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文字:云歌</b></p><p class="ql-block"><b> 美篇號:4483629</b></p><p class="ql-block"><b> 圖片:網(wǎng)絡(luò)/致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秋天,一場雨潤心,一剪云入心,一篇文入景。四季輪回,于雨中播下一粒種子。靜待來年春天,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 幾天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這炎炎初秋的天氣,正是秋老虎呈威又多變的時候。一會兒電閃雷鳴,狂風(fēng)暴雨,一會兒艷陽高照,亦或淅淅瀝瀝的連續(xù)整天。今天,一場好大的雷雨,自天而降,一會兒地上便積滿了沒過腳踝的水。</p><p class="ql-block"> 此時,我從陽臺向窗外望去,看見小區(qū)里有幾個勇敢的小孩兒,全然不顧外面的滂沱大雨,他們笑著、跳著、鬧著,即使全身被淋成落湯雞,也快樂得像雨天里的小精靈。</p><p class="ql-block"> 望著幾個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在雨天快樂的一塌糊涂的孩子,聽著窗檐上“叮叮咚咚、咚咚叮?!钡挠曷?。一個從教多年的孩子王,突然滋生出了這樣的感慨:小孩兒如此青睞雨,一是天性使然,是本性的釋放;一是平時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讓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年齡多了一副無形的枷鎖。是這副看不見摸不著的枷鎖,禁錮了孩子的天性,束縛了孩子的手腳。</p><p class="ql-block"> 由此追問,誰給孩子套上的枷鎖?不就是我們這些看似一切為了孩子的大人嗎?我們不是常常一邊抱怨著活著不易,生活太累,一邊又把這些抱怨和太累強(qiáng)加給孩子?總覺著孩子在本該努力的年齡不努力,是注定沒有未來的。但是,事實(shí)果真是這樣的嗎?難道我們給了孩子一個“馬不停蹄”的痛苦童年,就一定能使孩子將來有一個成績斐然,光彩照人的中年。</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這世間萬事萬物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出身不同,學(xué)識不同,理念不同,眼界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就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管我們以怎樣的角度去做,我們都要給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不要讓孩子在該快樂幸福的時候,過早的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我們的眼里應(yīng)該是開闊的一片海,而不是井中的幾桶水。</p><p class="ql-block"> 感慨如何讓孩子有快樂童年的時候,我有些迷茫。伴隨嘩啦啦的雨聲和幾個孩子的快樂的嬉笑聲,讓我想起蔣捷的一句“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北M管鬢上還無星星,但步入中年,讀詩思考將來,免不了感傷。曾經(jīng)芳華,如今慨嘆,思緒就如淅淅瀝瀝的綿綿秋雨。</p><p class="ql-block"> 而今天眼前的雨,是我教孩子們吟誦的蘇東波看悟到的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睎|坡居士面對人生困境,在野外途中偶遇一場雨,尋常之中見深意,生奇警,表現(xiàn)出曠達(dá)的胸襟。讓人讀后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雨,亦是我給孩子們解讀的李易安見悟到的雨:“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靖康之變后,易安居士面對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感于心懷。這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凄涼細(xì)雨,自然莫名地為易安籠上一層厚厚的愁緒,在心間和空氣中彌漫……</p><p class="ql-block"> 那些歷史歲月中沉淀出的人生精華,于今天我臨窗觀雨和所見幾個孩子在雨中的快樂自由,我是望塵莫及的。我沒有蔣捷的悲歡離合之感,蘇軾的身世浮沉之嘆,更無李清照的凄慘憂戚之傷,但現(xiàn)在我通過反復(fù)咀嚼,似乎將自己融入了他們不同的人生況味中。</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生活中,不光有我們神往的詩和遠(yuǎn)方,更有切切實(shí)實(shí)的人間煙火。從近幾天連綿不斷,時大時小的秋雨中,我感受最多的是閱讀和思考帶給我精神上的愉悅和美好,生活上的充實(shí)和豐盈。還有美篇“教師交流園地”主持人心境的顏色,我們親切地稱他為心師帶給我堅(jiān)定前行的動力。他在心園推崇倡導(dǎo)我們學(xué)習(xí)孟國泰教授的“三和教育”,即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他人的生命和諧,與天地萬物的生命和諧。還有他經(jīng)過多年探索,從實(shí)踐中得來的“五個三”操作模型,三讀(經(jīng)典、自然、同伴),三問(問學(xué)、問心、問世界),三行(微行動、和行動、恒行動)等。以上種種,無不證明了刻在骨子里的德行與修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傳承,會讓教育教學(xué)走得更遠(yuǎn)。</p><p class="ql-block"> 燃燒的雪片在《師者》中有言:“別人是說了再做,甚至說了不做;王德增老師是說了再做,或者做了不說?!睂Υ苏f法,我特贊同。如果不是心師新書發(fā)布會和新書《心境的顏色》的出版,如果不是心師多篇有關(guān)教育教學(xué)論文的發(fā)表,如果不是心師在心園發(fā)起的“教育大討論”、“三和教育”大討論,和舉辦多個有獎?wù)魑幕顒?,我們真的是對心師知之甚少呢? </p><p class="ql-block"> 心里有敬佩愛戴的人,手頭有要做的事,腦里有奮斗的目標(biāo),人生意義就是不一樣。在眼前秋雨連綿不斷,易引發(fā)多愁善感的時節(jié),對我而言,有家人相伴,書香縈繞;有未竟的事業(yè),追求的夢想;有我無論工作還是休假,一直心心念念,渴盼我教育培養(yǎng)其成才的一批批孩子們……有這些,足夠了。</p><p class="ql-block"> 一往情深夢幾許,青山西照初秋雨。臨窗觀雨,我深感前行路上,當(dāng)我們遇到了能帶給你一份希望,一份執(zhí)著,向善向光的美好,我們定要將這向善向光的美好,內(nèi)化成力量。無論今后面對什么,觀雨也好,生活也罷,皆要向陽而生,向歌而行,讓教育的底色煥發(fā)奇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