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心中的胡楊樹

溪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王有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制作 攝影 溪草</span></p> <p class="ql-block">在杭錦后旗二道橋鎮(zhèn)鎮(zhèn)政府院子里有6棵高大粗壯的胡楊樹。在樹的主干一人高的地方掛著林業(yè)部門特制的小鐵牌,看了小鐵牌我才知道,胡楊樹已經(jīng)列入國家古樹保護名錄,樹齡有430多年,我推算了一下應(yīng)該在明朝萬歷年間就長在這里了。</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見到這6棵胡楊樹至今有60多年了。此后,每次路過二道橋總會去看看這幾棵胡楊樹。我步入古稀之年后,還特意去過兩次。每一次見到它,心里總能升騰起一種無比敬畏恭謙之情,就像去拜謁幾位飽經(jīng)世故,深諳情理,德高望重的老人。我緩緩走近,靜靜立于樹前,用手輕輕撫摸它的軀干。粗糙的樹皮不規(guī)則地龜裂著,縱橫交織,凸凸凹凹,像黃河南岸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千溝萬壑;樹皮的顏色呈現(xiàn)出一種讓人感到特別舒服、協(xié)調(diào)的淺灰色,只有那些善于用枯墨皴筆的國畫高手,才能畫出那種特有的質(zhì)感。胡楊的枝干由于年經(jīng)久遠,長得氣勢凌然不凡,錯落別致,遒勁有力;頂端的枝條早已高過屋脊,向天空肆意伸展,好像告訴人們它有著無限強大的生命力。每棵胡楊的形態(tài)是不一樣的,西邊一棵主干并不高,但十分粗壯,三人才能合抱。四枝主杈各自伸向東南西北方向,張揚出一個巨大扁圓的樹冠,夏季樹葉濃密,西邊半個院子都遮上了陰涼。還有一棵,有三枝主杈,其中一枝不知是被風折斷,還是人為損傷,只剩下七、八尺長的半截。其余兩枝生長的格外茂盛,活脫脫像雄鷹展開的雙翅,那斷了的一枝,又恰似鷹的頭部,還有一個帶鉤的喙。有風吹過,枝葉抖動,就更像一只會飛的鷹。到了暮秋霜降之后,樹葉漸漸變黃,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煞是好看,經(jīng)常有人來此照相打卡。拾起落在地上的樹葉,有的像柳樹葉,有的像楊樹葉,還有的竟然和楓樹葉相似。我?guī)е@個問題請教過一位林業(yè)專家,他說這和生長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胡楊耐旱,耐熱,耐堿,耐貧瘠,耐風沙。正是有了這樣的品格,才有了生死三千年之神樹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二道橋鎮(zhèn)的這6棵胡楊,它見證了明、清、民國、新中國幾個朝代這個地方的滄桑變遷。凝視著這幾棵胡楊,就像讀一本穿越時空厚重的地方志,讓人能夠感悟到生命的過程,給人以啟發(fā),思考和動力。它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當?shù)氐娜硕记宄^道橋、二道橋、三道橋,這是楊家河從南往北依次排序橋的名稱,本來還有四道橋、五道橋,只是沒有被后來人廣泛響亮地叫出來。楊家河,是河套地區(qū)十大干渠中長度、流量和灌溉面積較大的一條河。它是從山西省河曲縣來到后大套的楊滿倉、楊米倉祖孫三代人開挖的。十年籌備,十年開挖,十年配套,耗費白銀70多萬兩,糜子數(shù)千石,人工難以計數(shù),歷經(jīng)艱難困苦,終于成就了河套水利史上的一個壯舉。在《河套灌區(qū),千年基業(yè)》一書中寫到:楊家河的開挖,使得沿河“民以聚,千家煙火,萬畝田歌,蓬勃向榮,遂有日新月異之勢”。并對楊氏家族給于了很高的評價:“一家之賜,千家食德,一姓之功,百姓樂利”。楊氏家族可謂人才輩出,不乏有識之士,他們來到后套,看到這里的大胡楊樹,生機勃發(fā),氣勢沖天,草密土沃, 認定是一塊風水寶地,便把楊氏家族的大本營安扎在這里。修路建房,夯土筑城,開河擴地,造車購船,營建了磨坊、碾坊、油坊、缸坊、粉坊、木匠鋪、鐵匠鋪;經(jīng)營布匹、煙茶、米面、繩具等雜貨。成為當時陜壩以西河套地區(qū)重要的商貿(mào)集散地,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楊柜城。這里是楊氏家族的總柜,下面又分設(shè)了9個牛犋,每個牛犋都擁地千畝,騾馬成群。</p> <p class="ql-block">二道橋的這幾棵胡楊樹,伴隨了楊氏家族篳路藍縷,艱難發(fā)展,積財如山的全過程。據(jù)史料記載,為了籌集開河資金,楊家父子多次把杭錦旗的王爺,三盛公天主堂、三道橋天主堂、陜壩天主堂的神甫請來,協(xié)商開河之事。對這些人提出的苛刻條件做出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xié)讓步。楊氏父子還多次向當?shù)氐拇髴羧思椅淙?、郝誠、傅駝來、劉高寶、賈八寶等借糧籌款,以解開河所需的燃眉之急。最讓人動心的一件事是:1919年,因為開河,楊氏父子已經(jīng)債臺高筑疲于奔命,難以支付渠工工資,編造了負責籌集款項的楊春林(楊米倉的大兒子)嚇得上吊了,在離胡楊樹不遠的地方還搭了楊春林的靈棚,暫時緩解了渠工催要工錢的情緒。1939年,傅作義將軍率部進入河套,陜壩成為綏遠省臨時省府,同時,國民黨綏遠省黨部,抗日動員委員會也設(shè)立于陜壩。傅作義將軍視察了河套地區(qū),看到了二道橋的胡楊樹,看到了楊家河畔楊柜城的繁榮,看到了楊家河開挖之后荒原變成良田,村落星布,牧歌炊煙,男耕女織,糧豐草盛的景象。