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并非是一座單一的寺廟,而是一個地處川甘二省交界處的小鎮(zhèn)。郎木寺是白龍江的源頭,這條看似小溪的白龍江流過郎木寺鎮(zhèn),江北岸坐落著甘南碌曲縣的藏傳佛教寺院 - 賽赤寺,與它隔江相望的是另一座川西若爾蓋縣的藏傳佛教寺院 - 格爾底寺,形成“一鎮(zhèn)跨兩省”、“兩寺并一江”的獨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坐臥于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草甸中,四面群山環(huán)繞、林木茂密,綠草如茵,<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美國傳</span>教士??送郀栐谀抢锷钍嗄?,並撰寫了紀(jì)實作品《 西藏的地平線》(<span style="font-size:18px;">Tibet life),</span>1952年該書出版后,郎木寺一度成為西方旅行者心中的“人間凈土”,也使得郎木寺獲得“東方小瑞士”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選取66張郎木寺的照片,在一首寧靜舒緩的南無阿彌陀佛的旋律陪伴下,分享我鏡頭下的郎木寺。</p> 郎木寺 我來了 <p class="ql-block">這是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初接觸到的一張郎木寺的照片,山坳中的郎木寺,群山環(huán)抱、林木茂盛,一座座</span>金頂?shù)钐煤推巾斏嵋郎骄蛣?、高低錯落,金碧輝煌、氣勢恢宏,讓人有種有生之年必須去一次的沖動。<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6月22日晚上七時許,我終于來到了一直向往的郎木寺。</span></p> <p class="ql-block">辦理好入住,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川菜館用好晚餐后,已近晚九時,郎木寺剛剛開啟夜間模式,街道兩旁商鋪燈火通明。</p> 道路兩側(cè)大都是餐廳和酒店。 還有一些當(dāng)?shù)靥厣o(jì)念品商店。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是晚上九時多了,一輛輛滿載游客的大巴陸續(xù)進入郎木寺,停靠在酒店或民宿門前,由此可見郎木寺的旅游熱度。</p> 早安郎木寺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來到民宿頂樓的平臺,這里可以眺望郎木寺。不遠(yuǎn)處的山腳下,錯落有致地坐落著金碧輝煌的寺院建筑群,近處是一長排的轉(zhuǎn)經(jīng)長廊。</p> <p class="ql-block">沒錯,這就是著名的郎木寺甘肅寺 - 賽赤寺。</p> <p class="ql-block">遠(yuǎn)處的山包上,坐落著一座金頂白墻的亭閣和紅色的建筑,那里是郎木寺著名的打卡點瞻佛臺。瞻佛臺又稱曬佛臺是藏民信眾舉行法會的場所,也是俯瞰郎木寺的絕佳平臺。</p> 上午9時許,我們驅(qū)車前往甘肅賽赤寺東門停車場。實際上,酒店距離郎木寺東門不過1公里,但是,郎木寺景區(qū)內(nèi)允許自駕車進入,為了方便游覽我們還是驅(qū)車前往。早晨的郎木寺商業(yè)街(也是313省道)頗為寧靜,沒有了昨晚的喧囂。 <p class="ql-block">這條看似小溪的河流就是著名的白龍江,由西至東流經(jīng)郎木寺。 郎木寺以白龍江為界,北岸屬于甘肅碌曲縣(賽赤寺),南岸屬于四川若爾蓋縣(格爾底寺)。