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東極游4

姜選

<p class="ql-block">2025.8.8.中午12點,我們告別了美麗的撫遠市,經過撫遠大壩,沿國境線南下繼續(xù)游覽。一路天晴氣爽,藍天白云,大壩兩面的水稻和玉米一會兒金黃一會兒翠綠,飛馳而過、一望無際。</p> <p class="ql-block">撫遠口岸</p> <p class="ql-block">撫遠口岸出境大廳</p> <p class="ql-block">?14.30分,到達了街津口?赫哲族鄉(xiāng),這里屬黑龍江省同江市下轄,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中游南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集中展示了赫哲族的漁獵文化、魚皮工藝、薩滿教信仰等,包含浮雕墻、魚骨廣場等特色景點。</p> <p class="ql-block">山魂雕塑—莽莽山林,是赫哲族的家園。林中狩獵,是赫哲族生存發(fā)展的經濟基礎。山林養(yǎng)育了赫哲人,赫哲人是山林的主人。這座雕塑作品是赫哲族發(fā)展史的一個形象說明,再現(xiàn)了赫哲族的狩獵文化,表現(xiàn)了赫哲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從中領略到赫哲人勤勞勇敢的精神風貌。</p> <p class="ql-block">民俗館陳列以雕塑、圖片、場景、景觀、塑型、影像、聲效、文字等多種藝術手段,意在讓人們能夠感知赫哲族久遠的歷史,感受赫哲族漁獵文化內涵,感悟赫哲族藝術珍奇與魅力。</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是我國歷史悠久人口較少的古老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以捕魚、狩獵為生,漁獵是赫哲族生產生活的主要方式。歷史上赫哲族多次遷徙,逐水而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赫哲族先民以豐富的想象力和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獨有的赫哲文化。綿延千年,傳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在三江大地上歷經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出舉世聞名的漁獵文化,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增添了燦爛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24日下午,一場綿綿喜雨落下,習近平總書記冒雨走進赫哲族村,村落立刻沸騰了。</p><p class="ql-block">赫哲群眾還深情地記得總書記說的那些話:"我心里惦記著每一個少數(shù)民族",話語間充滿溫暖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更飽含殷切的期望與關懷。</p><p class="ql-block">時間飛逝,其情其景卻依然如在眼前;斗轉星移,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卻猶在耳畔。</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勤勞、勇敢、智慧的赫哲人抓住發(fā)展機遇,以實際行動作出響亮回答: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走出一條超越自我的發(fā)展之路。</p><p class="ql-block">三江沃野上,不畏艱難的"莫日根"傳人正邁出鏗鏘前行的足音,書寫著赫哲人新時代的奮斗篇章。</p> <p class="ql-block">婚禮廣場</p><p class="ql-block">三江沃野,赫哲漁鄉(xiāng),婚俗風情,回轉激蕩?;槎Y廣場設有男婚房、女婚房及演繹舞臺,集中展示了赫哲婚禮、伊瑪堪說唱、溫吉尼祈福、祭江儀式等經典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祭江臺</p><p class="ql-block">同江一直有"賞開江景、吃開江魚"的習俗,而古老的開江文化,可追溯到七百多年前。每到開江時節(jié),生活在松黑江畔的赫哲族先民們,便在泛江捕魚之前進行神秘的祭江大典,表達沿岸兒女對母親河的崇敬和熱愛,祈禱風調雨順。</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白樺樹</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鐘,我們到達了同江市的三江口景區(qū)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這個景區(qū)我們主要看了兩點,一是同三公路起始點,二是經緯分明的江水。</p> <p class="ql-block">  進入起點廣場,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地上的同三公路里程圖,緊接著就能看到同三公路零起點紀念碑。紀念碑立于有著三級臺階棕色的方形地盤底座上,底座正中的長方形條石上,刻有“路始于此 、江匯于此 、海通于此”的金色題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同三公路起點標志塔寓意深遠:</p><p class="ql-block">塔尖五環(huán)代表同三公路全長五千多公里,塔柱上十個黑白相間的格子代表"同三公路"所途經的"九省一市",它們分別是:大美龍江、精彩吉林、風尚遼寧、好客山東、美好江蘇、山水浙江、清新福建、活力廣東、陽光海南,一市為繽紛上海。標志塔以塔身為豎,大地為橫,形成了倒寫的英文字母" T ",代表著同江市的開頭字母" T ";環(huán)繞塔柱向上的" S ",代表著三亞市的開頭字母" S ",連在一起意寓"同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條路把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與祖國最南端的海南省連接在了一起,讓北國的白樺林和南國的椰樹林隔著萬水千山擁抱,讓同江的赫哲人與三亞的黎族人心手相連,共唱民族繁榮贊歌!</p> <p class="ql-block">涇渭分明自然奇景,三江匯流觀光圣地。</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三江口,實為松花江與黑龍江的匯合處,匯合后俗稱“混同江”,不是三條江匯流的意思。因為黑龍江水呈墨綠色,松花江因泥沙呈黃色,兩江交匯后水色分明,形成獨特景觀。??</p> <p class="ql-block">我們特意乘快艇到兩江交匯處觀看</p> <p class="ql-block">拉哈蘇蘇海關舊址總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6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905年,屬俄式建筑風格,磚木結構,是目前東北地區(qū)唯一保存完整的百年海關舊址。</p> <p class="ql-block">該建筑1910至1931年為拉哈蘇蘇海關分卡公事房。日軍侵華期間被強行占用。1945年至1966年中共同江縣委員會和民主政府在此辦公。1999年被黑龍江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2010年同江市政府將舊址產權移交給同江海關。是年海關總署撥付專項資金,對該舊址建筑進行保護性加固修繕和園林景觀建設?,F(xiàn)為拉哈蘇蘇海關舊址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01年,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后,為償還賠款以關稅為抵押,在黑龍江一帶增設三處海關,拉哈蘇蘇海關即為其中之一。它于1910年成立,當時由英國人負責,負責沿江上下三十華里檢查過往船只、驗收貨物、按價收稅。</p> <p class="ql-block">各種反映當時海關貨物驗關、運輸、洽談貿易、交易場景的雕塑,這些展品生動地展現(xiàn)了海關的歷史變遷和職能演變。</p> <p class="ql-block">交易—中俄(蘇)兩國邊民貿易由來已久,早在1904年就有邊民和國內商號與俄國商人在此地進行貿易活動。民國初年(1914年),拉哈蘇蘇的同江邊境貿易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黑龍江東部貿易的重要口岸。</p> <p class="ql-block">同江市俄羅斯風情園是集文化體驗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以俄羅斯異域風情為主題,融合中俄文化特色。 ?園內建有景觀塔、套娃廣場、音樂噴泉、風車莊園等景點,展示俄羅斯建筑藝術與民俗文化。 ?</p> <p class="ql-block">當圓圓的月亮升起時我們趕到了饒河縣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