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引 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史以明智,知古以鑒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要讀懂《四書五經(jīng)》,首先要了解當時孔子所處的時代以及之前的歷史發(fā)生了什么事。你了解了那些歷史后,再來讀《四書五經(jīng)》就容易多了,還知道書中歷史人物的出處。為什么孔子這樣推崇周朝的文王、武王?還有上古時代堯、舜圣人呢?因為,這些帝王在他們執(zhí)政的時候,勤政愛民,社會風氣良好,深受子民的尊重和愛戴。所以,孔子在世時,提出的儒家學術(shù)思想,其實也在規(guī)勸諸侯國的國君和王儲們,要向上古時代的圣人和前輩們學習。誠意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孔子之前,到底發(fā)生了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史記全本》作者介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記全本》(司馬遷)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司馬遷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西漢中期夏陽(今陜西韓城市南)人。司馬遷出生在一個世代史官家庭,他擔任太史令時,游遍西漢全境,收集資料,考察古代遺跡。從而掌握了相當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素材。</p><p class="ql-block"> 在他47歲時,因受李陵事件而招致宮刑(古代有五刑:面部刺青、劓刑、臏刑、宮刑、死刑)。司馬遷以他驚人的毅力、不負重望,終于寫出了宏篇巨著《史記全本》。全書五十二萬多字,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醫(yī)術(shù)、占卜等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 五帝本紀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史記·五帝本紀》體系,司馬遷采用的說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帝”是中國上古傳說的五位賢明君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黃帝:華夏始祖,統(tǒng)一部落、發(fā)明舟車、文字等。</p><p class="ql-block">· 顓頊(zhuān xū):黃帝之孫,制定歷法、整頓宗教秩序。</p><p class="ql-block">· 帝嚳(kù):黃帝曾孫,仁德治國、觀測天象。</p><p class="ql-block">· 堯:帝嚳之子,禪讓制開創(chuàng)者,命羲和測天象、制定歷法。</p><p class="ql-block">· 舜:受堯禪讓,孝道典范,治理洪水,選拔禹繼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史記全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黃帝:</p><p class="ql-block"> 是少典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p><p class="ql-block"> 他征服了炎帝,打敗蚩尤。諸侯們都尊奉軒轅為天子。</p><p class="ql-block"> 他管理地盤:東到東海和泰山;西到崆峒,登過雞頭山;南到過長江,登過湘山;北驅(qū)逐了獯鬻(Xu n yu 需玉 )部族,到過涿鹿山。</p><p class="ql-block"> 當時,萬國安定,天下和樂。他制定歷法和律法;修生養(yǎng)息,天下歸服。</p><p class="ql-block"> 黃帝有25個兒子,取西陵國的女兒為妻,叫嫘(音:雷)祖。黃帝死后,葬在橋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堯帝:</p><p class="ql-block"> 堯也是黃帝的子孫,叫放勛。他仁德智慧,富有尊貴。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百姓九族相親相愛。他考察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王孫貴族封地后成為諸侯)邦國都能和睦相處。</p><p class="ql-block"> 他制定歷法,按照(二十四)節(jié)令(春、夏、秋、冬),指教民眾勞作和休息。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p><p class="ql-block"> 堯選接班人,剎盡苦心。放齊推薦他的兒子丹朱。堯說:不行。這個人太兇惡,愚頑,不能用。大家都說鯀可以,當時發(fā)大水,堯派鯀(大禹的父親)去治理洪水,去了九年,不見成果。</p><p class="ql-block"> 堯很著急,他想選用一位德才兼?zhèn)涞娜藖斫影?,他巳?jīng)在位七十年了。最后,經(jīng)人推薦,在民間選了一位單身漢,叫虞舜來試用接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舜帝:</p><p class="ql-block"> 虞舜的父親比較愚昧,母親也很頑固,弟弟傲慢,而舜仍恪盡孝悌之道,與他們和睦相處,以善感化他們,使他們不至于走向邪惡。</p><p class="ql-block"> 堯?qū)蓚€女兒嫁給了舜,以考察舜的真實為人。又將舜委仼為五種倫理道德(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司徒。堯又叫舜管理百官,百官因此變得有條不紊。經(jīng)過各方考核,三年來,深得堯的信任,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位。</p><p class="ql-block"> 舜繼位后,首先修定四時節(jié)令和歷法,巡視東西南北(每五年一次)。他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用流放減輕五刑的處罰。用鞭撻施刑官府犯罪的懲罰,用戒尺懲罰學府中的違紀者,可以用黃金來贖罪。</p><p class="ql-block"> 堯在讓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p><p class="ql-block"> 舜登基(那時有61歲)三十九年后,巡視南方時,在蒼梧的郊野逝世。