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詩人豈是醫(yī)國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近讀賈植芳教授編的《歷 代名家尺牘新鈔》及紅學耆宿 周汝昌教授新著《曹雪芹新 傳》 , 從中不難體味到歷代文人求功名而不得所生發(fā)的悲情。 這些文人中不乏著名詩人、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如賈誼、司馬遷、曹植、阮籍、稽康等。即使是那位貴為王侯 , 在文壇被 譽為 “ 建安七子 ”之首的陳思王 , 其詩文中建功立業(yè)、博取功名的意念至死都未泯滅過。及至其兄曹丕之后,魏明帝登位時,還在上表求“自試 ” 。那篇《求自試表》寫得才情并茂 , 慷慨憤激 , 讀之令人心慟, 表達了他不愿過那種僅僅是尸位素餐般的 “位竊東藩 , 爵在上列 , 身披輕 暖, 口厭百味 , 目極華靡 , 耳倦絲竹 ” 的無聊生活,極想“功勤濟國 , 輔王惠民 ,燭照史冊,竹帛留名 ”, 并愿以“塵霧之微 ,補益山海”,以 “熒燭未光 , 增輝日月。”作者以詩人的才華和氣魄寫 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政治表文。 而觀其一生 , 曹植終究是一個詩 人 , 而不是一個政治家。盡管在他的詩文中常常顯示了某種高昂的政治激情 , 而在一些關(guān)鍵性的政治場合卻顯示了某種書生式的散漫與任性。因此 , 如果讓他治國 , 他的才干和權(quán)謀必 不如乃兄曹丕?!段褐尽酚涊d曹植 “任性而行 , 不自雕勵 , 飲酒不 節(jié) ”, 曾私自打開專為皇帝用的司馬門自由出入 , 這從現(xiàn)象上 看是一種陰圖篡位的僭越行為 , 是極其犯忌的膽大妄為 , 重者可致殺頭。在征戰(zhàn)緊要關(guān)頭曹操想重用他 , 他卻酒醉不起 , 有負重托。太子寶座也只有遠他而去 , 從此他也失去了掌握國家政治權(quán)力的可能 , 及至曹丕登位 , 他連參政的機會也沒有了。最后 , 郁郁寡歡而終 , 年僅 41 歲。然而 , 就在這種逆境中 , 他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如果他貴為帝王 , 沉緬在宮廷事 物的周旋之中 , 這些燦爛的詩章也許就不得問世了。歷史的安排往往難有盡如人意之處 , 曹植終身追求參與政治而不得 , 卻留下千古不朽的詩章 ;乾隆皇帝終身寫詩成癮 , 作品比陸游還多 , 卻無一首好詩傳世。令人奇怪的是 , 做了詩人的曹植認為文章只不過是雕蟲小技 , 出將入相才是竹帛留名的大事 ; 做了皇帝的曹丕卻認為 “ 蓋文章 , 經(jīng)國之大業(yè) , 不朽之盛事 ” 。文人和官人對文章的看法如此大相徑庭。</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來 , 在皇權(quán)社會里 , 學人往往多受儒家正統(tǒng)"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影響 , 過高估計自己的政治才能 , 把做詩的才華等同于從政的能力 , 將詩樣的激情濫施于對政治的狂熱追求 , 那只能釀成一杯人生的苦酒。</p><p class="ql-block">李白的悲劇也在于此。他曾在 30 歲時寫 的《與韓荊州書》中 , 表白了自己尋求 “一登龍門 , 身價十倍 ”的 衷腸 , 發(fā)了一通 “龍蟠鳳逸 ”之士的牢騷。不知是荊州刺史韓朝宗空負伯樂之名 , 還是李白求官心切 , 總之他在空等十年之 后 , 才在不惑之年被唐玄宗召入長安成為文學侍從。于是 , 他想到要拍貴妃娘娘的馬屁 , 寫成《清平調(diào)》四章 , 本意是想以趙貴妃 ( 飛燕 ) 之美貌喻楊貴妃的 , 卻被好事之徒解釋到政治背景上,這樣一來,楊貴妃豈不成了穢亂中宮的禍首 ,唐玄宗豈不成了昏聵荒淫的漢成帝 ? 后果可想而知 , 他被非常客氣地 “ 賜金還山 ”。在專制帝王眼中,文人只能是帝國丹墀下的侍從或弄臣也即不是插科打諢的文學邦閑就是助紂為虐的幫兇,總之是沒有獨立人格的犬儒,用現(xiàn)代話語形容為"皮之不存毛將焉付"臣子即奴仆是依附于皇權(quán)體制的,不能有絲毫的獨立性,尤其是思想和行為的特立獨行。</p><p class="ql-block">罷官后的李白仍不接受教訓 , 于是在 “安史之亂 ”中又出任永王李璘的幕僚 , 寫了一系列贊美永王軍陣威嚴的詩章。其實那時全國政局已定 , 太子李亨已在靈武登位 , 永王叛亂純屬輕舉 妄動。及至永王亂平 , 他這種隨性的文學發(fā)揮無疑是一種附逆行為,被流放夜郎也在所難免了。</p><p class="ql-block">看來 , 情 感豐富、才華橫溢且溢于言表的詩人 , 絲毫不知藏鋒露拙,未必是目光敏銳、胸有城府、心懷詭詐的政治家。