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張永占(德高為上)</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6303919</p><p class="ql-block"> 配圖:本人使用華為手機拍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報紙堆里成長的。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書看報,家里有這個獨特的優(yōu)越條件。聽母親回憶說,我剛剛?cè)龤q就會念很多字,報紙上很多話,能夠連著一段話讀下來。按照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智力早開發(fā),當今社會都講究優(yōu)生優(yōu)育,甚至胎教都很普遍了??墒窃谏蟼€世紀六十年代,我屬于得天獨厚,比較早熟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庭情況有些特殊,說起來讓人羨慕。父親是生產(chǎn)隊長,隊里每年都要訂閱《河北日報》、《衡水日報》,每天一份,郵遞員風雨無阻,天天送報紙,但一般前兩天出版的,時效性稍差點,這不影響我的學習。父親經(jīng)常把報紙拿回家,我有先睹為快的優(yōu)越感。我的三姑是小學老師,就在本村學校任教,每天三頓飯都是在家里吃,晚上也不住校就住在家里,她是我從小識字寫字的啟蒙老師。姑姑經(jīng)??湮艺f:“這孩子有腦子,愛學習,關(guān)鍵是他這么小,就能夠靜下心來,聽說聽道的跟著你學習,一般小孩坐都坐不下來呢!”我確實聽話,是老人們眼中的老實孩子。一天天的也不出門,除了吃飯和去廁所,基本上都是趴在炕上讀報,伴隨著奶奶紡線的吱吱扭扭聲中度過的。姑姑的鼓勵讓我越學越有興趣,也更有動力。因為每天都有新報紙,頭一天的內(nèi)容還沒有學完,第二天飄著墨香的新報紙,又讓父親夾在胳肢窩下面,扔在我睡覺的炕上。隨著兩三年的知識積累,我基本上都能看懂報紙的內(nèi)容,還經(jīng)常念給家人聽。每次見到新報紙,我都如獲至寶,先看看報紙的第一版的報頭,和報眉,閱讀毛主席語錄和重大新聞,然后就抄寫標題和文字,寫了一大摞草紙。姑姑結(jié)婚后,姑父在湖南當兵,一年也回不來一次。所以姑姑很少去婆婆家,仍然從事她喜愛的教師職業(yè),也就有更多的時間輔導(dǎo)我學習,我逐漸變得嗜書如命,愛不釋手。記得姑姑也特別愛看書,好幾本書她都爛熟于心,還經(jīng)常借同事的書回家看,姑姑去上班,我也經(jīng)常閱讀書中的經(jīng)典細節(jié),有時候看著書就迷糊著了。一次看著書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嘴里的哈喇子流在書紙上,心疼的姑姑數(shù)叨了我好半天。</p><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概是1970年春天,我年幼無知,不諳世事,報紙上說的不知道國家發(fā)生了什么。一天突然有三個紅衛(wèi)兵闖入我家,他們穿著綠軍裝,手里端著槍,挨家串戶地搜查“四舊”東西。到我家以后,一眼就看見奶奶的燒香爐,其實就是自己應(yīng)用紙隔板糊的,他們大手一揮,一下子就把這些撒到地上,香灰彌散在屋子里面,嚇得奶奶身體跟篩糠一樣,哆哆嗦嗦的不敢吭聲。他們沒有到此為止,又翻弄立櫥,找到一本著名作家梁斌著的《紅旗譜》,惡狠狠地說這是大毒草,要燒掉。我心疼的要命,但也不敢抗爭,母親小心翼翼地說:“你們可別燒掉,不讓看我們就用來打隔板,還能給孩子們做鞋呢!”紅衛(wèi)兵不死心,硬是撕下前面好幾張,狠狠地仍在地上,嘴里振振有詞:“我讓你們看反動大毒草!趕緊去燒了吧!”隨后他們耀武揚威的揚長而去。母親趕緊彎下腰,撿起這本殘缺不全的《紅旗譜》,撣撣上面的灰土,手捧寶貝似的趕緊藏到立櫥最深處,上面蓋上平時的換洗衣服,唯恐這些人殺個回馬槍再次搜查。姑姑晚上下班回家以后,聽說她最喜愛的小說先是被強行撕掉前面幾頁,后來讓母親巧妙周旋才失而復(fù)得,高興的拍著手,嘴里不停的贊嘆母親的機智勇敢。</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過了幾年,我也逐漸長大,再過一年就上學了(注:那時候沒有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我的學習確實長進不少,但是膽子越來越小,基本上不出門,也不太敢出門,怕見生人。見到來了親戚和鄉(xiāng)親們,就躲在門后面。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來串親戚,也是按照家長的介紹的關(guān)系稱呼一聲,扭頭繼續(xù)躲在房間看書去了。母親說這孩子總是這么怯生生的,見了人也不敢說話,以后可沒有出息??!奶奶卻不以為然,孩子大了一上學就什么也不怕了。父親也支持奶奶的觀點,說道:“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牲口和馬車,大忙季節(jié)的時候,都是拉車的牛馬一個接一個,碰一下子可不行,那牲口又不長眼,有時候嚇驚了還撞傷人哩!”其實奶奶和父親不讓我出門,更多的是一種擔心。這是我們家庭需要傳宗接代的特殊要求決定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哥一個,雖然都有姐妹,但是在農(nóng)村都是要嫁出去的,不能傳宗接代。還有就是我有一個大哥,是母親生育的第一胎,長的生龍活虎,聰明可愛,可惜的是六歲那年春天,得了急性麻疹,喝了兩天中藥湯劑也沒有明顯好轉(zhuǎn),后來并發(fā)小兒急性肺炎,發(fā)高燒導(dǎo)致驚厥抽搐,最后不治而亡,大哥的童年夭折成為父母心中永遠的痛。所以,我是家里的寶兒,他們把我視為掌上明珠,不敢磕碰,生怕危險相伴,出現(xiàn)意外,斷了香火!隨著我的年齡增長,越來越需要接觸同伴和社會。母親總覺得看書學習是好事,但也不能不接觸外面的人和事,那樣不就成為書呆子了嗎?而父親覺得孩子還小,出門在外就容易受傷,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逐漸分歧加大,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爭吵,似乎誰也說服不了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面對現(xiàn)實的一切,母親對我的教育也越來越上心了。一個男孩子不敢出門見人,那以后怎么走向社會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