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莊 林虎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b>親魯惺的革命歷程與西府出擊時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軍民往事(續(x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魯義成</p><p class="ql-block"><b> 1949 年春:隱蔽工作與投身革命</b></p><p class="ql-block"> 1949 年春季開學時,父親魯惺調(diào)至岐山縣強家莊小學任教。該校另有一位教師張福祥,是洗馬莊張家人,兩人性情相投,閑暇時便常聚在一起交談 —— 談全國局勢,談解放軍解放的城市,還會寫打油詩諷刺國民黨當局,唯獨對岐山本地形勢與共產(chǎn)黨相關的事絕口不提。其實二人早已心照不宣,只是彼此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p><p class="ql-block"> 5 月 20 日,父親與張福祥在校外散步時,望見解放軍大部隊沿益店路向西進軍。次日,學校停課放假,父親回到家中。第三天(恰逢五月端午節(jié),當時東道村孫江平的祖父正在街道上炸油糕售賣),高峻專程前來,邀約父親與孫家新莊的孫志修一同前往岐山縣城。三人在岐山中學填表登記,加入了隨軍干訓班,在此處父親也見到了張福祥,二人這才公開了各自的地下黨員身份。</p><p class="ql-block"> 會議部署完畢后,每人領到一支步槍與相應彈藥,還發(fā)放了布匹和針線,大家自行縫制了糧袋子,父親在袋中裝了多半斗(約 20 斤)小麥。傍晚時分,隊伍整隊出發(fā),一路向東行進。途中因局勢需要,又隱蔽了數(shù)次,待對答完口令后才繼續(xù)前行,直至天亮前抵達青化鎮(zhèn),住宿在鎮(zhèn)北的大廟里。</p><p class="ql-block"> 在青化大廟的學習期間,縣地下黨領導與第一野戰(zhàn)軍(簡稱 “一野”)的部隊干部負責授課。父親曾見過一野的一位獨臂首長,遺憾的是未留下這位首長的姓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周原區(qū)工作與隱蔽轉(zhuǎn)移</b></p><p class="ql-block"> 學習結(jié)束后,父親被分配到周原區(qū)擔任助理員,當時的區(qū)長是王效榮,武裝干事是彎柏樹人賈清珠,一同工作的還有高峻、孫志修。第二天,眾人在區(qū)政府臨時辦公地 —— 雙橋城堡召開會議,部署后續(xù)工作,父親主要負責支前民工組織、物資與糧草統(tǒng)籌、動員青年參軍入伍等任務。</p><p class="ql-block"> 然而,工作尚未正式展開,次日高峻便找到父親告知:部隊推進至鳳翔附近時突然東撤,縣委及區(qū)里部分人員已隨軍東撤,我們已無法跟上大部隊;且此時咱們的黨員身份已公開,縣區(qū)領導要求暫停工作,分散隱蔽一個月,首要任務是保證自身安全。</p><p class="ql-block"> 當時已至夏收后期,父親便在家中幫忙碾打、晾曬麥子。一天下午,父親正在場院勞作,忽然看見溝對面的斜路上有四名國民黨士兵騎馬向村里奔來 —— 因咱們兩家的場院連在一起,你祖父(整理此文的我的爺爺)先發(fā)現(xiàn)了這一情況,隨即提醒了我祖父。祖父遞來一個眼色,父親立刻回到家中拿了一把鐮刀,下溝躲藏在陳家崖南邊,直到天黑才敢回家。</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凌晨,父親攜帶一把割麥鐮刀、一件破棉襖等簡單行李,沿著崛山溝前往麟游縣,以當麥客的身份隱蔽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解放后履職:從鄉(xiāng)長到教師</b></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麟游縣隱蔽了二十多天后,便試著返回岐山查看局勢,恰好遇上解放軍再次西進,順利解放了岐山。不久后,區(qū)里通知父親參會,任命他為周原區(qū)第一鄉(xiāng)鄉(xiāng)長,主要負責籌建鄉(xiāng)政府、健全村級領導班子、動員群眾支援前線、發(fā)動青年參軍、恢復地方教育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段時間,父親每天走村入戶,深入開展思想動員:找有威望、思想進步的人擔任村長;邀請過往當過教師、有文化的人重返講臺;選定合適地點建立村級小學。例如,在洗馬莊張家,推選張福祥的父親擔任村長;在洗馬莊王家,動員了一位王姓大戶(父親回憶錄中未提及姓名,解放后土改時定為地主成分),對方捐出一輛木輪大車、三匹騾馬及部分小麥。這些物資與其他村莊捐獻的糧食、婦女們縫制的軍鞋等一同裝車,由縣里組建為支前運輸隊。運輸隊行至隴縣時,因連陰雨天氣,車輛無法翻越關山,最終將物資移交給隴縣支前聯(lián)絡處,牲畜與人員則返回岐山,物歸原主。</p><p class="ql-block"> 彼時,蒲村小學教師緊缺,父親便一邊承擔鄉(xiāng)長的工作,一邊在蒲村小學代課。這樣的雙重任務持續(xù)了幾個月后,縣里重新任命了一批區(qū)鄉(xiāng)干部,周原區(qū)第一鄉(xiāng)鄉(xiāng)長由文學仕接任,父親則轉(zhuǎn)任蒲村小學專職教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50-1951 年:工作調(diào)動與崗位轉(zhuǎn)變</b></p><p class="ql-block"> 1950 年暑假后,父親調(diào)至小強小學任教,當時的同事有崔思恭(1960 年代曾在魯家小學擔任教導主任)。1951 年暑假,縣委又將父親調(diào)至岐山縣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工作,自此,父親正式離開了教育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前所發(fā) “咱村駐軍與父親入黨” 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口述整理的故事形式,文中略有描寫。另,文中洗馬莊王姓大戶有個外號,父親回憶錄中未提及,此前未在正文寫入。以上內(nèi)容均依據(jù)父親魯惺的回憶錄精簡整理,時間、地點、事件均為客觀記敘,未作額外描述,力求保留歷史原貌。)</p> 魯家莊 魯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