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我和肖燕到北京東單辦點兒事。辦完事兒之后,我們乘111路電車,準備到白石橋。當電車走到什剎海的時候,我突然說:燕兒,下車!我們要雨中,在什剎海散步。</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了車,進入什剎海西側(cè)的荷花市場。</p><p class="ql-block"> 什剎海是位于中國北京市西城區(qū)的一個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文化旅游風(fēng)景區(qū),為中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南至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環(huán)、東至地安門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占地面積達323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1.5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qū),也是北京城內(nèi)風(fēng)貌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荷花市場位于什剎海西堤,是北京平民的“消夏勝地”,設(shè)有游藝場和商品市場,內(nèi)多有曲藝明地演出。荷花市場興起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位于什剎海荷花池畔西岸。市場多售賣荷鮮、冰碗等食品攤點。</p> <p class="ql-block"> 肖燕在荷花的陪襯下,照了張雨中大荷花像。您看!那雨傘不正是一朵盛開的大荷花嗎。</p> <p class="ql-block"> 荷花市場原來以高檔咖啡廳為主,現(xiàn)在,大部分咖啡廳正在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高檔餐廳。</p><p class="ql-block"> 您還記得,馮小剛拍的電影兒《非誠勿擾》。葛優(yōu)找對象,見面兒,就是在這兒取的景兒。</p> <p class="ql-block"> 您看,這歷史上老舊樓,修飾一新。</p> <p class="ql-block"> 新開張的新式烤鴨店,我還沒試吃過。</p> <p class="ql-block"> 荷花市場到北頭兒,向右轉(zhuǎn),是新俢建的觀荷長廊。長廊內(nèi)有各種小吃攤位,還有茶館兒,餐廳等。</p><p class="ql-block"> 我和肖燕撐著傘,在長廊中散步。雨點兒聲、叫賣聲、人們喧笑聲混在一起,形成什剎海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 我在錄相什剎海中的荷花美景,我隱約聽到前面?zhèn)鱽砝收b詩歌聲。</p> <p class="ql-block"> 我在錄相中,靠近了朗頌者。我請求他再朗誦一段兒,他也沒有推辭,他朗誦了一段。</p><p class="ql-block"> 他朗誦完了之后,我打聽到,這位老師姓魯,微信筆名:域外山人。</p><p class="ql-block"> 我請求魯老師,再朗誦一段兒詩。</p> <p class="ql-block"> 魯老師說:我就贊美這位女兵吧,題目是《走到那兒》。</p> <p class="ql-block"> 魯老師接著朗誦毛主席詩詞 , 浪淘沙《北戴河》</p><p class="ql-block"> 1954夏</p><p class="ql-block"> 大雨落幽燕,</p><p class="ql-block"> 白浪滔天,</p><p class="ql-block"> 秦皇島外打魚船。</p><p class="ql-block"> 一片汪洋都不見,</p><p class="ql-block"> 知向誰邊?</p><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p><p class="ql-block"> 魏武揮鞭,</p><p class="ql-block"> 東臨碣石有遺篇。</p><p class="ql-block"> 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p><p class="ql-block"> 換了人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xiàn)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按笥曷溆难唷币痪渑趴斩鴣?,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fēng)聲如吼,翻云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并茂氣象磅礴。</p><p class="ql-block">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闋中,毛澤東寫道:“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道出了毛澤東同老漁民交談的美好回憶,也寄托著毛澤東對海上漁船安危的牽掛和關(guān)懷。