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長春文廟小學

悟甲

<p class="ql-block">一、共和國的同齡人</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我差半個月7周歲,入學在長春文廟東側的半日制長春市東二道街小學,現(xiàn)在看來這是一所百年老校,這所學校見證著中國儒學、國學、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它的前身是1910年(宣統(tǒng)二年)設立的長春縣立第二初等小學校,1935年改為“新京文廟兩級小學校”,1938年改為“新京文廟國民學校”,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后,學校被國民政府接收改為“長春特別市文廟國民學校”,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長春文廟建筑群被分割占用,其中東院落成為東二道街小學校舍(即長春文廟小學前身),西院落北部改為南關區(qū)民辦二中、后改為九十九中學、長春市俄語中學;2002年,長春市政府出資原址重建文廟,并恢復祭祀功能和國學講座。 東二道街小學恢復“長春文廟小學”校名,同時被長春市教育局命名為“長春市第三實驗小學”,校園占地面積10166平方米,建筑面積6007平方米,現(xiàn)有21個教學班,780名學生,61名教師,教學樓內設有書法教室、古箏教室、國學教室等特色教室。</p><p class="ql-block"> 我入學時坐落在伊通河東岸用能走坦克的方石鋪路的東頭道街北側的東二道街小學,校園面積1.6萬平方米、南北走向的青磚二層教學樓的北角連建200多平方米,一層青磚、東西走向4間大教室,西側文廟內設3間教室,教學樓設標準教室10間,音樂教室1間、教研室三間、飲水室一間,室外門衛(wèi)室兩間、公測兩座,總計17間教室,34個班,有教職員工50多名、學生1300多名。</p><p class="ql-block"> 校園東面是一座大火鋸廠,這個廠院長度有100多米,臨街寬度30多米,該廠西側在一個足球場大的學校大操場的一半兒有存放原木的露天大倉庫;學校北面居民區(qū)的西面是南關區(qū)民辦二中,它的正前方就是與我們學校西側接壤的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長春文廟的大成殿、孟子廟等主體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們剛上學時對東二道街小學的面目模模糊糊,而對長春文廟卻很熟悉。因為1948年10月17日長春解放,戰(zhàn)爭結束必將迎來一個高生育期,當時1949年出生與共和國同齡的大批新生兒童入學,一時間造成長春市很多小學校教室緊張,東二道街小學校區(qū)處于城市繁華居民區(qū),招新生500多名,因此缺口更大,為解燃眉之急,政府就安排文廟空閑的大成殿和東、西配殿做教室,各安置兩個一年級班,共解決了六個班、260多名學生的入學問題。</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年七班有46名學生,東配殿只有二十多平方米、教室很擠,同學得側著身子進出過道。夏天下午班能見到陽光。夏天很熱,冬天鐵爐子安在門旮旯里,教室很冷。好處是不影響別人,可以大聲朗讀課文,放開喉嚨唱歌,在我的記憶里唱的最多的歌是《歌唱二小放牛郎》:</p><p class="ql-block">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p><p class="ql-block">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p><p class="ql-block">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上學后就像剛出飛的小鳥一樣喜歡夏天,下午班上學時我們可以從南關大橋頭北側大堤下去,在南北流向的伊通河邊柔軟的小草地里跟著河水向北奔跑,偶爾還能抓到螞蚱和扁擔鉤,能聽到透明閃光的河水在流淌中發(fā)出很小的、輕脆的響聲,偶爾還能看到河道上某個有障礙的地方激起迷人的小浪花,偶爾還能看到稀有的淘沙人從水中帶出旋踵即逝的小漩渦,我們感到就像天上的小鳥一樣快活。還有我們每次都忘不了,走到大約學校大門的時候,我們停住腳步使勁地看一眼遠處橫跨在伊通河兩岸上的東大橋護欄里面的,大鼻子貨車和大鼻子客車,然后大喊一聲“啊、、、”有一種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然后向左轉身就往大堤上爬,在飛一般地越過石頭馬路跑進校門,直奔20米往西再上十幾級臺階,從文廟二層小樓的文昌閣后面高墻下面走過去,在東配殿臺階下面和大成殿、西配殿的臺階圍城的小平臺里,趕緊給同學看攥在手里的一只螞蚱,然后再找地方扔掉,帶進教室怎么藏老師也會發(fā)現(xiàn),因為老師不定時的檢查書包和讓我們在書桌上展開雙手看手心和指甲。