,有一首情詩,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真摯而熱烈的光芒,它就是《王風?采葛》。短短三章,區(qū)區(qū)幾句,卻道盡了世間相思的極致,千百年來,撥動著無數(shù)人的心弦。<br>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看啊,那個在田野間采摘葛藤的女子,身姿輕盈,動作嫻熟。葛藤,這種蔓生植物,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而此刻,在遠方的某個角落,有一個男子,正滿心牽掛著她。僅僅一日未曾相見,對他來說,卻好似熬過了漫長的三個月。這三個月,是他心中的思念在一寸一寸地蔓延,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思念填滿。你能想象嗎?那種度日如年的煎熬,就像春天里渴望甘霖的種子,急切地盼望著雨水的滋潤,而他,盼望著女子的出現(xiàn)。<br>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女子的身影又出現(xiàn)在采摘香蒿的地方。香蒿,帶著淡淡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蛇@香氣,卻無法安撫男子那顆思念的心。隨著時光的推移,他們感情愈發(fā)深厚,一日不見,在男子心中,已然變成了如三個秋天那么漫長。秋天,本就是一個充滿著蕭瑟與思念的季節(jié),落葉飄零,萬物漸衰,正如同他心中因思念而產(chǎn)生的一絲淡淡的哀愁。三秋,不只是時間的跨度,更是他對女子深深眷戀的體現(xiàn)。這時候的思念,已不再是最初的那種急切,而是多了一份深沉,如同那秋天的湖水,表面平靜,深處卻暗流涌動。<br>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當女子采摘艾草的畫面映入男子的腦海,他的思念徹底決堤。一日的分離,在他的感知里,竟成了三年的漫長等待。三年,足以改變很多事情,可唯獨他對女子的思念,如陳釀的美酒,越久越香醇,越久越濃烈。這三年,他或許在無數(shù)個夜晚輾轉反側,或許在每一個清晨醒來,腦海中浮現(xiàn)的都是女子的模樣。他的思念,已經(jīng)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br> 詩人運用了層層遞進的夸張手法,將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 “三月” 到 “三秋”,再到 “三歲”,時間的跨度越來越大,男子的思念也愈發(fā)濃烈。這種對時間的獨特感受,并非是詩人的無理取鬧,而是源自于他內(nèi)心深處對愛情的熾熱追求和深深眷戀。在愛情面前,時間仿佛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一天可以變得像三個月、三個秋天、三年那么漫長,只因心中有愛,有那份無法割舍的牽掛。<br> 在這首詩里,我們看不到華麗的辭藻,聽不到甜言蜜語,有的只是最質(zhì)樸、最直接的情感表達。而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真情實感,讓這首詩具有了穿越時空的力量。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只要你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愛情,感受過相思的滋味,就能從這首詩中找到共鳴。它讓我們明白,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相思的痛苦與甜蜜,是每一個陷入愛河的人都無法逃避的宿命。<br> 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王風?采葛》,感受那穿越千年的相思之情?!氨瞬筛鹳猓蝗詹灰?,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愿我們都能珍惜身邊的愛人,莫讓相思之苦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讓愛情的甜蜜時刻圍繞在我們身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隅邂逅:一場跨越千年的心動</b></div>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翻開《詩經(jīng)》泛黃的書頁,《國風?邶風?靜女》里這場城角約會,至今仍在時光長河中泛著溫柔漣漪。<br> 暮色漫過古老城墻時,那個癡情的身影已徘徊許久。