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字編輯】笑看云卷云舒</b></p><p class="ql-block"><b>【圖片來源】生活實拍</b></p><p class="ql-block"><b>【美篇樂曲】《傳奇》</b></p> <p class="ql-block"> 初秋的北京天空格外澄澈,在北航校園熙熙攘攘報到的人群中,我想象著那個熟悉的身影——她不再是五年前那個帶著鄉(xiāng)土氣息的養(yǎng)羊專業(yè)戶,而是從容穿梭于高校殿堂的自信女性。她一定與身著飛行器制造專業(yè)制服的兒子相視而笑,那份心有靈犀的微笑中,我恍然看見一場歷時五年的教育遷徙開出的璀璨之花。</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的那個雨天,她撐著舊傘來到我的辦公室,她小心翼翼地問:“老師,您說我把孩子送到市里讀書可行嗎?”那時她的眼眸里既有期盼也有惶恐。我至今記得自己當時的回答:“多大的澇壩就能出多大的鱉,教育生態(tài)決定成長形態(tài),這片土地需要更豐沛的雨水?!睕]想到這句尋常的鼓勵,竟讓她毅然變賣經(jīng)營多年的羊場,告別縣城安穩(wěn)而且有些小資的生活,如同當代孟母般踏上遷徙之路。</p> <p class="ql-block"> 在市區(qū)生活學習的這五年,我耳聞目睹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命蛻變。我們當?shù)氐摹案黄拧币闳粊G棄了一百三大平米的樓房,租住在老城區(qū)不足四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她白天和孩子一起起床、運動、讀書、寫作,用“野草凝香”的筆名在微信公眾號記錄點滴。我是她忠實的粉絲,每一篇文章都認真研讀,那些文字沒有華麗辭藻,卻有著泥土般的質樸力量:“今天學會做紅燒排骨,兒子說比飯店好吃”“今天有教練教我游泳,嗆了七次水終于浮起來了”“讀《詩經(jīng)》才知道‘睍睆黃鳥’就是家鄉(xiāng)的黃鸝鳥”……每篇不足千字的隨筆,串聯(lián)起一個母親的進化史。</p><p class="ql-block"> 她不僅在用文字重構她自己的精神世界,更用行動重塑他們母子的生命維度。當兒子在重點高中熬夜苦讀時,她在社區(qū)羽毛球館揮拍至深夜;當孩子在實驗室鉆研航模時,她在文學講座角落認真記筆記。我親眼見過她從握拍都不會的菜鳥,成長為讓球友們都仰慕的高手;親耳聽過她從怯生生請教古文釋義,到能流暢地批注《莊子譯注》,每天八點半我準能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下課……”的打卡記錄。每次看到這些我都給自己打氣、鼓舞,看看這位草根文學母親,自己是科班出身,學習讓她光芒四射,我也一定要加油努力!學習的力量促使著教育的力量,在這個家庭呈現(xiàn)出美妙的雙向流動——母子二人如同兩棵相互依傍又各自向陽的樹木,在城市肥沃的土壤里共同抽枝展葉。</p> <p class="ql-block"> 今年盛夏,當高考分數(shù)捷報傳來,她的朋友圈卻平靜如常:“所有星辰都需要自己的軌道,母親只是最初的那推力”。在送孩子上大學前夕,她鄭重地邀請我去茶樓品茗聊天,在淡淡的茶香氤氳中,她細細訴說了高考以來的溝溝坎坎,被北航飛行器制造專業(yè)錄取原來這么艱難!聽她的講述我突然感到:我們同樣做母親,我給孩子們的只是最低級最樸素的生活保障,在“助推和提升”方面沒有一點點的貢獻!面對這位大度且超然無畏的“孟母”,我有些汗顏,更深切地明白這份超然的背后,不僅僅是五年間2000多個日夜的持續(xù)耕耘:1853篇原創(chuàng)文章,47本讀書筆記……</p> <p class="ql-block"> 如今他們已自豪地站在了北航的航天廣場,看著那些航天模型一定會微笑:“原來夢想真像火箭,需要多級推進才能突破重力?!彼麄兊某砷L讓我倏然洞見這場遷徙的本質——她何止是在給孩子尋找更好的學校更好的班級,更是在踐行一種關于成長可能性的實驗。當很多家長將教育簡化為分數(shù)競爭時,她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著教育最本真的模樣:父母與孩子彼此成就,各自會成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那天相聚后告別時她告訴我,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考慮她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能在北京周邊的大學謀得一份工作,能養(yǎng)活自己并能讓自己充實,這是最好不過的,她要繼續(xù)學習中國文學,堅持寫作。孩子造飛行器,她就寫造有關飛行器的人。我離開時,路燈已全部亮起來了,沒有了燥熱,吹著涼風我突然想起她文章中的句子:“野草之所以凝香,是因為它永遠在迎著風雨生長。”</p> <p class="ql-block"> 這位用五個春秋完成雙向生命蛻變的母親,讓我看見教育最動人的模樣:它不是階層躍遷的冰冷工具,而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溫暖過程;不是孤注一擲的豪賭,而是日復一日的浸潤。所謂“孟母三遷”,遷的不是居所,而是不斷突破認知邊界的勇氣;育的不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共同成長的生命力?;赝@場持續(xù)五年的教育遷徙,真正令人震撼的不僅是高考分數(shù)光環(huán)下的教育成功學,更是一個女性在母親角色之外對自我價值的執(zhí)著求索。當她從羊圈走向文學殿堂,從縣城走向首都天地,她用實際行動證明: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親眼見證父母從未停止成長;最深的母愛,是讓自己活成值得孩子驕傲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野草凝香,其香在骨。這位當代“孟母”用五年時間書寫的,不僅是一個寒門學子的逆襲傳奇,更是一部關于教育本質的深刻啟示錄——真正的教育革命,永遠始于父母自身的覺醒與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