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傳儒家微言大義,教商賈允執(zhí)厥中,培養(yǎng)新時代儒商。</p> <p class="ql-block">《論語》第十五篇衛(wèi)靈公篇第二十章教學錄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萬守杰,今天讓我們一起分享《論語》第十五篇衛(wèi)靈公篇第二十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p><p class="ql-block">這句話翻譯過來是這樣。</p><p class="ql-block">孔子說:“君子擔憂做不到終身名副其實?!?lt;/p><p class="ql-block">近代儒學大家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翻譯版本。比如,楊伯峻的譯文是,孔子說:“到死而名聲不被人家稱述,君子引以為恨?!卞X穆先生的譯文是,孔子說:“一個君子,恨他身后聲名之不傳?!崩顫珊竦淖g文是,孔子說:“君子憎惡這個黑暗世界,名稱不符合實際?!比齻€人有不同的譯注。鄙人比較認可李澤厚先生的意見。</p><p class="ql-block">竊以為,這句話有三個“點”容易理解偏差。一是“疾”,何謂“疾”?疾源于商代甲骨文,像是腋下被箭射傷,故本義指箭傷、外傷,所以引申出疾病,疾即疾?。挥捎诩乃俣群芸?,后來又引申出“急速”“快”;由于箭傷很痛苦,再后來又引申出“疾苦”“憎惡”“擔憂”等。而“病”字源于戰(zhàn)國,晚于“疾”,古字形像一個人倚靠在床頭的樣子?!墩f文解字》曰:“病,疾加也?!笔裁匆馑??是說疾病加重躺在床上了就是“病”。所以說,疾是疾,病是病,疾是疾病,病是病情加重了的疾??;凡不用臥床的病都不能叫病,而應該稱作“疾”或“疾病”。今人把所有的身體有恙,無論肉體還是精神,統(tǒng)稱為“病”。一般說,凡是住院的病才可以謂之病,不需要住院的病謂之疾或疾病。綜上所述,“君子疾”的意思應該是“君子擔憂”;如果說“君子病”,意思是“君子非常擔憂”。今天學習的“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需要與孔子說的上一句話“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兩句話結合起來就不難理解“君子疾”的意思了。</p><p class="ql-block">第二點是“沒世”?!皼]世”是死后的意思呢?還是終身的意思呢?“沒”字源于戰(zhàn)國文字,其本義是“完了”“終結”之義,比如說“某人沒( mò)了”,是說某人死了。鄙以為,“沒世”是指“終其一生”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第三點“名不稱焉”。“名”本義是指自己的名,當然萬物皆有名;自古至今,每個人都有名,“名”是上輩給自己起的,是用來上輩叫的;古人除了“名”以外還有“字”,“字”是成人禮時由德高望重的人所賜,用來平輩或朋友叫的?!胺Q”這個字需要給大家講一講。“稱”字最早見于先秦文獻,比如《左傳》《楚辭》等,基本字義是“量輕重”,后引申“叫”,比如“稱呼”“稱贊”“贊揚”等;后又引申為“符合”“相當”之義。鄙以為,“稱”在這里是“符合”“相當”之義。比如,名與稱合在一起謂之“名稱”,意思是名副其實的稱呼或恰當?shù)胤Q呼;抑或說,給這個人一個恰如其分的稱呼。</p><p class="ql-block">鄙以為,“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不能理解為“君子擔憂死后沒有人贊譽”,孔子是說“君子擔憂做不到終身名符其實”?;蛟S有人說:老師,你為什么與大家理解得不一樣呢?是的,尤其是沒有把“名不稱焉”的“稱”理解為“稱贊”或“贊譽”,而是把“稱”理解為“符合”或“相當”。人的“名”是用來被稱呼的,萬物之名也是用來被稱呼的,故給人或萬物一個名副其實的稱呼十分重要?;蛟S有人說了,稱呼其名不就可以了嗎?上面說了,人之名是用來被長輩叫的;或許又有人說,稱呼他的字不就可以了?上面也說了,字是用來平輩或朋友叫的,是日常稱呼非正式稱呼,而且“稱”有稱頌、贊譽的意思在里頭?!胺Q”又分生前之“稱”與死后之“稱”??鬃邮窃谡f“生前之稱”,也就是說,孔子關心的是生前之稱。</p><p class="ql-block">孔子不斷強調(diào),君子并不擔心別人是否理解自己,更不擔心別人是否稱贊自己,惟擔心自己名不副實。君子如何對待名?夫子曾說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因此君子是向內(nèi)求,重在修養(yǎng)與提升自己的道德,并不在意自己的“名”與“稱”,</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名不稱焉”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外的名聲與自己本來真實面目不相稱。抑或說,一個人直到“沒世(死亡),應該做到名副其實??鬃訐牡氖?,人一生“徒有虛名”,這就叫作“名不稱焉”?!皼]世”可以理解為“蓋棺定論”。換一句話說,人沒死,不好去評價他,只有蓋棺才可以定論。比如說,一個人名聲在外,這里指好名聲,得到他人的贊美,孔子擔心的是,所謂的名聲是不是實至名歸、名副其實。</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說孔子并不擔憂死后之事?《論語.先進篇》記載了子路問孔子鬼神之事,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笨鬃拥囊馑际钦f,子路啊,你連如何生存都沒有弄清楚,關心死亡有什么意義?《說苑.辨物篇》記錄了子貢問孔子人死后有無感覺,子貢曰:“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肖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這段話的意思,子貢問孔子說:“人死了之后到底是有意識還是沒有意識?。俊笨鬃踊卮鹫f:“如果我說人死了還有意識的話,我怕那些孝順的子孫們會故意放棄生命以完成孝道;但如果我說人死了之后沒有意識的話,我又怕那些不肖子孫將死去的長輩棄于荒野不予安葬。你如果想知道人死了之后有意識還是沒意識的話,死了之后就會知道,那時也不算晚?!庇纱苏f來,孔子關注的是人如何活著,擔心的是,活得是否像一個君子,而不去關心人死后的事。所以說,孔子不關心死后是否有人稱述、贊美、歌頌,因而“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不可以翻譯成“君子擔心死后無人稱贊”。結合孔子上一句話,用大白話說,君子最憂慮的是自己能力不夠,不用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憂慮做不到終身名副其實。</p><p class="ql-block">竊以為,孔子內(nèi)在的思想邏輯是:有些人總喜歡在外面炫耀自己,其實徒有虛名,其目的無非追求名利罷了;君子的做法是,“盡人事,聽天命”,只管把自己修養(yǎng)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擔憂別人是否了解自己,只管做到終身實至名歸、言行一致、名副其實,其他的事,包括身后的事,都交給上天。</p><p class="ql-block">曾國藩有一句話說得好,“既過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意思是說,過去的就讓他過去,不要眷戀;心無旁騖專注當下,不要三心二意;未來的事情該來就來,不要過度焦慮??梢詤⒖荚鴩@句話來理解“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燕”,或許有些增益。</p><p class="ql-block">對于企業(yè)而言,企業(yè)“病”什么?企業(yè)“疾”什么?竊以為,“企業(yè)病無能焉,不病人不己知也”“企業(yè)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什么意思?企業(yè)最擔憂的是自己實力不夠,不要擔憂客戶不了解自己;另外,企業(yè)擔憂的是過度宣傳,做不到始終名副其實。從另外的角度來說,此乃企業(yè)普遍“疾病”。所以說啊,治愈企業(yè)家“疾病”惟“中華新儒商之藥 ”不可。試問:這是不是企業(yè)普遍的“疾病”?</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課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再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