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繁忙的生活中,總渴望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邂逅別樣的風(fēng)景與美好。8月23日和24日,我報名參加旅行團,奔赴蘇州,開啟了一段充滿詩意與浪漫的旅程。蘇州的留園、周莊、寒山寺和平江路,每一處都有獨特的韻味,讓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p> 留園 <p class="ql-block"> 8月23日清晨,我們一行人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留園。一踏入留園的大門,仿佛瞬間穿越回了古代。這座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園林,以其精湛的造園技藝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成為了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的杰出代表,與拙政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名園。</p> <p class="ql-block"> 留園占地約35畝,集住宅、祠堂、家庵、花園于一體。園內(nèi)的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巧妙地將山水、奇石、花木、亭臺樓閣融為一體,營造出了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之美。沿著曲折的小徑前行,路旁的太湖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如瘦骨嶙峋的老人,有的似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像憨態(tài)可掬的童子,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便來到了留園的核心區(qū)域——中部花園。這里有清澈見底的池塘,池塘中荷葉田田,荷花綻放,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池塘邊,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古樸典雅之美。站在亭中,俯瞰整個花園,山水相依,綠樹成蔭,宛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p><p class="ql-block"> 除了自然景觀,留園的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園內(nèi)保存著許多古代的書畫、碑刻、匾額等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更是留園歷史文化的見證。在游覽過程中,導(dǎo)游還為我們詳細(xì)介紹了留園的歷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讓我們對這座園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rèn)識。</p> 周莊 <p class="ql-block"> 離開留園后,我們乘車前往周莊。周莊,這座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xiāng)”的古鎮(zhèn),位于蘇州昆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進入周莊,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古鎮(zhèn)四面環(huán)水,河道縱橫交錯,一座座古老的石橋橫跨在水面上,連接著兩岸的民居。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筑,白墻黛瓦,飛檐翹角,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兩旁。</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搖櫓船,緩緩地穿梭在水巷之中。船娘一邊熟練地?fù)u著櫓,一邊用軟糯的吳語為我們唱起了江南小調(diào)。歌聲悠揚動聽,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世界。沿途,我們欣賞到了周莊的標(biāo)志性景點——雙橋。雙橋由世德橋和永安橋組成,兩橋相連,形狀像一把古代的鑰匙,因此又被稱為“鑰匙橋”。這座橋曾被畫家陳逸飛畫入油畫《故鄉(xiāng)的回憶》中,從此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下了船,我們漫步在古鎮(zhèn)的青石板路上。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售賣著各種特色小吃、手工藝品和紀(jì)念品。我們品嘗了周莊的特色美食——萬三蹄,肉質(zhì)酥爛,肥而不膩,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我們還參觀了沈廳和張廳。沈廳是由沈萬三后裔所建,是周莊保存較好的清代民居,結(jié)構(gòu)精妙,可以前去參觀見識一下江南大富豪的生活蹤跡,還可以摸下傳說中的“聚寶盆”。而張廳原名怡順堂,建于更早的明代,清朝轉(zhuǎn)于張姓人家,更名為張廳,是典型的明代官宅,以“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獨特布局聞名。</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周莊的燈火漸漸亮起。此時的周莊,宛如一個夢幻的世界。燈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我們沿著河道漫步,感受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偶爾還能聽到從遠(yuǎn)處傳來的評彈聲,那悠揚的曲調(diào),仿佛在訴說著周莊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周莊觀看結(jié)束,我們?nèi)ベe館休息。