</p><p class="ql-block"> 冬天我們就都成了地上的螞蟻一樣,不停地活動。那些年冬天特別冷,有時棉鞋都凍硬了,走路都帶響聲“嘎、嘎”的。教室里冷,女老師就讓我們一齊活動兩分鐘:使勁跺腳“咚、咚、咚”可響了,再都站起來晃膀子、搓搓手,揉揉臉,雙手敲腦后勺十下后一起拍手“呱、呱、呱”,一會兒就都弄個紅手掌、紅臉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總有討厭的小男生做個鬼臉前后左右看一圈,喊什么的都有。一天上午,一個淘氣的男同學說:“老師,我不冷了,我要出去!”</p><p class="ql-block"> 女老師驚訝地說:“上課了,你出去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男同學說:“我要出去找王二小、抓日本鬼子!”</p><p class="ql-block"> 突然,靠門坐在前排的一個男同學大喊:“快!”伸手就把門拽開了,“嗖——”一聲就沖進一陣冷風。</p><p class="ql-block"> 立刻幾乎全班的人一起喊:“啊!”了一聲,然后就喊“冷!”</p><p class="ql-block"> 女老師趕緊關嚴了門,又往鐵爐子里加了煤,我們都看見爐膛里竄紅火苗了,女老師用手指敲了一下黑板,立刻,同學們眼睛都盯著黑板,余興未盡,真像冬天里心里揣著一團火。</p><p class="ql-block"> 教室南面用木板子封著的是孟子廟,再往前就是一座小石拱橋,一座石門,叫“狀元橋”和石制欞星門,教室的東山墻緊挨當時是學校雜品庫的文昌閣,據說以前還有一座魁星樓在院外伊通河北岸,現(xiàn)在已經不存在了。文昌閣北面是一個700平方米的小操場,夏天,體育老師上下午分別吹哨指揮三個班的同學集體做課間操;冬天是同學們支冰爬犁和用粗鐵絲自制的滑雪板滑雪的“冰雪場”。有的家長開玩笑說我們這六個班是“東二道街小學附屬文廟小學”。</p><p class="ql-block"> 兩年后,學校給我們三個班換了教室,搬出去了,大家高興的說:“我們進城了”,誰也不回去看,也不說,至于以后是否還有學生在這里上課,誰也不知道,好像都把文廟忘了。</p><p class="ql-block"> 文革以后文廟搬進來一個汽車修配廠,修了一棟簡易工作間和辦公室,接著前面沿街建了四十九中學教學樓。</p><p class="ql-block"> 30多年以后,一直到2000年,長春市政府李樹市長提議拆遷了四十九中、汽修廠和文廟周圍的所有非法建筑,投資500萬元,由山東曲阜的專業(yè)文廟建筑工程公司將沉睡多年的長春文廟煥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老了,長春文廟仍然保留有我們小學時代朗朗的讀書聲和歌聲。</p> <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我們三年級上學期,就搬進了新教室里,二層教學樓主樓北面一層飲水室向東一層南北朝向的教室,我們在靠東第二個教室,五十多平方米、前后大黑板、地板、標準桌椅,南面有三套12扇對開窗戶、北墻高處有小拉窗、后面有拉門。冬夏晴天上午都有陽光,最大的優(yōu)勢是在教室里可以看到,教學樓大門前的領操臺,籃球場、操場東面的沙坑、高低單杠、秋千、吊環(huán),爬繩。我還記得最開始苞米棒粗的爬繩離地60公分,體育課上我只能爬上一米多,很多同學都能爬到頂上手掌離地5米,后來不到一學期爬繩底下就打個窩瓜結,成了秋千了;在靠西面教學樓下的籃球場上,我姥姥海領我在晚上來這里看過,吉林省京劇團搭大戲臺子演的《打漁殺家》和屏幕掛在教學樓外大樹上演的黑白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而操場南面靠石頭馬路那面,卻是“原始森林伐木場一角”——幾乎操場的東南半部是成排的原木垛,另一半是散放在地上的原木和連著北半部操場的馬車道,學校大門就在原木垛和文廟中間,向北對著教學樓南門,門口有兩間傳達室。</p><p class="ql-block"> 我們對新教室內外的環(huán)境很滿意,很自在,有一次、下午班,我和幾名同學在操場一起玩的時候,一位同學說:“你們知道這個學校是什么人建的嗎?以前是什么人在這個學校上學?”</p><p class="ql-block">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事兒,也沒有人和我說起這件事,一起玩的別的同學也都一無所知。最后,這位同學很神秘的告訴我們:“我爺爺告訴我:80多年前清朝政府在這兒修了文廟,然后,才在清朝滅亡前成立了文廟小學校,是先有文廟后有文廟小學。