因此 , 精于世故者總結(jié)出一聯(lián) :“世事洞明皆學問 , 人情練 達即文章 ”, 對學問和文章作了截然相反的解釋 , 其實這乃是" 學而優(yōu)則仕 " 在實踐上的對應(yīng),也就是隨機應(yīng)變,攻于心計般鉆營于權(quán)勢,才能在體制中如魚得水,在帝王的寵愛中去揮寫自己的功名利祿書,再去營建黃金屋、尋覓車馬簇、獲取顏如玉般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二、劍氣簫心龔自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龔自珍為清代大思想家,中國近代思想的啟蒙者。出身書香門第,世代簪纓之家。其過繼祖父龔敬身為乾隆乙丑進士,官至禮部司事,云南兵備道,有《桂隱山房遺稿》問世。祖父為軍機處行走,俗稱小軍機,品佚不高,然入值中樞,權(quán)勢極大,后外放徽州為知府,著有《吟臞山房詩》。其父龔麗正是嘉慶丙辰進士,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補注》、《楚辭名物考》。因此,自珍也算是江蘇省副省長兼上海警備區(qū)司令一類的高干子弟。其叔父曾任清廷禮部尚書。</p><p class="ql-block"> 自珍的外祖父段玉裁為清末著名的訓詁學家。故希望他那才華橫溢的外孫將來“為名宦,而勿為名士”,自珍最終未成為外祖父希望中的名宦,而成流芳百世的名士,也不枉其在官場命運多舛的一世。自珍一生官場蹉跎,仕途乖蹇,喪命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教席任上,這是他辭官歸里后的第二年。也是由中央的閑官散吏弼馬溫一類的小破官而到地方成為名士教授一類的大學者講學四方,寫下著名的《已亥雜詩》后的突然暴死。</p><p class="ql-block"> 他的死謎團重重,始終與他和王府才貌雙全的少奶奶女詩人顧太清的奇異戀情影影綽綽的聯(lián)系在一起,史稱“丁香花疑案”。故自珍暴死疑為王府派人追殺,清末曾樸的譴責小說《孽?;ā芳匆源藗餮詾樵危腥胄≌f正題。</p><p class="ql-block"> 帶著家人的殷切希望,自珍躊躇滿志,十九歲中順天府鄉(xiāng)試副榜,二十七歲中舉人進入官場。在以后的十年中屢試進士而不第。自珍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據(jù)說是應(yīng)試時的館閣體書法不好而被抑置,其實個中另有乾坤。科場難于入帷,江湖徘徊良久,固有“余不好學書,不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貞浻讜r晴窗弄墨一種光景,何不乞之塾師,早早學此?”的感嘆。自此,命家中女眷盡習館閣體。夫人何氏,寫得一手雋秀清麗之小楷。直到道光九年的不惑之歲方得躋身仕途。才勉強考上三甲第十九名進士。先后出任內(nèi)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等微官冷官。在那個“章京滿街走,郎中多如狗”買官鬻爵盛行的沒落之世,一個在京城官場上廝混的縣處級干部,肯定是沒有多少政治地位的,離其外祖父期待的名宦之途相距遙遠。</p><p class="ql-block"> 他的持才傲物,自命狂狷,常常激揚文字式地評點江山,批評時弊,抨擊官場陋習,不受官場歡迎是肯定的。再加上他的名士作派,衙內(nèi)作風,率性而為,不自雕勵,時不時地鬧出些風流韻事來,使得歷來講究道貌岸然孔孟理學的官場,顯得形象不佳也是肯定的。</p><p class="ql-block"> 龔自珍所處的時代,已是晚清王朝病入膏肓的年頭。按龔自珍的說法是“日之將夕,悲風驟至,人思燈燭,慘慘目光”山雨欲來風滿樓天崩地坼改朝換代的前夜。統(tǒng)治者的專制統(tǒng)制已處在風雨飄搖土崩瓦解的境地。越是面臨朝不保夕的王朝命運,越是要茍延殘喘,思想鉗制是一個方面于是就有了“一夫為綱,萬夫為柔”文字獄;暴力鎮(zhèn)壓又是一個方面,于是以后又有了戊戌六君子的喋血菜市口。當然對有思想的知識分子,統(tǒng)治者寧愿使其昏睡在生色犬馬中尋歡作樂,而絕不愿其頭腦清醒地去“處士橫議,百家爭鳴”沒準鳴議到了統(tǒng)治者執(zhí)政地位的合法性上面,王朝賴以生存的綱常理學基礎(chǔ)訇然崩塌,王朝也就岌岌可危。因此,龔自珍一針見血地指出王朝愚民政策的實質(zhì)是:“使之纏綿歌泣于床笫之間,耗其壯年之雄才偉略,則思亂之志息,而議論圖度,上指天下畫地之態(tài)也息矣。使之春晨秋夜為奩體詞賦,游戲不急之言,以耗其才華,則議論軍國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也?!笔故咳藗儭疤煜聻楣敝笳煞驓飧?,消磨在紙醉金迷的男女褲襠里;使仕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情懷在性欲的宣泄中元氣殆盡。