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說說中國的七夕節(jié)<br>張桂茹<br>七夕節(jié)又稱七巧節(jié)、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七姐誕、七娘會、七夕祭、巧夕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別稱最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來源于“牛郎織女農(nóng)歷七月七日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br>七夕節(jié),是由遠古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牛郎織女二星,分別代表古代農(nóng)田耕作和桑蠶養(yǎng)織星宿圖騰,反映了遠古男耕女織最早的社會勞動分工形態(tài)。<br>產(chǎn)生于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之一,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jié)。<br>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br>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br>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br>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br>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br>這說明,將牛郎織女星崇拜,轉(zhuǎn)化成完整的神話故事,則在漢代就已經(jīng)廣泛流傳了。漢武帝在長安修造的一對牛郎織女塑像,歷經(jīng)2000多年如今還仍然存在著。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耳熟能詳,我就不多說了,我這里只說說七夕節(jié)又稱七巧節(jié)的來龍去脈。七夕逐漸成為以牛郎織女為背景的乞巧節(jié)日,初創(chuàng)于東晉,興盛于唐代,鼎盛于宋元,豐富于明清。 <br>我們再來讀一首詩,?唐代林杰的《乞巧》:<br>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br>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br>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七夕今霄看碧霄,牽??椗珊訕颉保_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br>《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br>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br>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br>正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br>“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表達了人們在“七夕”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中國女人們認為,織女是女人中養(yǎng)蠶、織布、做針線活,手藝最巧的人,都乞求織女把手藝傳給自己。<br>“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日子,列為吉慶日。<br> “七夕節(jié)”本是中國古代女性的節(jié)日,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在歷史的發(fā)展變化中,人們將牛郎織女男女愛情故事也融入其中,體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真摯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br>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jié)”的風俗就已形成:每當七夕,搭建彩樓,女人們在彩樓里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織女雙星,向織女“乞巧”;組織女人們在月光下進行穿七孔針的比賽;一旦有蜘蛛在作為祭品的瓜果上結(jié)網(wǎng),便寓意福慶綿延。 <br>后來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故事,七夕也逐漸從“女兒節(jié)”變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jié)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當代更是賦予了“中國情人節(jié)”的文化含義。 <br>“七夕節(jié)”基本有以下幾項活動:<br>乞巧。最早記載七夕“乞巧”習俗的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碧瞥娙舜揞椧嘤小伴L安城中月入練,家家此夜持針線”的詩句,描述的就是七夕這天,無論皇宮嬪妃還是平民女子,無不舉行著穿針引線的“乞巧”儀式。 <br>斗巧。指未婚女孩們在月下進行穿針比賽,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的女孩叫“七巧姐”,穿不過的叫輸巧,輸?shù)呐⒁投Y物給贏者,拜師學藝。明清兩代在七夕又多了一項投針活動,女孩們將穿有絲線的繡針投于水中,浮在水面的,驗看水底針影形狀,以辨巧拙。沉入水底的為輸。 <br>喜蛛。蜘蛛會織網(wǎng),古人把蜘蛛比做織女。南北朝時期興起一種活動,女人們在七夕晚上把蜘蛛放進盒中,第二天打開觀看蛛網(wǎng),比誰的蛛網(wǎng)密,蛛網(wǎng)密者為“巧”。 <br>生巧芽。就是提前7天用綠豆、黃豆或豌豆在碗里生豆芽,七夕那天比誰的豆芽長得高而好看,謂之“巧”。 <br>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都有不同的七夕風俗。比如廣東稱七夕為七姐誕,相傳七仙女下凡曾在鳳眼果里躲避上天的追趕,因而以此果作為祭品;廣西一帶,七夕要到河里洗澡,希望沾沾七姐下凡時洗澡水的仙氣;閩南和臺灣的七夕,民間要為少女舉行成人禮。 七夕對亞洲鄰國也有影響,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都有七夕節(jié)習俗。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