他望著空蕩的城角,指尖無意識地摩挲發(fā)間,腳步在原地反復丈量。姑娘原是躲在暗處,眉眼藏著狡黠笑意,看少年急得團團打轉,衣袂在風中揚起細碎的弧度。待她捧著彤管與荑草盈盈現(xiàn)身,暮色都成了她的陪襯。<br> 這世間最珍貴的饋贈,從來無關價值幾何。那截泛著柔光的紅管,那株沾著晨露的野草,在少年眼中勝過金玉。他小心翼翼地將荑草別在衣襟,耳畔似又響起姑娘銀鈴般的笑聲?!?lt;div>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寥寥八字,道盡了戀人眼中萬物皆因愛意生輝的浪漫。<div> 三千年前的心跳聲,穿越歲月塵埃,輕輕叩響現(xiàn)代人的心門。原來愛情從來無需繁復的儀式,不過是城墻下的一次捉弄,一份饋贈,便釀出了最純粹的歡喜。當我們在喧囂中尋找真心,不妨回頭看看這首詩 —— 它早已把愛情最本真的模樣,鐫刻在時光深處。</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b>作者編者后記</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夕望星河,《詩經(jīng)》情詩訴千年癡戀</b></div> 七夕星河璀璨,回溯《詩經(jīng)》情詩,滿是千年未散的熾熱與溫柔。它或如《關雎》“輾轉反側” 的執(zhí)著,訴盡求愛癡念;或似《蒹葭》“在水一方” 的朦朧,藏著可望不可即的悵惘;亦有《靜女》“搔首踟躕” 的甜蜜,顯盡約會歡喜?!蹲玉啤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的相思,是城樓上望眼欲穿的守望,將牽掛揉進每一句追問;《桃夭》以 “灼灼其華” 喻新嫁娘,把對姻緣美滿的期許,織進桃枝的花葉與果實間;就連《狡童》中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的嗔怨,也藏著小兒女鬧別扭的嬌憨,滿是戀愛的鮮活。這些情詩,以草木為媒、山河為證,既有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的熱烈直白,也有 “永以為好也” 的含蓄期許。字句間,是古人最純粹的愛戀,七夕賞之,恰如與千年深情相擁,唯美動人,余韻綿長。<div> AI 讓《詩經(jīng)》情詩走出泛黃的書頁,而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則為這些古老的情感找到了共鳴的土壤。千年過去,愛情的形式或許從 “鴻雁傳書” 變成了 “即時通訊”,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變成了自由相戀,但那份藏在心底的熾熱、溫柔、牽掛與期許,從未改變。這個七夕,在 AI 演繹的《詩經(jīng)》韻律里,我們看見古人的癡戀,也照見自己的真心 —— 原來跨越千年,愛始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是永不過時的美好。</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晨露沾果,玉石映心 </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衛(wèi)風?木瓜》短敘</b></div> 春風拂過千年田壟,晨露凝在青澀果上,《詩經(jīng)》里藏著一份愛意,借尋常果實釀成歲月純甜 —— 這便是《衛(wèi)風?木瓜》,首用信物寫就的情詩,無濃墨誓言,只把 心意落進牽掛里。<br> 你看,女子挎籃摘枚飽滿木瓜,帶晨露清潤、陽光暖意遞給他:“投我以木瓜”。這小果實,是見他的歡喜,是想并肩的期許,是最質(zhì)樸的告白。<br> 他接過木瓜,卻捧出溫潤瓊琚,玉石流光遠不及眼底認真:“報之以瓊琚”。旁人不解為何厚贈,他只懂:“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不是交換,是借玉石許長久相伴的約定。<br> 后來她摘鮮脆木桃遞出:“投我以木桃”,他以瑩潤瓊瑤回應:“報之以瓊瑤”;再后來她摘小巧木李 :“投我以木李”,他仍用瓊玖相贈:“報之以瓊玖”。每一次都落著那句滾燙的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果實會枯,玉石會塵,心意卻如春日草木,歲歲常青。<br> 原來最好的愛情,從不計得失?!缎l(wèi)風?木瓜》里的他們,用木瓜與玉石,寫盡愛情本真:純粹、熱烈、長久。如今讀詩,仍能見千年田間遞接信物的模樣,晨露映果,玉石流光,愛意藏在 “永以為好” 里,穿過歲月風:愛情最美,不過你贈微光、我予深情,一生相伴安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