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則蕩然無存。故清末官場之腐敗由此可見一斑。朝廷盛行的是“多磕頭,少說話”。而龔自珍以少有的官場狂者之態(tài)竟然在廷試的冊論答卷中,當著道光皇帝對面大談變法,對政弊提出改革建議。他在后來的《乙亥雜詩》描述當時的場面為“霜豪擲罷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醫(yī)國手,藥方只販古時丹?!庇涊d的就是已丑1829年(道光九年)的那場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殿試場面。</p><p class="ql-block"> 龔自珍經(jīng)過第六次會試,終于考中進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后的善后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芭F舉時事,灑灑千余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說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yōu)等,將龔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nèi)閣中書。這個自命醫(yī)國之病的高手,接著又牛皮烘烘再次寫道“彤墀小立綴鹓鸞,金碧初陽當畫看。一隊佽飛爭識我,健兒身手此文章”廷試出來的他躊躇滿志地站在莊嚴的丹墀之上,初升的太陽照在金壁輝煌的宮殿上像畫兒一樣美,一隊宮廷侍衛(wèi)爭著看他這個健兒一樣的文官,他得意洋洋,自命不凡。晚年回憶起這段往事,他的得意之情,依然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結(jié)果這個健兒一樣的狂士,卻因為“直陳無隱”的狂放言論,被考官以字寫得太差而冷凍了起來?!包S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昏暗現(xiàn)實,使得朝廷充斥著“文格漸卑庸福近”的昏官、庸官、貪官,朝綱只能日漸墮落。龔自珍死后半個世紀,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徹底覆滅。自珍的思想彪炳史冊。</p><p class="ql-block"> 狂狷之士一般很少掩飾自己的真性情,不愿以官場陋習扭曲自己的真實心態(tài)。故而極其鄙視巧言令色的虛偽人格,崇尚混沌未開的赤子之心,贊美未經(jīng)世俗污染的純真童心。因而對官場潛規(guī)則不僅鄙視,而且大加抨擊,自然不見容整個官僚集團,他是官場的叛逆,卻是有社會責任感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啟蒙者。龔自珍終身崇尚童心直到晚年仍不斷追溯童心,贊美童心“黃金華發(fā)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fù)夢中身”又說“道焰十丈,不敵童心一車”面對官場日熾的偽道學,他只以自己的童心抵擋,面對昏昧的官場他也許是失敗者,而在社會發(fā)展的漫漫征程中他卻是勇往直前的開拓者,一個萬馬齊喑的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者、呼嘯者。作為近代有影響的大詩人童心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美好品質(zhì)。故蘇聯(lián)作家康·巴烏斯托夫說,對生活,對我們周圍的一切的詩意理解,是童年時代給我們的最大饋贈。如果一個人在悠長而嚴肅的歲月中,沒有失去這個饋贈,那他就是詩人或作家。龔自珍就是未失去詩人氣質(zhì)的大思想家,思想的詩意使他的策論、散文充滿著詩人似的美麗智慧和精辟比喻,文采的斐然使深邃的思想附麗于美好的形式,更加膾炙人口,得以廣泛流傳,而成范文傳世。</p><p class="ql-block"> 最后筆者賦《百字令·童心如萍》一首以贊美這位近代思想的開拓者:</p><p class="ql-block">百字令:童心如萍</p><p class="ql-block">童心如萍,蕩翠溪滿池,倏忽清麗。</p><p class="ql-block">順水飄來多風雨,往事逐波海際。</p><p class="ql-block">混沌未開,仗劍江湖,屠龍抒豪氣。</p><p class="ql-block">浮沉起落,終究功名無計。</p><p class="ql-block">荷香千里悠遠,磬聲澄澈,一曲兒歌起。</p><p class="ql-block">稚氣伴月云中覓,飄飄緲緲長寄。