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闋中說到曹操,并將曹操的“秋風(fēng)蕭瑟”升華為“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豪邁激情。</p><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下闋開篇直接就由景入情了,現(xiàn)在需要將視角拉回到東漢末年,由于漢王室衰微,引得各地諸侯紛紛起了謀逆之心,畢竟在這亂世之下,誰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誰就是下一位天下之主,于是紛爭不斷,戰(zhàn)火不息。曹操,他可是東漢王朝的宰相,手握重兵,為了名正言順地奪取帝王之位,他還不惜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東漢君王當皇后,假如生下一個兒子的話,那么就是嫡子,將來就能夠繼承帝位,曹操也能夠成為幕后真正掌權(quán)之人,這是曹操打得算盤。動了這樣心思的曹操,他當然要打著剿滅亂臣賊子的旗號為東漢帝王出征,在公元207年,在北伐之爭中曹軍大勝,在凱旋而歸的途中曹操經(jīng)過了北戴河,就寫了了一首氣勢澎湃的《觀滄海》,將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宏圖愿景都抒發(fā)了出來,從這首詩中也能夠見證曹操當年叱詫風(fēng)云的萬丈豪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句“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其中“蕭瑟秋風(fēng)”直接引用了曹操的原詩,只是將其進行了倒裝,在這句中作者仿佛是在和千年前的曹操進行對話,當年你所描繪蕭瑟的秋風(fēng)如今又吹起來了,吹得北戴河波浪翻滾,但依然是無比的波瀾壯闊。隨后作者話鋒一轉(zhuǎn),那么如今的社會又是怎么樣的呢?作者給出的回答是“換了人間”?,F(xiàn)在的人間是充滿著光明與希望的人間,是“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的人間,再也不是過去那個黑暗的時期了,這其實也符合著曹操《觀滄?!吩~條中的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自新中國成立之后,華夏開始再次積累元氣,國家的實力也逐漸在增加強,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人們都朝著嶄新的美好生活去奮斗,看到此情此景,毛主席感嘆一句“幸甚至哉”,也是合情合理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激昂的文字,通過魯老師藝術(shù)加工,再朗讀出來。震動山河,讓人浮想連篇,心情激動。</p> <p class="ql-block"> 您在 雨中賞荷花,靜聽雨聲,這畫面想想都美得很吶!這句話描述的是一種非常愜意、詩意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您想象一下,在那細雨綿綿的日子里,您漫步到荷塘邊。荷花在雨中亭亭玉立,雨珠在花瓣上跳躍、滑落,給這嬌艷的花朵增添了幾分靈動和清新。您靜靜地站在那兒,欣賞著這雨中荷花的獨特韻味,感受著大自然帶來的寧靜與美好。</p><p class="ql-block"> 同時,耳邊是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它輕輕地敲打著荷葉,發(fā)出悅耳的聲響。這聲音如同天籟之音,讓您的心靈得到了放松和平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您仿佛忘記了塵世的煩惱,只想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p><p class="ql-block"> 所以呀,雨中賞荷花、靜聽雨聲,就是一種享受大自然、放松心靈的美好方式啦!</p> <p class="ql-block">?古人贊美雨中荷花的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 杜衍《雨中荷花》?。</p><p class="ql-block"> 翠蓋佳人臨水立,</p><p class="ql-block"> 檀粉不勻香汗?jié)瘛?lt;/p><p class="ql-block"> 一陣風(fēng)來碧浪翻,</p><p class="ql-block"> 珍珠零落難收拾。</p><p class="ql-block"> 以佳人喻荷花,檀粉香汗暗合雨潤荷瓣,「珍珠零落」將荷葉上滾動的雨珠與翻卷的動態(tài)景象交織,兼具柔美與戲劇張力。??</p> <p class="ql-block"> 《驟雨觀荷》 </p><p class="ql-block"> 黑云壓頂勢摧城,</p><p class="ql-block"> 萬斛銀波瀉玉泓。 </p><p class="ql-block"> 跳珠亂入胭脂色,</p><p class="ql-block"> 飐葉頻翻碧浪聲。 </p><p class="ql-block"> 洗盡炎囂舒翠袂,</p><p class="ql-block"> 擎來清冷注瑤觥。</p><p class="ql-block"> 莫嫌驟雨瀟狂甚,</p><p class="ql-block"> 猶助嬌姿別樣生。</p><p class="ql-block"> 注:本詩通過“黑云壓頂”、“萬斛銀波”等意象展現(xiàn)暴雨傾盆的磅礴氣勢,又以“胭脂色”、“碧浪聲”刻畫出雨中荷花的嬌艷與靈動。尾聯(lián)借物抒懷,揭示疾風(fēng)驟雨非但無損荷花之美,反令其展現(xiàn)出別樣風(fēng)姿的深刻哲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xué)中“反處正看”的辯證思維。</p> <p class="ql-block"> “形容雨中荷花的詩句”,那自然是楊萬里的《昭君怨·詠荷上雨》了。這首詞啊,精妙絕倫,我們來一起品味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楊萬里</p><p class="ql-block"> 午夢扁舟花底,</p><p class="ql-block"> 香滿西湖煙水。</p><p class="ql-block"> 急雨打篷聲,</p><p class="ql-block"> 夢初驚。</p><p class="ql-block"> 卻是池荷跳雨,</p><p class="ql-block"> 散了真珠還聚。</p><p class="ql-block"> 聚作水銀窩,</p><p class="ql-block"> 瀉清波。</p><p class="ql-block"> 這首詞,是楊萬里為我們描繪的一幅雨中荷花圖。你看那“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說的是午后在西湖的小舟上小憩,夢見自己置身于荷花叢中,香氣四溢,煙霧繚繞,好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突然,“急雨打篷聲,夢初驚”,急促的雨點打在船篷上,將你從美夢中驚醒。</p><p class="ql-block"> 這“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才是真正的雨中荷花的寫照。雨點打在荷葉上,像珍珠一樣四散開來,然后又匯聚在一起,仿佛荷葉在歡快地跳躍著,與雨珠嬉戲。那“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更是將雨后的荷塘描繪得栩栩如生。雨珠匯聚在荷葉上,形成一個個小窩,宛如水銀般閃亮,然后又順著荷葉滑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清波。</p><p class="ql-block"> 這其中的“跳”字,用得極為傳神,將雨中荷葉的生動姿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那“散了真珠還聚”,又充滿了詩意與畫意,讓人仿佛能看到那雨珠在荷葉上跳躍、匯聚的動人場景。</p><p class="ql-block">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他是南宋的杰出詩人,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詩人”。當時,楊萬里或許正泛舟西湖,享受著那寧靜與美好。突然而至的急雨,打破了這份寧靜,卻也為他帶來了靈感,讓他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這雨中荷花啊,不僅是自然之美,更是詩人心中那份純凈與美好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夏天,是難熬的,太熱,太悶,太潮濕。因此,我和肖燕,七月十五日,開車上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跑了一個月。內(nèi)蒙古大草原太涼快了!太感爽了!</p><p class="ql-block"> 我本以為,八月七日立秋之后,北京天氣會涼爽。但是,高溫仍存在,也很不舒服。 到了八月二十三日處暑節(jié)氣,哎,這個節(jié)氣一過,天氣真的涼爽了。 立秋與處暑,雖同為秋季的節(jié)氣,卻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氣候特征與天地變化之深意。</p><p class="ql-block"> 立秋,乃秋季之始,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到來?!对铝钇呤蚣狻酚性疲骸傲⑶?,七月節(jié)。立字解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此時,雖暑氣未消,但已能感受到一絲涼意,萬物開始收斂,準備迎接秋日的成熟與豐收。在命理學(xué)中,立秋時節(jié)出生之人,往往帶有收斂、內(nèi)斂之性,行事穩(wěn)重,善于思考。</p><p class="ql-block"> 而處暑,則為暑去涼來之時,是暑氣消退、秋涼漸起的轉(zhuǎn)折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碧幨钪螅谉釢u消,秋意漸濃,人們開始感受到真正的秋涼。