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月7日:斯德哥爾摩灣與王后島</b> 斯德哥爾摩時間凌晨04:17A,我早早起床跑到頂層甲板去看斯德哥爾摩灣的風景。正好趕上游輪進入最狹窄最漂亮的一段航道。 進入瑞典后的第一張照片,時間是04:17A。太陽剛剛出來,甲板上很冷。 初升的太陽照耀在斯德哥爾摩灣上,波羅的海的寧靜令人神往。 天空中一架飛機飛過,留下長長的凝結(jié)尾。 海面上一絲波紋都沒有,真舍不得讓游輪破壞這像鏡子一樣的海面。 斯德哥爾摩灣一步一景。 加上早晨光線變化,真是美輪美奐。 沿途都是這樣的小島和港灣。 岸邊開始出現(xiàn)別墅群。 越往前走岸邊人家越多。 從地圖上看這里接近城鎮(zhèn)了。 04:38A我們緊貼Oskar-Fredriksborg要塞經(jīng)過,該要塞屬于瓦克斯霍爾姆(Vaxholm)筑壘地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 Oskar-Fredriksborg要塞現(xiàn)在是瑞典最大的海岸防衛(wèi)博物館(Vaxholm Fortress Museum),堡壘外面的炮管依稀可見。 瑞典海岸防御體系由古斯塔夫·瓦薩國王(Gustav Vasa)于1544年開始修建,最早修建的是瓦克斯霍爾姆城堡(Vaxholm Citadel),菲特烈堡要塞(Fredriksborg Fortress)建于 1724年-1735年之間,林道多面堡(Rindo Redoubt)建于1858年,奧斯卡-菲特烈堡要塞(Oskar-Fredriksborg Fortress)建于1877年,扼守菲呂松德海峽(Furusund Strait )的Siaro Fort則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這些防御工事在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揮過重大作用,于1612年防御過丹麥人的入侵,于1719防御過俄國海軍的入侵。 工事外面有幾輛白色的房車,說明有人在此過夜。 航道兩邊都有防御工事,據(jù)說這些防御工事都是由俄國戰(zhàn)俘修建的。 這里就是肖導說的斯德哥爾摩灣最窄的航道,兩岸之間寬度僅有百米。 瑞典274號(Rindo-Stenslatten/Varmdo)公路從海峽通過,這條渡船是用來擺渡過往車輛的。雖然海峽很窄,但是他們既不修橋,也不修隧道,仍然用擺渡的方法來運送車輛。 Oskar-Fredriksborg 在 Rindo 島上,屬于瑞典烏普蘭?。║ppland)斯德哥爾摩縣瓦克斯霍爾姆市管轄,面積1.31平方公里,人口722人。 Oskar-Fredriksborg距斯德哥爾摩港大概還有35公里,這段航程風景更好。 清晨的海風還是相當冷的,除了我們癡迷拍照的幾個人外,大家都躲在艙里看風景。 看到這樣的景色是不是快醉了? 自然景色不需要文字,一切盡在圖片中。 還是多上些圖片,大家自己欣賞。 這么大一片水,一絲波紋都沒有,僅就這一點就令人驚嘆。 在波羅的海公主號的頂層甲板上從右舷向前看。 岸邊的小鎮(zhèn)仍在睡夢之中。 在波羅的海公主號的頂層甲板上從左舷向前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晨曦輝映下的斯德哥爾摩灣。 走到這里突然有個感覺,就是行程計劃中的旅游景點其實只占旅游總樂趣的三分之一左右, 旅游更大的樂趣在于飽覽沿途風光。 現(xiàn)在的時間是早上05:00A,這時我們距離斯德哥爾摩港還有19.3公里,游輪以每小時18公里的平均時速前進,再過1小時左右就要進港了。肖導講過05:00A開始供應早餐,要早點去搶占前面觀景窗的位置,于是我們走下來去搶占有利位置。去餐廳要經(jīng)過時裝街(Fashion Street),卷閘門都拉著,沒有開門。 到餐廳一看,已經(jīng)很多人了,估計導游們給各個團隊都傳授了這個秘訣,呵呵。游輪上的早餐自然都很豐盛,但是千萬不要亂拿,找認識的好吃的東西拿,不認識的寧可不吃。很多飲食習慣不一樣,比如牛奶都是冰的,人家好像不喝熱牛奶。 早餐雖然豐盛,但是心里還是放不下外面的風景。 10分鐘之內(nèi)草草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就又跑到頂層甲板來拍風景了,現(xiàn)在是時間是05:11A,我們距斯德哥爾摩港的碼頭還15.8公里,再過53分鐘就要下船了。 05:46A開始進入斯德哥爾摩港區(qū),最先看到的是一座高高的燈塔和很多大油罐。 斯德哥爾摩港,一座風景憂美的現(xiàn)代化港口。 游輪減速,緩緩駛?cè)胨沟赂鐮柲Ω邸? 