感嘆到:這里真是屯兵興師的好地方。為了保證軍民糧食供應(yīng),傅作義將軍統(tǒng)一規(guī)劃了河套水利和農(nóng)業(yè)布局,楊家河被收為國有,并對開河的費用債務(wù)問題給予適當?shù)奶幚怼?942年,傅作義在河套地區(qū)推行新縣制,為了紀念楊家三代人開挖楊家河的歷史貢獻,綏遠省政府決定用楊氏人名為新縣名,經(jīng)與楊氏族人協(xié)商,新縣冠名為米倉縣。</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之后,就在長著6棵大胡楊樹的院子里,1950年建立了米倉縣二道橋區(qū)公所,1958年建立了二道橋人民公社,1984年又將二道橋公社管委會改為二道橋鄉(xiāng)政府,2001年1月10日,撤銷二道橋鄉(xiāng),改建為二道橋鎮(zhèn)。這個院子里的6棵大胡楊樹見證了:人民翻身解放,廢保建政,當家做主的歡慶場面;減租反霸,剿匪肅特,百姓過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舒心日子;青年農(nóng)民踴躍參軍,努力生產(chǎn),抗美援朝的高漲熱情;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分田分畜,焚燒舊契約激動人心的時刻;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慶祝黃楊閘建成開閘放水的景象;還有背著行李,肩挑籮頭、口糧,奔赴總干渠、總排干的一隊隊民工;還有一對對靦腆羞澀的男女青年走進了大院辦公室,又滿臉喜色拿著結(jié)婚證走了出來,逢人散發(fā)著喜糖。這6棵胡楊樹一定還看到了,各個時期大院辦公室經(jīng)常徹夜不滅的燈火,那是基層干部在討論、研究時下最要緊的工作:抗美援朝的物資如何籌集;突發(fā)的冰雹洪澇災害如何救助;大面積的麥銹病如何防治;重如軍令般的總排干任務(wù)如何早日完成;上級下達的糧食、油料、甜菜、生豬、軍草等任務(wù)如何上繳;新時期田、渠、林、路、電、村如何規(guī)劃擺布;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如何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環(huán)境,總會讓人養(yǎng)成一種特殊的習慣。70多年來,二道橋各個時期的干部就養(yǎng)成了這樣一種習慣:到村、社辦完事兒回來,除了冬天寒冷的日子,總是把自行車或摩托車支放在胡楊樹下,兩、三個或更多的人湊在一起,解開衣扣,晾晾汗,互相遞一支煙,說說今天下去辦事的情況,聊聊遇見的逸聞趣事,聽聽樹上喜鵲、麻雀的鳴叫,看看胡楊樹茂密的樹枝樹葉。傍晚消閑的時候,還會甩幾把撲克,喝幾瓶啤酒,消除了一天工作的疲勞,平添了幾分農(nóng)村基層工作的趣味。記得1981年夏收前,全旗在二道橋公社召開農(nóng)村工作現(xiàn)場會,我參加了這個會議。中午用燉羊肉招待參會人員。燉好的大鍋羊肉就放在胡楊樹下,人手一只大碗,吃完就去舀,不限量。這些430多年的胡楊樹,一定看到人們大快朵頤的享受和豪爽,還悄悄給予了美味的加持。不然,這頓燉羊肉鮮美濃香的味道怎么會給我留下如此長久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前幾天,我見到一位從二道橋來臨河辦事的朋友,我問及二道橋鎮(zhèn)鎮(zhèn)政府院子里的那6棵胡楊樹。他說:大胡楊樹保護的很好,院子里又滋生出許多小的胡楊樹苗。我聽了樂滋滋的,好像又見到珍藏在心里的寶貝。我知道胡楊是一種根系十分發(fā)達的樹種,蜿蜒曲折的大小根須,在地下竟能延伸至樹冠3倍以上的面積,像無數(shù)臂膀和手指緊緊擁抱著大地。難怪胡楊能在一個地方孤立地生存,任狂風暴雨的襲擊而不會倒下,任霹靂閃電的摧殘而不會死亡。因為這是有根的穩(wěn)固,根的支撐,根的頑強。根是地下胡楊的枝,枝是空中胡楊的根,靈魂的根有多么深廣,靈魂的樹就有多么雄健。寫到這里,我想用一首詩來表達對胡楊的贊美:</p><p class="ql-block">荒漠英雄數(shù)胡楊,</p><p class="ql-block">挺立狂風護北疆。</p><p class="ql-block">春來戈壁增秀色,</p><p class="ql-block">秋臨古道落金黃。</p><p class="ql-block">生死不朽三千年,</p><p class="ql-block">魂魄長存萬縷香。</p><p class="ql-block">抗寒耐熱守寂寞,</p><p class="ql-block">精神不倒志如鋼。</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二道橋胡楊樹下的留影(溪草攝于2025.8.25)</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王有義,1947年生,祖籍甘肅省民勤縣。1966年畢業(yè)于巴盟師范學校。先后在杭錦后旗光榮完小,光榮中學,杭錦后旗第一中學任教。在杭錦后旗文教局,南渠公社,旗團委,紅旗公社,旗委宣傳部,旗政府,旗委,烏拉特前旗政府,旗委,巴盟盟委政法委,巴彥淖爾市人大常委會工作。2007年退休,后又在巴彥淖爾市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至2018年。</p> <p class="ql-block">插圖選自溪草的手機隨拍《二道橋鎮(zhèn)政府院子里的胡楊樹2025.8.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