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才,舜把帝位禪讓給了禹。 </p><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東面治理了長江;在北方治理好了濟河;在西面治理了黃河;在南方又治理淮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 夏本紀第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朝 :約前2070年 - 前1600年 ,約470年 ,存在爭議。史學界公認其為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王朝,但缺乏同時期的文字證據(jù)(如甲骨文),因此國際上部分學者認為其屬于傳說時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記》:夏后帝禹,名文命。他的父親是鯀,祖父是顓頊,曾祖父是昌意,高祖父是黃帝。</p><p class="ql-block"> 堯帝過世后,舜帝就詢問四方諸侯說:“有誰能繼承堯帝的事業(yè),讓他來擔任官職呢?”大家都說:“讓禹當司空,可以繼承堯帝的事業(yè)。”舜令禹:“你去治理水土,要努力辦好這件事??!”</p><p class="ql-block"> 禹接受舜帝任命,他一路翻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面貌。他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未曾跨進家門。他開發(fā)九州土地,疏通九條河道,治理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他教老百姓種稻谷。他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chǎn),以便確定應該向天子交納多少貢賦為宜。</p><p class="ql-block">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史書記錄得很詳細。</p><p class="ql-block"> 疏導了九條河流,史書上也是說的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大禹把京城按遠近距離,分為幾等來進貢賦稅的做法,不得不讓各地的諸侯,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 還有大禹治水,沿途做的筆記,資料豐富,記錄詳實。就像教員《湖南農(nóng)村考察報告》一樣,使人信服。</p><p class="ql-block">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三年服喪完畢,禹在陽城推薦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是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天子位,國號為夏后,改姓為姒氏。</p><p class="ql-block"> 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在那里逝世。把埋葬禹的苗山改為會稽山。會稽就是會計(會合考核)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大禹逝世后,他的兒子啟繼位,經(jīng)過N代帝位的傳遞,到了夏桀,暴虐無道,荒淫殘暴,諸侯昆吾氏起來造反。成湯舉兵,率領諸侯,先討伐昆吾氏,接著又去討伐暴桀,奪取了帝位。取名殷商(商朝),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成湯把夏朝的后代封為諸侯,到了周朝,把他們封在杞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四 殷本紀第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商 朝: 約前1600年 - 前1046年 ,約554年 。信史時代。因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而被國際公認。盤庚帝遷殷(前1300年)后稱為“殷商”。共經(jīng)歷了17世,31位君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記》:殷的始祖是契,母親叫簡狄,是帝嚳的次妃。契在唐堯、虞舜、夏禹時代就興起了,并且百姓做了許多事情,功業(yè)昭著。是一方的大諸侯。從契到成湯,曾經(jīng)遷都八次,到了成湯時建都于亳也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成湯重用伊尹輔佐大臣。</p><p class="ql-block"> 夏桀在有娀氏的故地被打敗,奔逃到嗚條,夏軍就土崩瓦解了。成湯戰(zhàn)勝了夏后,想遷移的神社,沒有遷成。伊尹向諸侯公布了這次大戰(zhàn)的戰(zhàn)績,從此以后,諸侯全都聽命歸服。至此成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p><p class="ql-block"> 成湯臨政之后,實行了新的歷法,把夏歷以寅月為首改成以丑月為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色彩,崇尚白色。規(guī)定君臣在白天商議國事。</p><p class="ql-block"> 成湯逝世后,經(jīng)過N代帝位傳承,時興時衰,到了帝辛,天下都稱他為:“紂”。</p><p class="ql-block"> 紂天資聰明,有口才,行動敏捷,接受能力強,而且力氣過人,能空手與猛獸格斗。他的才智足以回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能言善辯足可以文過飾非。他認為天下的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酒悖亂,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于是他讓樂師涓創(chuàng)作了新的淫蕩樂曲,鄙俗的舞蹈,靡靡之音。</p><p class="ql-block"> 紂加重賦稅來增加國庫,擴建沙丘的樓臺園林,用酒當作池水,懸肉成林,叫男女赤身裸體,追逐戲鬧,通宵達旦地尋歡飲酒,</p><p class="ql-block"> 紂如此荒淫暴虐,百姓咒恨他,一些諸侯背叛他,他就加重刑罰,設置炮烙酷刑,讓人在涂滿油的銅柱上行走,下面是點燃的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里。