后來日本人在這兒辦學校,環(huán)境好,一般人的孩子進不來,老百姓更別想,收的都是漢奸、商人、大地主、有錢人家的孩子,為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國人服務?!?lt;/p><p class="ql-block"> 這位同學很認真的和我們講的東二東街小學的歷史,我們也沒有往心里去,畢竟都是小孩子,可是半年多以后,1959年三年級暑假時我們看到幾張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我們的學習小組在大馬路四道街長春橡膠八廠對面一個大院里的一個同學家里。他家有四間房,獨門獨院,院里很寬敞,白天他的爺爺奶奶在家,對我們很好,我們一個學習小組的6名同學學習都很認真、玩得也開心。一天這位同學說:解放前的1930年代,他爸就是咱們東二道街小學畢業(yè)的,還拿出三張照片給我們看。大家看出照片上的校門上掛著“新京文廟國民學?!钡呐谱?,背景就是校園里的青磚二樓教學樓南門;有一張照片拍的是男同學的籃球比賽,背景就是一層的四間教室;還有一張是穿校服的學生在做團體操,大樹下的領操臺和當時的差不多。我們就是看個新鮮當時都沒拿當回事兒,可是卻在我的腦海里儲存下來了。寒假期間爸爸給我借了一本小說《烈火金剛》,讀完使我了解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殺人放火的滔天罪行,以后就逐步清楚了“九一八”國恥日、7.7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的由來,2009年我來北京后騎自行車參觀了盧溝橋,宛平城,詳細觀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第二年夏天我們全家開車都來了,回家以后孩子們都說,我的提議相當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二、代課教師</p><p class="ql-block"> 我們新教室北面的走廊是地板鋪的。當時學校缺老師,有的同學記錄:我們三、四年級的兩年時間里總共換了9位“班主任”。1958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班我遲到了,一進走廊就看見我們班教室后門口有一位坐在地板上,手拿鋼筆和本夾子的男人,走近一看原來是金校長正在聽課。我敲門進了教室給老師行個禮,抬頭看才知道又換了一位男老師。這位老師20多歲,代課教員,講課一般,脾氣不小,一次,一名小同學遲到了和他頂了一句嘴,他穿著黑皮鞋,站在講臺上一腳就把小同學踹倒了,撞到了課桌上。</p><p class="ql-block"> 幾天以后我們就又換了一位“班主任”。30多歲,身穿灰色風衣、大個子、高鼻梁、梳大背頭,頭一堂課他端著一盒彩色粉筆走上講臺,然后、橫不平、豎不直的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王”說:“我姓王?!苯又妥屛覀儼褜W過的三篇課文抄寫三遍。然后他就把后墻上的黑板擦干凈,就開始畫粉筆畫。下課了我們的課文抄完了,班主任的“百鳥圖”也亮相了。我們圍著后黑板看,對黑板上的金鳳凰贊不絕口。</p><p class="ql-block"> 這位王老師講語文課也非常幽默。一天,他遲到了,站在講臺上一本正經地說:“今天早晨我騎著自行車上美國轉了一圈,回來晚了就耽誤了上課,請同學們見諒?!闭f完向同學們深鞠躬。</p><p class="ql-block"> 他說完,整個教室鴉雀無聲,同學們互相觀望,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p><p class="ql-block"> 老師隨手就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圓圈,轉過頭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誰知道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這回都轉過神來了,很多同學不約而同地一起喊:“地球是圓的?!?lt;/p><p class="ql-block"> 老師又問:“我們現(xiàn)在的腳底下的地球對面是什么?是大海,還是哪個國家?”</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又沉默了,老師在黑板上的兩個圓中,分別畫出來“中國”“美國”的地圖,告訴我們:“在地球上東半球的我們中國和西半球的美國,就像一個五分錢硬幣的兩面一樣——背對背?!苯淌依锪⒖舔}動、交頭接耳起來,不平靜了。</p><p class="ql-block"> 老師說:“誰提問?”</p><p class="ql-block"> 我們班長,一位女同學急了,站起來提問:“老師,你騙我們,你根本沒辦法去美國,你說‘今天早晨我騎著自行車上美國轉了一圈’是假的?!?lt;/p><p class="ql-block"> 老師說:“你說得非常對,還有沒有提問的?”