</p> 這是一座跨越白龍江的橋,橋南屬于四川,到處都是四川火鍋、重慶私房菜。 我們的午餐就是在這家“成都私房老川菜”吃的,此刻,坦克300正??吭陲埖曷放?。 駛過橋后,我們來到郎木寺的甘肅地盤 - 甘肅賽赤寺,將車停放在吉祥八白塔下的景區(qū)停車場,這里也是賽赤寺的售票處。 甘肅賽赤寺 實際上,甘肅賽赤寺,人們常常等同于郎木寺,它的規(guī)模、氣勢和奢華程度都是四川格爾底寺所無法比擬的。賽赤寺門票30元,60-65歲的享受半價優(yōu)惠,65歲以上的免票。如果想自駕進入到景區(qū)內(nèi),需另加5元。 <p class="ql-block">甘肅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創(chuàng)建于公元1748年。圖為郎木寺院全景圖,郎木寺的主要建筑有宗喀巴殿、金瓦殿、彌勒殿、大經(jīng)堂及醫(yī)學(xué)院經(jīng)堂等,大大小小有20余座。</p> 我們從正門進入后,沿著左側(cè)的道路直接前往寺院后山上的觀景平臺。坦克300行駛在狹窄的山路上,透過前擋玻璃,眼前的景色似乎有種“小瑞士”的味道。 這里是郎木寺后山的觀景平臺,扶欄眺望,郎木寺小鎮(zhèn)盡收眼底。 <p class="ql-block">站在觀景平臺上,眼前的郎木寺小鎮(zhèn)靜靜地坐臥在高原草甸中,群山環(huán)抱,翠柏簇?fù)怼?lt;/p> 因此,郎木寺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 <p class="ql-block">平心而論,從自然環(huán)境上看,連綿的群山、翠綠的坡地,的確有些瑞士風(fēng)光味道。</p> <p class="ql-block">但是,從建筑和人文環(huán)境上看,密集雜亂、風(fēng)格不一的民宅建筑,特別是開發(fā)對植被造成的破壞,即使在瑞士前加個“小”字,也有些言過其實?;蛟S是傳教士當(dāng)時的原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實際上,所謂瑞士風(fēng)光,并非僅僅是大自然之美,更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p> 觀景平臺下方不遠(yuǎn)處,就是郎木寺院的建筑群,規(guī)模宏偉、金碧輝煌。 途經(jīng)醫(yī)學(xué)院經(jīng)堂。 郎木寺博物館 <p class="ql-block">高級喇嘛的居所,不對外開放。</p> 一座座金碧輝煌的佛教圣殿依山而建。 錯落有致,氣勢恢宏。 宗喀巴殿。宗喀巴大師(1357--1419年),本名“羅桑扎巴”,是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是非常著名的佛教理論家。 <p class="ql-block">宗喀巴殿是郎木寺核心建筑,在許多黃教寺院里都少不了宗喀巴殿。</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殿的鎏金“龍頭”裝飾。</p> 宗喀巴殿東側(cè)的金瓦殿。 山下便是金瓦殿和宗喀巴殿。 拾級而下 我們來到金瓦殿前。 宗喀巴殿側(cè)墻角處的石碑上,鐫刻有“宗喀巴大殿重修記”,結(jié)束語寫道“泱泱中華,民族團結(jié),宗教和順,國運永昌”。 <p class="ql-block">宗喀巴殿下方是彌勒佛殿。</p> 再下方是郎木寺大經(jīng)堂。 宗喀巴大殿前的平臺是個不錯的觀景處 。 站在宗喀巴大殿前的平臺上,可以俯瞰郎木寺鎮(zhèn)。 <p class="ql-block">右前方的山丘上有一座金頂白墻的建筑,那里便是郎木寺的瞻佛臺。瞻佛臺處的曬經(jīng)臺上,可見幾位工人正在進行維修作業(yè)。</p> 宗喀巴大殿前的平臺上,拍照留念。 賽赤寺瞻佛臺 我們驅(qū)車來到瞻佛臺。