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河南期間,我倆還來到了位于豫西的三門峽市。來到三門峽市,三門峽大壩是一定要看一看的。</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是一個老水利樞紐,大壩位于黃河中游的下段,連接著豫晉兩省,地處三門峽市東北約17公里處,被譽為是“萬里黃河第一壩”。</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于1950年開始勘察壩址;1957年在蘇聯(lián)專家的幫助下開工建設;1960年秋攔洪蓄水;1961年4月主體竣工;建成后的1965年和1969年又進行過兩次改建。</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控制流域面積達68.8萬平方公里,占黃河總流域面積的91.5%。</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的壩頂長713.2米,高程353米,最大壩高為106米,正常水位高度350米時,總庫容量為360億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水利樞紐由擋水、泄水建筑物和水電站等系統(tǒng)組成。泄水系統(tǒng)有深孔和溢流孔,電站廠房為壩后式,可安裝8臺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0萬千瓦。</p> <p class="ql-block"> 而位于漢江丹江上的丹江口水庫,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位于三門峽大壩下游的小浪底水利樞紐,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都比三門峽水利樞紐大的多。</p>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上述數(shù)據(jù),就可以知道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基本情況了。</p> <p class="ql-block"> 與其它水利工程相比,三門峽大壩的防洪排沙能力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來又進行了兩次的改建。</p> <p class="ql-block"> 來到三門峽大壩,除了觀看水利工程外,這里還是一個國家3A級的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景區(qū)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qū)的東北,景區(qū)北鄰山西、西鄰陜西,有著“萬里黃河第一壩”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景區(qū)的旅游景點主要有: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中流砥柱、黃河古棧道、三門峽湖、張公島和其他景點等。</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景點含主壩、全長875.2米,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為蓄水期,形成了200平方公里的美麗湖泊;6月至10月泄洪時,河水怒濤翻卷,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 中流砥柱是三門峽大壩下方激流中的一塊獨立巨石。黃河艄公稱它為“朝我來”。當冬季水淺時,巨石露出水面約7米,洪水期時僅露出石頂。</p><p class="ql-block"> 它千百年來力挽狂瀾,屹立不倒,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峽谷中的航標。傳說它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zhèn)河石柱或老艄公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黃河古棧道在大壩下游北岸靠黃河的陡壁懸崖上,共有兩條。它是在黃河兩岸陡壁河水沖擊處鑿出的狹窄石路,路斷處又鑿了一個四方洞,塞木樁搭建成了小道,供船夫們拉纖上溯。</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石刻最早見于東漢桓帝時期,上面還有魏、隋、唐、宋、明、清等時期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湖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庫區(qū)蓄水時,黃河在三門峽谷形成的湖泊,面積約20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這個時期,從大壩至山西芮城大禹渡的100公里間,碧波粼粼,兩岸青山綠樹,春秋季還有野鴨、大雁和白天鵝等游弋。</p> <p class="ql-block"> 張公島在三門峽大壩的下游,游客可以在島上遠觀三門峽及下游的巨石等景觀。</p> <p class="ql-block"> 其他的景點主要有大禹公園、迎賓閣、黃河三門峽展覽館、水晶宮、煉丹爐等。</p> <p class="ql-block"> 這些景點與其他景點交相輝映,依托大壩形成了具有黃河古文化特色的景觀群。</p> <p class="ql-block"> 另外,三門峽大壩景區(qū)還有一處“一步跨兩省”的景點和“水晶宮”景點,都是很值得一看的。</p> <p class="ql-block"> 一步跨兩省景點位于三門峽大壩壩頂?shù)闹虚g。游客在此處只需邁出一步,左腳在河南省,右腳便踏入到了山西省。</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可以在這里直切感受到跨越兩省的奇妙。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該景點極具趣味性和話題性。</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一步跨兩省”景點處,不僅能體驗到跨越兩省的奇妙,還可以遠眺陜西省的黃河水,將黃河金三角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黃河水勢浩渺,周邊景色如畫,真是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而水晶宮景點,則是對樞紐工程原來的檢修廊道加以改造和開發(fā)利用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 “水晶宮”是三門峽大壩下的一條甬道,游客可以乘電梯深入到大壩的底部即可到達。</p> <p class="ql-block"> 廊道內(nèi)燈火輝煌,陰涼潮濕,參觀一圈約5分鐘左右。里面有22個類似“蒙古包”似的六面體腹壁空腔,通道下的蓄水池中飼養(yǎng)著錦鯉、黃河鯉魚、草魚等魚類。</p> <p class="ql-block"> 大壩“水晶宮”這個景點的主要特色是:一是光影效果獨特,廊道內(nèi)五顏六色,形成眼花繚亂的光影;二是廊道地面部分是玻璃體,人在上面行走,能看到廊道下的水及水中游動的魚;三是氛圍獨特,流水在幽閉的空間中作響,使人遙想到傳說中的禹王斧劈三門的轟鳴,領(lǐng)略三門峽水利工程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的三門,指的是人門、神門和鬼門三道峽谷。</p> <p class="ql-block"> 相傳大禹治水時,揮動神斧將攔在黃河面前的高山劈成了這三道峽谷,使黃河水得以奔涌東去。</p> <p class="ql-block"> 三門位于黃河中游豫陜晉三省的交界處,西自峽口、東至今澠池南村段,這是一段全長65.4公里的河段峽谷。</p><p class="ql-block"> 河中心有兩座石島,把黃河水分成了三段,進而形成了三門。</p><p class="ql-block"> 這一段的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地勢險要。其中人門水流相對平緩,而神門和鬼門的水流則異常湍急,航行極其艱險。</p> <p class="ql-block"> 隨著三門峽大壩的建成,古老的三門已被大壩埋在了壩底。不過,下游的中流砥柱巨石仍屹立于黃河之中,河水曾奪三門而出,直沖砥柱,然后分流裹住巨石而過。</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建成后,曾進行過兩次大范圍的改建。</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1962年,當時發(fā)現(xiàn)庫內(nèi)淤積嚴重。當初設計時對黃河的實際情況了解有限,導致了大壩建成后淤積遠超預期,使得上游地區(qū)的水患風險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改建是因為淤積問題并未得到完全解決。于是在1972年底,又對大壩進行了第二次的改建。</p> <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大壩第二次改造成功后,為世界多沙河流的治理和開發(fā)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范例,證明了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庫,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和科學發(fā)展的運行方式,完全可以實現(xiàn)水庫的長期有效運用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p> <p class="ql-block"> 離開三門峽大壩,我們又來到了三門峽市區(qū)內(nèi)。</p><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市地處豫陜晉三省交界處的黃河南金三角地區(qū),是一座伴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興建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p><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市目前國土面積為10496平方公里,人口203.66萬人;轄湖濱、陜州兩區(qū);義馬、靈寶兩縣級市;澠池、盧氏、欒川三個縣。</p> <p class="ql-block"> 由于這是一座新建的城市,因此市區(qū)建設得非常美麗漂亮。我們游覽了市容,還在這里用了午餐。</p><p class="ql-block"> 三門峽市的美食主要有:觀音堂牛肉、南村黃河大鯉魚、韶峰獅子頭、盧氏香酥雞等;特色小吃主要有陜州糟蛋、大刀面、靈寶羊肉糊餑等。</p><p class="ql-block">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響亮的名片,三門峽市也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