</p><p class="ql-block">赤子幽情,簫聲淡去,菡馨斜陽寂。</p><p class="ql-block">漁舟唱晚,歸棹少年夢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三、?秦淮風月憶繁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周汝昌先生于古稀之年寫成的《曹雪芹新傳》 , 是他一輩 子研究 " 紅學 " 之結(jié)晶。全書以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敘述、周密的考證、獨到的見解 , 使一代學人才子曹雪芹那生動傳神的形象從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中走到世人面前。曹雪芹的悲劇也 是一個讀書人與做官人二律背反的人生悲劇。雪芹也許自認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形象地將自己比喻為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五彩之石,使人隱約地感覺到他原本是天上熠熠生輝的星辰 , 是有資格伴著九天日月去照耀大清帝國的皇天后土 的 ;但不幸隕落于人 間 ,明珠暗投 ,才陷入 " 貧窮難耐凄涼 "的境地 ,于是 ,他發(fā)出了"無才可去補蒼天,枉落人間若許年"的感慨。悲金悼玉的《紅樓夢》正是在已成灰燼的繁華舊夢里演示人生的。這是曹雪芹在命運多舛 , 政治抱負難展的情況下 , 唯以著書立說來自慰那顆 " 學優(yōu)而不仕 " 的失落心情 , 骨子里仍然有著飽學之士卻做不到官的遺憾。不幸的是曹家卷入了 一場王朝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 , 使曹家隨著主子的駕崩而崩塌。“昨嫌紫莽長 , 今憐破襖寒 ”的巨大落差 , 使曹雪芹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領(lǐng)悟 , 對世事有著超于常人的洞悉。而身居官位的高萼哪里有這等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 , 所以才有后 40 回 “蘭桂齊芳” 的狗尾續(xù)貂之作。據(jù)周汝昌先生考證 , 所謂程偉元的 120 回本 ,實乃大學士和坤之流腰斬《紅樓夢》 , 以魚目混珠的伎倆來抵 銷《紅樓夢》在民間秘密流傳的巨大影響的。另據(jù)汝昌先生考證,雪芹在落魄期間也并非全無側(cè)身仕途的可能。乾隆二十五年 ,官軍西征新疆、四川,平叛勝利歸來 , 乾隆帝擬重修紫光 閣 , 為百位文武功臣造像。功臣之首大學士、忠勇公傅恒派雪芹出山 , 被雪芹嚴辭拒絕 ,并贈詩一首曰 :“捐軀報國恩,未報身猶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明確表示自己不愿入宮摧眉折腰覓君恩的淡泊心情 ,可見他晚年已安貧樂道。這時,居于京郊黃葉村的他卻交了不少窮朋友 , 甚至為了解決殘疾人的生計 問題寫了一部介紹織補、印染、扎風箏、雕刻、烹調(diào)等多種手藝的《廢藝齋集稿》。如果不是家道中落 , 曹雪芹也可能是一個儒 雅風流的官僚 , 一個匍伏在丹犀下的高貴奴才,而不可能成 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學家,大思想家。</p><p class="ql-block"> 歷史就是這樣的奇巧,政治命運的沉浮,可能改變?nèi)说囊簧δ承┤藖碚f,人生就像天平 , 在官場上失落 , 卻在文壇上升起。 “學而優(yōu)則仕”迷失的是人的本性 ,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深刻 , 體現(xiàn)的卻是見解獨到的偉岸人格。如此看來“學而優(yōu)則仕”并非古代知識分子的唯一選擇,也有 “學而優(yōu)則不仕”、“ 學而優(yōu)則難仕" 的知識分子。此等人物,往往是有真知灼見 , 有獨立人格的奇才。</p><p class="ql-block">憶曹雪芹</p><p class="ql-block">市井深處隱龍湫,</p><p class="ql-block">亭臺碧水白雲(yún)悠。</p><p class="ql-block">懷情齊物寫秦淮,</p><p class="ql-block">寄興青埂憶紅樓。</p><p class="ql-block">白鶴孤僧世外走,</p><p class="ql-block">青衫滿襟脫塵遊。</p><p class="ql-block">廟堂黯黑少是非,</p><p class="ql-block">世事險惡多淚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