</p> 寒山寺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簡單早餐后,我們離開賓館。</p> <p class="ql-block"> 驅(qū)車前往早已聞名遐邇的寒山寺。這座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的古寺,因張繼的《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名揚天下,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江南禪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剛到寒山寺外,便見古樸的山門矗立眼前,門楣上“寒山寺”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瞬間拉滿歷史氛圍感。步入寺內(nèi),香火裊裊,古木參天,紅墻黛瓦在綠樹掩映下更顯清幽。我們先來到大雄寶殿,殿內(nèi)供奉著莊嚴(yán)的釋迦牟尼佛像,信徒與游客虔誠跪拜,空氣中彌漫著寧靜的禪意。</p> <p class="ql-block">沿著小徑前行,便到了寺內(nèi)最具代表性的鐘樓。鐘樓內(nèi)懸掛著仿制的“唐鐘”,雖非唐代原物,卻依舊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導(dǎo)游介紹,每逢新年,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108聲鐘聲寓意驅(qū)散108種煩惱,如今這一傳統(tǒng)已成為蘇州的文化符號之一。我們駐足鐘樓旁,仿佛能聽見千年前那穿越夜色、飄向客船的鐘聲,心中滿是悠遠(yuǎn)與平和。</p> <p class="ql-block"> 寺內(nèi)還設(shè)有張繼詩碑,碑上鐫刻著《楓橋夜泊》全詩,不少游客駐足誦讀,感受詩句中的江南意境。漫步在寒山寺的庭院中,聽著遠(yuǎn)處傳來的誦經(jīng)聲,看著檐角風(fēng)鈴輕輕搖曳,塵世的喧囂仿佛被隔絕在外,只剩下內(nèi)心的寧靜與安然。</p> <p class="ql-block"> 拾級而行,香火的淡香與草木的清潤交織,大雄寶殿前的銀杏枝繁葉茂,光影透過葉片落在青磚上,斑駁如時光的印記。駐足“楓橋夜泊”詩碑前,張繼的詩句不再是課本上的文字——江楓、漁火、夜半鐘聲,仿佛順著碑上的墨跡漫延開來,讓人忽然懂了千年前詩人泊船楓橋時的悵惘與安然。</p> <p class="ql-block"> 最難忘的是鐘樓前的駐足。雖未趕上夜半鐘聲,但仰頭望那口銅鐘,耳畔似已響起渾厚悠遠(yuǎn)的聲響。那鐘聲穿越千年,敲過唐時的月、宋時的風(fēng),如今仍在撫慰每一顆尋靜的心。寺內(nèi)的回廊曲折,轉(zhuǎn)角處常有僧人緩步而過,衣袂輕揚間,是不疾不徐的禪意;池中的錦鯉悠然游弋,連水波都漾得格外溫柔。</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時回望,寒山寺的檐角在暮色中若隱若現(xiàn)。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景致,卻有能讓人沉下心的力量——是千年鐘聲里的從容,是古寺草木間的平和,更是那份“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悄悄落在了每個訪客的心底。</p> 平江路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參觀結(jié)束,我們來到了平江路。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也是蘇州古城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qū)域,堪稱古城縮影。這條古老的街道沿河而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兩旁是白墻黛瓦的民居,偶爾有幾株垂柳從墻頭探出,隨風(fēng)輕拂。河水清澈見底,幾艘烏篷船靜靜地停泊在岸邊,船夫戴著斗笠,悠閑地等待著游客。</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平江路漫步,欣賞著沿途的風(fēng)景。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老字號店鋪,如糕團店、蘇繡店、絲綢店等。這些店鋪不僅售賣著各種特色商品,更是傳承著蘇州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走進一家糕團店,品嘗了蘇州的特色糕點——桂花糕。桂花糕口感軟糯,甜而不膩,散發(fā)著淡淡的桂花香,讓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除了傳統(tǒng)店鋪,平江路上還有許多現(xiàn)代的咖啡館、酒吧和餐廳。這些店鋪與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我們在一家咖啡館里坐了下來,點了一杯咖啡,靜靜地享受著這悠閑的時光。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到窗外的河水和行人,感受著平江路的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 在平江路的盡頭,我們來到了耦園。耦園是一座以愛情為主題的園林,園內(nèi)的建筑布局和景觀設(shè)計都充滿了浪漫的氣息。我們在園內(nèi)漫步,欣賞著山水相依的美景,感受著古人對愛情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 兩天的蘇州之旅很快就結(jié)束了,但留園的古韻、周莊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和平江路的煙火氣,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這次旅行,讓我領(lǐng)略到了江南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和理解。我期待著下一次的旅行,再次邂逅那些美好的風(fēng)景和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