一個諸侯叫九侯有一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九侯的女兒不喜歡淫蕩,紂惱怒,殺死了她,并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也遭脯刑,被制成肉干。</p><p class="ql-block"> 西伯回國,暗地里修養(yǎng)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大多背叛紂而歸附西伯。西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失去勢力。王子比干多次規(guī)勸紂,紂拒絕勸告。紂的次子箕子多次勸紂不聽,計劃同太師、少師逃離商朝。比干卻說:“做人家臣子的,不能不以死來諫諍?!庇谑潜雀蓸O力勸諫,紂王大怒,說:“我聽說圣人有七竅?!庇谑瞧书_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裝瘋,被紂王囚禁起來。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八百個諸侯國征討殷紂王。紂王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初五甲子這一天,紂的軍隊潰敗,紂王逃進了內(nèi)城,登上鹿臺,他穿上寶玉衣,跳進火里自焚而死。(像不像上個世紀二戰(zhàn)末期,希特勒自殺焚尸情節(jié)極為相相似。敗者為寇狼狽景象。)</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領兵進城,砍下紂王的頭顱,掛在太白旗竿上示眾。同時還處決妲己。同時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冊封了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xù)殷的祭祀,并責令他施行盤庚帝的德政,殷的民眾非常的高興。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后世的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周朝則稱王。封殷的后代為諸侯,隸屬于周。</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經(jīng)說過,殷朝的車駕是很不錯的,那個時代崇尚白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古裝模特兒。攝影:杰強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 周本紀第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790年。共經(jīng)歷了37代君王。</p><p class="ql-block"> 周朝分為兩個階段:</p><p class="ql-block">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 建立: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p><p class="ql-block"> 制度:實行“封邦建國”的分封制和以宗法制為基礎的禮樂制度。</p><p class="ql-block"> 滅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鎬京被破,西周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東周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56年)</p><p class="ql-block"> 建立: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時期周天子權(quán)威衰落,諸侯爭霸。</p><p class="ql-block"> 分期:東周又分為兩個時期:</p><p class="ql-block"> 春秋時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得名于孔子編修的史書《春秋》。諸侯國林立,“春秋五霸”相繼興起。</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國時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得名于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主要諸侯國互相兼并,剩下“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爭規(guī)模更大、更激烈。</p><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西周國(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所在地),東周正式結(jié)束。但通常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作為戰(zhàn)國時代的終結(ji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470年)、商(554年)、周(790年)三朝,總共生存了181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記》: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他的母親名叫姜原,是帝嚳的正妃。姜原出野外時,踩了一個巨人腳印,懷孕了,生了一個小孩。她覺得這個孩子不吉利,扔到一個窄巷里,路過的牛馬繞道走,不踩他。后又扔到一個渠溝的冰上,飛來的鳥用翅膀蓋住他,又墊住他。姜原覺得太神奇了,又把他抱回來養(yǎng)大成長,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棄。(編者:這個故事太神話了吧。從取名來看,這個小孩曾經(jīng)被拋棄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棄小時候,就很出眾,有高遠的偉人志向。喜歡種植農(nóng)作物(麻、豆之類的)。舜叫他擔仼農(nóng)師、指導民眾種植莊稼。把棄封在邰,以官為號,稱后稷,另外以姫為姓。那時夏后末期了。