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邯鄲武陵臺應為武靈叢臺的別稱,是趙武靈王為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而建的戰(zhàn)國建筑,現(xiàn)存為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重修的青磚高臺,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qū)中華北大街159號叢臺公園內。 </p> <p class="ql-block">叢臺北側的古董建筑“七賢祠“,由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三忠祠“和四賢祠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對新人沾沾喜氣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趙武靈王建筑叢臺的目的,是為了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史載,叢臺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結構奇特,裝飾美妙,在當時揚名于列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靈叢臺就在如今的叢臺公園內,是趙都歷史的見證、古城邯鄲的象征。相傳始建于戰(zhàn)國趙武靈王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的地方。因樓榭臺閣眾多,且“連聚非一”,故名“叢臺”。</p><p class="ql-block">如今所見之建筑,基本都是明清遺物。在初夏風和日麗花開的日子,登高懷古,愜意十足。</p> <p class="ql-block">趙武靈叢臺遺址石碑,在武靈叢臺南延的城墻下,為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由邯鄲知縣鄧云臺立的石碑,上書“趙武靈叢臺遺址”七個楷書大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