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年的閱讀記憶,像夾在舊字典里的一片銀杏書簽,薄脆微黃,卻總在翻開的剎那,漾出整個秋天的明亮。</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閱讀,始于父親從縣里帶回的一套《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巴掌大的小冊子,鋪展著金戈鐵馬的江山。我蜷在炕頭,一頁頁地翻,指尖摩挲著泛黃的紙頁,連窗外蟬鳴都漸次沉寂。那時未必明白“桃園結(jié)義”的厚重,卻記住了趙云那桿長槍劃破長空的凜冽,諸葛亮羽扇輕搖間的從容。油墨的清香裹挾著英雄的夢,就這樣漫進一個孩子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小學時,班主任楊淑蘭老師為我推開了更廣闊的書窗。她常在下課后,將幾個孩子喚到講臺邊,從抽屜里取出用牛皮紙仔細包好的書——《林海雪原》里風雪裹挾的智勇,《敵后武工隊》中危機四伏的機警,《紅巖》上鮮血染就的信仰。我將它們小心翼翼塞進書包,走在黃昏的沙灘上也要掏出來讀幾行。那些人物如鑿進光陰的刻痕,讓我在懵懂之年,已然窺見崇高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上了初中,我開始沉迷于古典文學的深巷。一部《紅樓夢》讀得似懂非懂,卻會在黛玉焚稿時心口發(fā)緊;《西游記》里反復翻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章節(jié),恨唐僧迂腐,又敬行者忠勇。也讀朱自清的散文,讀他筆下“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和花上……”我才感受到,文字竟能如斯溫柔——不聲不響,就漫透了一個少年的心扉。那時的閱讀,如春蠶食葉,沙沙作響,純粹得不摻一絲雜質(zhì)。就連落在紙頁上的燈光,都顯得格外澄明。</p> <p class="ql-block">成年之后,書越買越多,書架越來越滿。政治經(jīng)濟類、行業(yè)報告類、成功勵志類……閱讀成了任務,成了工具,成了快速汲取信息的通道。我習慣于劃重點、記筆記、提煉框架,卻再也難得沉浸于一段無關功利的文字之中。直到某一日整理舊物,重拾那一本本封面已然斑駁的藏書,才驀然驚覺:我曾是那樣單純地熱戀過文字,不為謀生,不為進階,只因春風恰暖,書頁正香。</p> <p class="ql-block">而今歲月流轉(zhuǎn),鬢角染霜,我竟又奇跡般地回歸到最初的閱讀狀態(tài)。不再為鉆研深奧理論而蹙眉,不必再為工作需要而充電,書本終于褪去所有實用的外衣,重新成為純粹心靈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尤其記得新冠疫情期間,城市按下靜默鍵,我反而在居家日子里找回了與閱讀的獨處。重拾《殺死一只知更鳥》,終于讀懂阿蒂克斯·芬奇那份“明知會輸卻依然要堅持”的勇氣;再讀《麥田里的守望者》,霍爾頓的迷茫與反抗不再顯得幼稚,反而映照出多少人心中未曾妥協(xié)的純真。這些書早已超越故事本身,成為叩問生命意義的媒介。</p> <p class="ql-block">偶然讀到一則軼事:有人問評書大師單田芳:“為何不說金庸的作品?”他答曰:“金庸的小說太完美,我沒有發(fā)揮的空間,無法二度創(chuàng)作?!背鲇诤闷?,我翻開了《天龍八部》。沒想到一旦進入那個俠義與柔情交織的世界,便再難放下。接著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機敏詼諧,《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的俠骨柔腸……這些作品氣象宏大、情感深厚,既有歷史滄桑,又具人文溫度。我仿佛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與喬峰共飲烈酒,與段譽同習凌波微步,與楊過并肩行走江湖。在武俠的世界里,我重獲一種久違的暢快與自由,那是成年后極少再有的閱讀體驗。</p> <p class="ql-block">年歲愈長,愈發(fā)覺出“回歸”二字的珍貴。我不再追求閱讀數(shù)量與速度,也放下對“有用”的執(zhí)念。有時一本詩集可讀整個下午,一段話可反復品味半天。我不再只關心情節(jié)推進,而是沉浸于語言的美感、思想的深度,甚至一個標點留下的想象空間。</p> <p class="ql-block">這場歸途的終點,竟是起點。如今的書架上,經(jīng)典名著與武俠小說比肩而立,學術著作與散文隨筆相映成趣。我不再區(qū)分所謂的高雅與通俗,只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某個陽光正好的午后,我可能會同時翻開《簡·愛》和《笑傲江湖》,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世界里自在穿梭。這種閱讀的自由,恰似人生修行至一定境界后的豁達與通透。</p> <p class="ql-block">偶爾,我也會在讀完一本好書后,泡上一杯清茶,任由思緒飄向很遠的地方——想起那個在炕頭上看連環(huán)畫的小男孩,想起那個在油燈下讀《紅巖》的少年,想起那個在職場中拼命閱讀工具書的中年人。如今,穿過漫長的歲月與無數(shù)的身份,我終于與他們再次重逢,在書頁之間,在閱讀之中,完成了生命的和解與統(tǒng)一。</p> <p class="ql-block">時光滔滔,從不回頭??赏觊喿x給予我的那份光明與純粹,卻如星火不滅。如今我時常有意放緩翻閱的速度,試圖在字里行間,找回那個盤腿坐在炕頭、為一段故事心潮澎湃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也許我們終其一生,所求的并非更多擁有,而是能夠重新抵達那些早已嵌入靈魂的單純與深情。而閱讀,從來都是一張永不過期的船票,渡我們返回最初的精神故鄉(xiāng)。這趟書頁間的歸途,最終讓我明白:所有出發(fā),都是為了歸來;所有成長,都是為了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圖片來自網(wǎng)絡,部分AI生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