</p><p class="ql-block"> 后稷去世后,經(jīng)過N代諸侯周國的王位傳遞,到了殷商的未期紂王時代,周國的國君是西伯,他繼承后稷、公劉的事業(yè),效法古公、公季的風范,一心一意施行仁義,尊老愛幼。他禮賢下士,很多士人都歸附他。</p><p class="ql-block"> 西伯受讒言,被紂王囚禁過,后被追逐他的人,用重金重禮從紂王那里救了出來。紂王命他去攻打犬戌。</p><p class="ql-block"> 西伯在位五十年,十年后西伯逝世,謚號文王。太子發(fā)繼位,這就是周武王。</p><p class="ql-block"> 武王滅商后,懷念古代圣王,賜封神農(nóng)氏的后代于焦國,黃帝的后代于祝國,堯帝的后代于薊,舜帝的后代于陳,大禹的后代于杞。</p><p class="ql-block"> 分封功臣謀士,封太公望于營丘,國號為齊;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國號為魯;封弟弟叔鮮于管、叔度于蔡。其他人分別依次受封。</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總結(jié)了商朝滅亡的原因,把周都建在洛邑,遣散軍隊,放馬南山。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p><p class="ql-block"> 武王逝世,太子誦繼承王位,這就是成王。</p><p class="ql-block"> 成王遵循武王的遺旨,周都洛邑營建成功。把殷商鎮(zhèn)國之器九鼎安放在那里。寫下《周官》,說明周朝設官分職用人之法,重新規(guī)定了禮儀,譜制了音樂,改變了制度。</p><p class="ql-block"> 成王逝世,太子釗繼位,這就是康王。他向天下昭告,寫下了《康詔》。成、康兩王時期,天下安寧,刑罰棄置不用達四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先王(文、武王)的禮法規(guī)定:國都近郊五百里以內(nèi)地區(qū)是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地區(qū)是侯服,候服至衛(wèi)服共二千五百里地區(qū)總稱為賓服,蠻夷地區(qū)為要服,戎狄地區(qū)為荒服。根據(jù)不同地區(qū),規(guī)定了進貢和朝拜數(shù)量和時間。若有不遵守規(guī)矩者,派兵討伐。各諸侯國都一致通過,不論是近是遠就沒有不服,沒有不歸順的了。</p><p class="ql-block"> 對五種刑法(刺面、割鼻、臏刑、宮刑、大辟)都有明細的規(guī)定。一共三千條。其中:墨刑類有一千條;劓刑類有一千條;臏刑類五百條;宮刑類有三百條;大辟(死刑)類有二百條。這套刑法是甫侯提出來的,所以將此命名為《甫刑》。</p><p class="ql-block"> 又經(jīng)過N代王的傳承到幽王宮湦繼位。</p><p class="ql-block"> 周幽王三年,寵愛次妃褒姒,廢掉申后和太子宜白。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p><p class="ql-block"> 褒姒不愛笑,幽王為了博得她一笑,用了各種方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狼煙和大鼓,有敵人來侵犯就點燃烽火,周幽王為了讓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全都趕來了。趕到了,卻不見亂冦,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為她多次點燃烽火。后來這烽火便失去了信用,諸侯們來的也越來越少了。</p><p class="ql-block"> 幽王廢掉的申后和太子,申侯很生氣,聯(lián)合繒國、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就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救兵,諸侯們再也沒有人派救兵來了,幽王就被申侯殺死在驪山腳下,申侯俘虜了褒姒,把周的財寶都拿走了。諸侯和申侯一起擁立幽王從前的太子宜白為王,也就是周平王。</p><p class="ql-block"> 周平王即位后,把國都遷到東都洛邑,以躲避犬戎。周平王在位時,周王朝衰落,各諸侯弱肉強食。齊國、楚國、秦國、晉國勢力開始強大、一切政事都要由各方諸侯的首領來裁決。</p><p class="ql-block"> 又經(jīng)過N年,N個周朝王艱難繼承王位,到了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滅掉了陳國,孔子在這一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周朝的末代王叫做赧(nan 音:懶)王,赧王在位時,東西周各自為政,赧王遷都于西周。當時,秦國逐步強大起來了。赧王說話,都沒得多少諸侯聽他的了。</p><p class="ql-block"> 赧王五十九年,西周率領東方諸侯國攻打秦國。秦昭王很惱火,派將軍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獻的人口、土地,讓他又回到西周去了。</p><p class="ql-block"> 周赧王駕崩后,西周的老百姓便逃到東周。秦奪取了周的九鼎和其他珍寶器物,又把西周公遷到了單 心狐。以后七年,秦莊襄王消滅了東周。從此東西周就全部歸入秦國了,周朝的祭祀從此斷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從上面的歷史考證得出:孔子生于春秋時代,死于西周末期(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古裝模特兒。攝影:杰強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讀后感:</p><p class="ql-block"> 悠悠歲月,歷史長河;中華文明,智慧超群;鎮(zhèn)國之寶,殷商九鼎;周文武王,仁賢禮義;黃帝堯舜,以德為先;禪讓帝位,開創(chuàng)先河。允執(zhí)厥中,以民為先??v觀歷史,群星燦爛。 吁唏!壯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錄:楊安福</p><p class="ql-block">攝影:楊安福 杰強哥</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 香妃淚 》</p><p class="ql-block">時間:2025年8月28日</p><p class="ql-block">地點:重慶.萬盛.黑山天籟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