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墓,又稱青冢,蒙古語稱“特木爾烏爾虎”,意為“鐵壘”,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昭君路6千米處,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王昭君墓其形制為覆斗式,高約33米 。墓體上有亭,墓體周圍存放石碑8通,墓體前從北至南依次有“墓表”“和親銅像”“神道及石像生”“青冢牌坊”“昭君石雕像”“董必武題詞碑”等 。王昭君墓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面積較大、保存較好、內(nèi)涵較為豐富的漢代墓葬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 。</p> <p class="ql-block"> 步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宏偉的金字塔狀建筑,頂部旗幟飄揚,前方噴泉與紅花相映成趣,莊重而不失靈動。繼續(xù)前行,一條寬闊的石板路兩側,石獅與石象靜默佇立,盡頭是高聳的牌坊,飛檐翹角,古意盎然。沿路穿行,仿佛走進了一部立體的歷史書,每一處雕刻、每一塊石磚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途中,我走進一座古亭,亭中石碑刻有中文銘文,下方供奉著鮮花與果品,四周紅柱環(huán)繞,古木參天,寧靜而肅穆。這讓我想起古人立碑記事的傳統(tǒng),每一塊石碑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繼續(xù)深入,我參觀了幾處博物館,其中展出的陶俑、服飾、壁畫、樂器等文物,讓我得以窺見古代生活的點滴。尤其是那幅描繪古代戰(zhàn)爭與游行的壁畫,人物栩栩如生,氣勢恢宏,仿佛將我?guī)肓四莻€金戈鐵馬的時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旅途中,我也偶遇了不少自然與建筑相融合的美景。一條石板路延伸至山丘之巔,山頂涼亭與遠方的綠樹相映成趣;一處仿古庭院中,木構建筑雕梁畫棟,庭院外綠意盎然,行人悠然自得。這些場景,既有歷史的厚重,也有生活的溫度,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與生活的詩意。</span></p> <p class="ql-block"> 初秋時節(jié),我獨自踏上了一段訪古之旅,漫步于王昭君墓的歷史遺跡與文化展館之間,感受中華文明的厚重與深邃。這一路,既有巍峨的古建筑群落,也有靜謐的庭院與石道,更有館藏豐富的文物展陳,每一步都像是穿越時光的對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