</p><p class="ql-block"> 整個教室又無聲無息了,同學們幾乎屏蔽空氣,等待老師的回答,看他如何收場?</p><p class="ql-block"> 老師輕松地說:“我們在腳底垂直下挖個洞,不就是美國嗎?誰都可以去,如果去不了,可以做夢啊?!绷⒖掏瑢W們都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老師拍了下手說:“現(xiàn)在正式上課,我們今天學習第十課《劉胡蘭》,先學一點地理知識和了解在你們這個年齡時,劉胡蘭在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老師轉身在黑板上的中國地圖里標出“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又在旁邊寫“抗日救國兒童團”“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毛澤東 1947年3月。</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們就一切都明白了,都高興地看看老師,眼睛又都盯在黑板上,《劉胡蘭》這堂課給每個同學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集體在解放電影院看完電影《女籃5號》后,他在課堂上對我們說:“我勸同學們,不管男生女生,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有風度,說不上哪天長影就來選演員了?!?lt;/p><p class="ql-block"> 有的同學說他:“瞎說?!?lt;/p><p class="ql-block"> 他說:“你們誰能說明白,咱們學校和東面的伊通河連在一起適合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就有一個女同學說:“適合開火鋸廠,伊通河能運木頭?!?lt;/p><p class="ql-block"> 老師說:“你說的好,伊通河如果建設好,真能行船運木頭,因為伊通河連著松花江,松花江連著黑龍江省的原始大森林、通過蘇聯(lián)奔向大海。”</p><p class="ql-block"> 老師叫起一個男同學,右手在他面前劃拉一大圈說:“你說,都能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男同學撓撓腦袋,往窗外看看,說:“好像能拍抓特務的電影,就像電影《古剎鐘聲》那樣的?!?lt;/p><p class="ql-block"> 老師說:“你說對了,伊通河滔滔河水、東西兩面的大堤風景優(yōu)美、中間幾座日本式小灰樓、石頭馬路、學校院里的大原木堆、青磚樓,都有時代感,都是拍戰(zhàn)斗片、反特片的好地方?!?lt;/p><p class="ql-block"> 他的話讓我們很振奮,可是過了兩個星期,我們就看不見大背頭、畫金鳳凰的王老師了,大伙都抱怨他:離開時怎么不和我們打個招呼呢?弄得我們直到現(xiàn)在還有時想起這位大背頭、畫金鳳凰,幽默、眼觀六路的好老師。</p><p class="ql-block"> 大約過了半年,春天的一個周一的下午,下課時、一位家住在伊通河邊的同學說:“昨天下午學校門前的石頭馬路上從東大橋到東頭道街,到處都是穿軍裝的人、有十來輛大坦克、很多軍車開過來,好幾個人扛著攝像機拍電影,有的還站在美國十輪卡里搭的梯子上拍電影?!?lt;/p><p class="ql-block"> 我們聽后除了記住“遺憾”,把打聽“電影名?”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只是過了很長時間我才想起那位畫“金鳳凰”代課老師說的活果真應驗了,而想起“電影名”已經是50多年以后的事兒了,已經沒辦法找那位同學,在互聯(lián)網上也沒有查到這件事兒。</p><p class="ql-block"> 畫金鳳凰的老師走了以后就是別的班老師、科任老師及教導主任輪著給我們班上課。一天來了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她坐在講臺上說:“我今天來看看,能不能在這兒代課不一定”“現(xiàn)在我手里啥也沒有,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愿不愿意聽?”然后,她就給我們講一個發(fā)生在一個大醫(yī)院《無頭案》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驚險迷人,可是,第二天也是看不到她了,她留下了一個故事和寫在黑板上的一個“萬”字,因為她姓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