斯德哥爾摩港內(nèi)的碼頭泊位。 我們的船一直向前開,然后倒著進入自己的泊位。 斯德哥爾摩市有2個港區(qū),一南,一北,都在市中心附近,非常方便。 波羅的海公主號停靠北邊的港區(qū),周圍有很多現(xiàn)代化建筑。 港區(qū)北面有一座大橋,這是277號公路上連接利?。↙idingo)島的大橋。利?。↙idingo)島是斯德哥爾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在斯德哥爾摩市東北面,2010年常住人口為31,561人,是斯德哥爾摩縣利丁市政府所在地。利丁島的生活品質(zhì)吸引了很多有影響的居民在此居住,比如阿巴合唱團(ABBA)的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比約恩·奧瓦爾斯(Bjorn Ulvaeus)和昂內(nèi)塔·費爾特斯科格(Agnetha Faltskog)。利丁島的東角Gashaga地區(qū)有“上帝的海岸”之稱。著名的米勒斯花園(Millesgarden)也在利丁島上。 游輪緩慢掉頭準備進入泊位。 應該說俄風行的這條旅游線路(俄羅斯+北歐四國)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的,即經(jīng)濟又實惠。 特別是圣彼得堡-赫爾辛基,圖爾庫-斯德哥爾摩這兩程游輪的安排非常好,使我們看到了很多乘火車和飛機看不到的美麗景色,飽覽了波羅的海的迷人風光,享受到了歐洲人乘坐游輪的旅行生活。 波羅的海公主號開始倒入泊位。 這是詩麗雅游輪公司專用碼頭,藍色的大字是“SILJA LINE”。左邊有2個登船橋,正后方是車輛通道。 游輪快倒進泊位了,登船橋正在準備跟游輪對接。我們也該回艙收拾行李準備下船了。 06:18A開始沿登船橋下船。 車輛沿船尾的車輛甲板開出。 在碼頭接我們的導游叫劉燕慧,北京人,高個子,一看人品就不錯。她負責我們剩下的行程,瑞典,挪威和丹麥。06:26A我們登上一輛很新的奔馳大巴車開始了我們在瑞典的行程。 到達斯德哥爾摩市政廳(Stockholms Stadshus)時只有06:51A,時間太早人家還沒有上班,于是劉導跟大家商量是否先去王后島看看,這是自費項目,需要每人出300元人民幣。大錢都花了當然大家不會計較小錢,既然來了就要多走多看才對,于是我們直奔王后島。 王后島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西邊11公里處,也叫卓寧霍姆宮(Drottningholm Slott),是瑞典王室的私人宮殿,始建于16世紀后期,1661年被燒毀后重建。目前除了瑞典王室私人居住外,部分房間和藏品對公眾開放。1991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目錄。 07:11A我們到達王后島停車場,下車前劉導囑咐大家不要大聲喧嘩,因為昨天是瑞典國慶節(jié),國王和王后可能參加慶典活動休息的晚,這個時候估計還沒起床。 卓寧霍姆宮前的梅拉倫湖(瑞典語:Malaren)。 白頰黑雁在湖中悠閑暢游。 岸上還有一群白頰黑雁帶著小雁四處游蕩,草地上有很多雁屎,走路要當心。 這里的白頰黑雁一點不怕人,帶著一群小雁四處轉(zhuǎn)悠。 湖里除了白頰黑雁還有野鴨。 梅拉倫湖邊的雕塑。 這就是卓寧霍姆宮(瑞典語:Drottningholms slott,又譯德羅特寧霍爾姆宮、王后島宮)。 卓寧霍姆宮頂上的旗桿是皇冠造型。 正殿門前設有一個皇家衛(wèi)兵的崗哨。 1981年,現(xiàn)任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為了讓孩子們有較寬敞的庭院,從斯德哥爾摩老城王宮搬到卓寧霍姆宮南翼居住。但宮中一些廳室,如富麗堂皇的接見廳和禮儀廳,仍對外開放參觀。 卓寧霍姆宮前的草地。 路邊擺放著古老的大炮作為裝飾。 王宮內(nèi)全部是這種沙石土路,說明歐洲人很早就意識到人走土路是最舒服的。 卓寧霍姆宮大劇院(Drottningholms Slottsteater)是1766年建造的歌劇院,至今仍由一家私營公司經(jīng)營,經(jīng)常有演出活動。這個大劇院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歷史上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起著名的化妝舞會刺殺案。 在古斯塔夫斯三世(Gustav III)統(tǒng)治時期卓寧霍爾姆宮大劇院曾經(jīng)有過它的輝煌。古斯塔夫三世(1746-1792),也叫“大劇院國王”,1771年繼承王位。掌權一年之后,在法國的支持下,他進行了一次政變來加強他的權力。 