在命理學(xué)中,處暑時節(jié)出生之人,多具有轉(zhuǎn)折、變化的特質(zhì),生活中常有新機遇出現(xiàn),善于適應(yīng)環(huán)境,把握時機。</p><p class="ql-block"> 兩者相較,立秋更側(cè)重于秋季的開始與萬物的收斂,而處暑則強調(diào)暑氣的消退與秋涼的到來。在國學(xué)命理中,這兩個節(jié)氣都代表著不同的能量與特質(zhì),影響著人們的命運與性格。</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處暑節(jié)氣后,第二場雨。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在雨中,體驗到了秋天的涼意,我都有些發(fā)抖了。</p><p class="ql-block"> 即便這樣,我們倆人也堅持了雨中在什剎海畔散步。當我們走到同和局老飯莊,進飯莊撮了一頓,我們一點兒也不冷了。</p><p class="ql-block"> 同和居是北京歷史悠久的魯菜中華老字號,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原址位于西四南大街,現(xiàn)總部坐落于西城區(qū)月壇南街,屬國有企業(yè)性質(zhì)。其名取自“同懷和悅”,主營山東福山幫菜肴,以海鮮河鮮為特色,代表菜品包括三不粘、蔥燒海參、燴烏魚蛋湯等,溥杰曾為其題寫匾額。</p><p class="ql-block"> 該飯莊初為平民餐館,民國初年因引入御膳房廚師袁祥福的宮廷菜技藝而聲名鵲起,1939年吸納廣和居停業(yè)后的廚師團隊,成為舊京城“八大居”之首。1984年遷至現(xiàn)址后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增設(shè)多功能宴會廳并融合多元菜系,形成以清鮮嫩脆為特色的烹飪風(fēng)格?,F(xiàn)可承接大型宴席與文化活動,保留傳統(tǒng)魯菜技法并創(chuàng)新菜品,如香糟烤饅頭、三鮮炒面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紅燒鱔魚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屬于浙江菜或上海菜。肉質(zhì)酥爛,湯汁濃厚。</p><p class="ql-block"> 制法是將鱔魚洗干凈,切成6厘米長的段。獨頭大蒜去外皮、洗凈,放入冷水鍋內(nèi)煮熟(或蒸熟)待用。討論豆瓣剁細。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鱔魚炒至斷生,加豆瓣、姜片、蔥段炒香至油呈紅色時,加鮮湯、醬油、鹽、大蒜燒沸入味至軟熟,放味精、水豆粉待收汁后起鍋裝盤即成。</p> <p class="ql-block"> 同和居的熘三樣是傳統(tǒng)魯菜經(jīng)典,以豬肝、豬腰、豬里脊為主料,通過熘制技法突出清鮮脆嫩的口感。</p> <p class="ql-block"> 在同和居吃飯,翻開菜譜第一頁,就是三不粘這個菜。</p><p class="ql-block"> 傳說宋代才女唐琬嫁給表兄陸游以后,夫妻二人情投意合,但婆婆對她卻不滿意。陸游母親做六十壽辰大擺宴席,想借此時機讓兒媳當眾出丑說:「你去做一個菜,說蛋有蛋、說面有面,但吃不出蛋也咬不著面。是火燒用油炸、看著焦黃有鹽、吃起來松軟味甜、不沾勺子不占盤,不咬就能咽?!孤敾哿胬奶歧榔牌攀窃陔y為她,聽罷她走進廚房,在盆里打了幾個雞蛋,除去蛋清加淀粉、白糖,用清水攪勻倒在熱豬油鍋里一邊不停攪拌一邊慢慢加入豬油,見食品色澤黃亮、柔軟有勁時從鍋里鏟出來,放在盤子里送到婆婆面前,婆婆和客人分別嘗了嘗味道不錯,符合婆婆的所有要求,不僅不占勺子、不占盤還不沾牙,三不沾就這樣問世了。</p> <p class="ql-block"> 同和居的烤饅頭是其京城“三絕”之一(另兩絕為三不粘、糟熘系列),以?老肥大發(fā)面?工藝制作,外皮焦脆、內(nèi)里松軟帶甜味,需搭配招牌菜品?燴烏魚蛋?同食才能呈現(xiàn)完整風(fēng)味?。</p> <p class="ql-block"> 我和肖燕,浪漫地體驗了雨中什剎海的美麗景色,聆聽了魯老師激情的詩朗誦,品嘗了老字號同和居的地道山東菜,今天收獲巨大,我們心滿意足。我們滿懷勝利的喜悅,回到家。今天,值得紀念。愿我們,和我們最親的親人們,身體健康,開心快樂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立和 筆名:然趣</p><p class="ql-block"> 歡迎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然趣新浪博客》。</p><p class="ql-block"> 您也可以,下載《美篇》軟件,找?guī)w然趣美篇文章》。目前有370萬個,在這個平臺上,閱讀我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我推薦:您上《荔枝網(wǎng)》,找?guī)w女兵晨讀》,聽李衛(wèi)老師,在網(wǎng)上廣播電臺,講述動聽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