瞻佛臺又稱曬佛臺,每年正月十三為瞻佛節(jié),是藏傳佛教最大的法會,由眾僧抬著巨幅唐卡大佛像到瞻佛臺上展開,供眾人朝拜,與活佛零距離的接觸。節(jié)日里除了瞻佛像這一活動以外,還要進行如辯經(jīng)、跳大神、酥油燈展、亮寶等其他一些佛事活動。 這里是俯瞰郎木寺全景的絕佳位置,郎木寺院所有建筑一覽無余。 我們?nèi)ミ^的宗喀巴大殿(左)和金瓦殿(右)。 彌勒佛殿(左)、大經(jīng)堂(右)和金頂白塔。 <p class="ql-block">瞻佛臺的坡地上,擺放著幾塊供信眾磕長頭禮拜的長木板。</p> 站在瞻佛臺上,右前方可見郎木寺的著名地質(zhì)景觀-紅石崖。 郎木寺天葬臺 瞻佛臺處的這一指示牌,指向郎木寺后山的天葬臺。郎木寺天葬臺是國內(nèi)目前唯一可供游客參觀的天葬臺。 我們驅(qū)車約3公里,來到天葬臺山下。山坡上懸掛著色彩繽紛的經(jīng)幡。 當(dāng)天沒有天葬儀式,遠(yuǎn)遠(yuǎn)地望去,只見一群碩大的禿鷲仡立在山頂上。天葬是藏族的一種傳統(tǒng)喪葬方式,人死后把尸體抬到天葬臺,由天葬師肢解后,點上特制的藏香,吹響固定的號聲,禿鷲會自動飛來吞食。這種“舍身布施”儀式,象征著靈魂升天。 四川格爾底寺 隨后,我們驅(qū)車來到白龍江南岸的四川格爾底寺。 格爾底寺位于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鎮(zhèn)。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第一世格爾底寺活佛茸青更登降參在白龍江源頭的達(dá)倉郎木修建了一座小型隱修寺。盡管它早于甘肅賽赤寺(始建于1748年),但是,目前的規(guī)模和氣勢,要比賽赤寺低調(diào)了許多。 樸實無華的大門。 走進大門,是一座金頂紅墻的佛殿,這里供奉著第五世格爾底活佛的肉身舍利,這是格爾底寺最著名之處,也是藏傳佛教史上罕見的奇跡之一。進入佛殿要脫鞋且不許拍照,我們只是簡單地轉(zhuǎn)一圈就結(jié)束了格爾底寺的游覽。 在格爾底寺前面,擺放有不少供信眾磕長頭時用長條木板。 格爾底寺與賽赤寺相比,冷清了不少。寺外的轉(zhuǎn)經(jīng)筒長廊非常簡單,甚至有些破敗。至于這里的衛(wèi)生間,只能用一塌糊涂還形容。 寺外轉(zhuǎn)經(jīng)長廊旁的移動咖啡站為古老的寺院增添了現(xiàn)代的氣息。 納摩大峽谷 不過,四川格爾底寺這30元門票,最值的地方是納摩大峽谷。納摩大峽谷位于格爾底寺停車場的西側(cè)。 <p class="ql-block">納摩大峽谷是白龍江的源頭。在納摩大峽谷的入口處,白龍江岸邊坐落著一座座金頂白墻的建筑,這是格爾底寺的水經(jīng)筒,水經(jīng)筒。背后則是郎木寺的標(biāo)志性背景 - 紅石崖,一處形似僧帽的地質(zhì)奇觀。</p> 水經(jīng)筒通過白龍江流水驅(qū)動轉(zhuǎn)經(jīng)筒,日夜不息誦念六字真言,為眾祈福。 納摩大峽谷的入口處,有一個著名的仙女洞和虎穴洞。 虎穴洞口,一只猛虎屹立于石柱之上。 虎穴洞和仙女洞是峽谷內(nèi)最具宗教與自然傳奇色彩的核心景點,它們都與藏地神話和白龍江起源傳說緊密相連。實際上,郎木寺在藏語中全稱是“達(dá)倉郎木”,意為“虎穴仙女”,因此,這也是郎木寺名字的來源。 <p class="ql-block">如果要深入到納摩峽谷深處,探訪白龍江的源頭,步行往返要幾公里。因此,我們在大峽谷入口簡單逛了一圈后,便驅(qū)車前往下一站: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郎木寺的瞻佛臺上,感謝朋友們的支持與鼓勵,歡迎大家繼續(xù)關(guān)注我的下篇游記《夢幻石頭城·扎尕那 -甘南環(huán)線游記(十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