他實行一種“開明的獨裁統(tǒng)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信仰自由,廢除酷刑。他還修改法律以減少死刑罪條款。他大力推行文化活動,在他的城堡中建造了很多劇院,例如格里普斯霍姆宮(Gripsholm),卓寧霍姆宮(Drottningholm)和哈加公園(Haga Park)。他還建立了很多學院,比如現(xiàn)在負頒發(fā)法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Svenska Akademin)。他還親自參加很多劇院的演出,盡管他并不算是一個好演員。<br> 最后古斯塔夫三世在參加卓寧霍姆宮大劇院舉辦的化妝舞會時(Masquerade)被一伙人給暗殺了。這伙人的頭目叫Johan Anckarstrom,他用手槍向國王射擊。 古斯塔夫三世被貴族階層所憎恨。因為他的改革消減了他們的特權所以他們雇人進行了這次暗殺。古斯塔夫三世由于傷勢過重于13天后去世。一個月后Anckarstrom被斬首,其它參與暗殺的人被驅(qū)逐出境。 大劇院正對卓寧霍姆宮側(cè)門,門口有皇家衛(wèi)隊站崗。 衛(wèi)兵持槍的姿勢很特別,好像是掛在腰帶上。 皇家花園大門,頂上也有皇冠裝飾。 進入皇家花園后,感覺與我們的北海,頤和園風格完全不同。寬闊的沙石土路望不到頭,簡單自然之中有股霸氣。接下來我們一邊游覽瑞典皇家花園,一邊聽講述卓寧霍姆宮的歷史由來,穿插一些奇聞趣事。 1580年,瑞典國王約翰三世(John III)為他的愛妻,瑞典王后凱瑟琳·雅蓋?。–atherine Jagellon)建造了一座石頭城堡,并以卓寧霍姆宮為之命名,“卓寧”是瑞典語“王后”的音譯,「霍姆」即「小島」,因此也叫“王后島”。這里原來是皇家公館Torvesund的地盤。 1661年,攝政王太后海德薇格·埃莉奧諾拉(Hedwig Eleonora)買下了這座城堡,同年的12月30日不幸發(fā)生火災。 西方人時間觀念強是有傳統(tǒng)的,連王宮頂上都裝有鐘表?,F(xiàn)在的時間真正是瑞典皇家時間早上07:30A了,呵呵。 海德薇格太后(Hedwig)邀請瑞典著名建筑師尼克姆德斯·泰辛(Nicodemus Tessin the Elder)負責重新設計該城堡。1662年,重建工程開始。 1681年,在城堡即將完工的時候,尼克姆德斯去世了。他的兒子小尼克姆德斯·泰辛(Nicodemus Tessin the Younger)接替了他的工作,并設計了城堡內(nèi)部的裝飾。 皇家花園的路面都是小石頭子,據(jù)說是為了防刺客,因為刺客走在上面會發(fā)出聲響,容易被發(fā)現(xiàn)。 皇家花園的綠化帶。 皇家花園步行道格式隔一段就變化一下,開始一段是砂石路在當中,現(xiàn)在變成中間是草地,兩邊是砂石路。 步行道上有原木制作的長條椅,顯得古樸自然。 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與西爾維亞王后打開小鐵門到花園里來遛狗與我們不期而遇。 老人很精神,雖然身著便裝,但不失其風度,兩條狗也不是尋常人家養(yǎng)的品種??梢姎W洲王室并不脫離群眾,呵呵...... 在城堡重建期間,當時的國王卡爾十一世年幼,海德薇格輔助攝政。 《威斯特法倫和約》簽訂之后,瑞典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海德薇格王太后,瑞典實際上的統(tǒng)治者,住在離斯德哥爾摩更近的地方以方便治理國家。 在卡爾十一世(Charles XI)和卡爾十二世(Charles XII)統(tǒng)治瑞典時期,王室成員經(jīng)常在這里活動,卡爾十一世喜歡來這里打獵。 1700年至1721年大北方戰(zhàn)爭(Great Northern War )期間卡爾十二世經(jīng)常不在,海德薇格·埃莉奧諾拉(Hedwig Eleonora)再次主持朝政。 從1720年至1792年,卓寧霍姆宮一直是王室住宅。烏爾麗卡·埃莉諾拉(Ulrika Eleonora)女王和弗雷德里克一世(Frederick I)國王在這里一直住到1744年。 1744年普魯士公主露易莎·烏爾利卡( Louisa Ulrika )嫁給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erick ),修繕一新的的宮殿作為禮物送給公主。 1751年阿道夫成為瑞典的國王,露易莎成為新的王后。在露易莎住在城堡期間,她將城堡內(nèi)部裝飾成精致的法國洛可可風格(rococo style)。 同時她還負責了卓寧霍姆宮劇院的重建工作,該劇院于1762年毀于大火。露易莎·烏爾利卡( Louisa Ulrika )和她丈夫在他們統(tǒng)治時期(1751-1771)一直住在卓寧霍姆宮。1777年,露易莎將城堡賣給了瑞典國家。 卓寧霍姆宮成為國家財產(chǎn)之后,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露易莎之子,就在卓寧霍姆宮處理朝政。 古斯塔夫三世統(tǒng)治時期是卓寧霍姆宮的輝煌時代,這里被用做夏宮,各種宮廷儀式都在這里舉行。 古斯塔夫四世(1792-1809年統(tǒng)治瑞典)和卡爾十三世(1809-1818年統(tǒng)治瑞典)偶爾也使用卓寧霍姆宮。 1797年古斯塔夫四世國王和弗雷德里卡王后(Frederica of Baden)的盛大婚禮在卓寧霍姆宮舉行。 1809年被廢黜的古斯塔夫四世國王被軟禁在王后島的中國亭里(Kina Slott / Chinese Pavilion)11天。我們在在卓寧霍姆宮皇家花園的游覽最遠就走到中國亭。 中國亭(瑞典語:Kina Slott)位于卓寧霍姆宮皇家花園里,是一幢中國式的皇家建筑,建于1753年?,F(xiàn)在這個亭子屬于瑞典皇家宮殿的一部分。 中國亭的第一所房子是一幢用木頭搭建的臨時房子,建于1753年,是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國王于7月24日送給露易莎·烏爾利卡( Louisa Ulrika )王后的生日禮物。 現(xiàn)在的中國亭由Carl Fredrik Adelcrantz設計,在原來1753年木亭基礎上重建,宮廷總監(jiān)Jean Eric Rehn負責內(nèi)裝修,從1763年開始建造到1769年完成。 其實這是洛可可式建筑,其目的是要產(chǎn)生一種異國情調(diào),其中含有一些中國元素,這在當時是最時髦的。 在中國亭休息一會兒以后,我們開始往回走,時間是0753A。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卓寧霍姆宮被閑置不用并且開始朽壞。 在卡爾十四世·約翰(Karl XIV Johan)統(tǒng)治時期(1818-1844)這座宮殿被遺棄,國王認為它是舊王朝的象征。 建筑物被自然的力量所摧殘,內(nèi)部的裝飾被人拿走的拿走,拍賣的拍賣。 王后島對公眾首次開放是在1819年,有人提到他們在花園里野餐。 有時這里被用做公共集會場所,比如1829年以后洛伊希滕貝格的約瑟芬王后(Josephine of Leuchtenberg)在這里慶祝她的命名日,或者接待外國貴賓,比如約瑟芬她自己1823年第一次到瑞典時就住在這里,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來時也住這里。 這種情況在奧斯卡一世(Oscar I)執(zhí)政時期有所改善。奧斯卡一世對卓寧霍姆宮產(chǎn)生了興趣并于1846年進行了維修。 公眾慶?;顒颖话才旁谶@里舉行,比如1856年接待泛斯堪的納維亞學生,1858年未來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在這里出生。 卡爾十五世(Karl XV)不重視這里,也不使用這里。 但到奧斯卡二世(Oscar II)時又繼續(xù)進行維修。 奧斯卡一世和奧斯卡二世被批評把卓寧霍姆宮搞的太現(xiàn)代化,沒有恢復其本來的面貌而是按照當時最時髦的樣式搞。 直到古斯塔夫五世(Gustav V )才使卓寧霍姆宮恢復到18世紀的樣子。 1907年進行了一次為期4年的大整修,使卓寧霍姆宮恢復到以前的狀態(tài),自此以后王室又開始使用這里了。 00年來卓寧霍姆宮有好幾次大的翻新,改造和擴建。 最大的一次翻新實在1907年至1913年間,通了電,安裝了暖氣,上下水管道,更換了屋頂。 從1977開始,20年來,對卓寧霍姆宮的幾個主要區(qū)域進行了修復或者重建。 重點集中在圖書館和國家禮堂并在整個卓寧霍姆宮內(nèi)安裝了消防系統(tǒng),還對卓寧霍姆宮的外墻進行了清理和重建,工程到2002年結(jié)束。 卓寧霍姆宮于199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主要是因為卓寧霍姆宮大劇院和中國亭。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論是這樣寫的:“卓寧霍姆宮皇家城堡位于斯德哥爾摩郊區(qū)梅拉倫湖中的一個島上。這座宮殿完好地保留了大劇院(建于1766年),中國亭和花園,是18世紀北歐王宮受凡爾賽宮影響的最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