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趙縣還有一個“柏林禪寺”,是一個大有來歷的禪寺。</p><p class="ql-block"> 禪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沒有文字,沒有教規(guī),全憑修行者頓悟。 </p><p class="ql-block"> 唐代趙州禪師(從諗禪師)當時很有名氣,活了120歲,被稱為“古佛”,也使得柏林禪寺成為禪宗的北方祖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的“吃茶去”偈語,</span>影響深遠。故事源于他與到訪僧人的對話:當被問及是否曾到訪時,無論對方回答“來過”或“沒來過”,禪師均回應“吃茶去”;監(jiān)院質(zhì)疑時,禪師同樣回以“吃茶去” 。</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所謂禪機:?茶有五味,茶有回甘,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風味,修行之理,就在其中。過多的解釋,恐都非禪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吃茶去》偈語記載原文: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么?”曰:“曾到?!睅熢唬骸俺圆枞??!庇謫柹?,僧曰:“不曾到?!睅熢唬骸俺圆枞??!焙笤褐鲉栐唬骸盀樯趺丛揭苍瞥圆枞?,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lt;/p> <p class="ql-block"> 此故事影響深遠,禪茶一味的成語就源于此,日本的茶室大都寫有“吃茶去”這三個字,也是因此而來。</p><p class="ql-block"> 柏林禪寺因此著名,現(xiàn)在的河北佛學院也在此教學,是河北一個比較有地位的寺廟。</p><p class="ql-block"> 柏林禪寺始建于東漢年間,原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明、清、民國時期都曾被毀又重建,文革期間,除柏林寺塔外,所有建筑均被毀。</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寺廟是從1992年開始修建,目前占地90余畝,已建成五個大殿,基本恢復了中國禪宗祖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柏林禪寺現(xiàn)在規(guī)模宏大,免費參觀,免費供香,是一個真正供僧人修行的寺廟。但凡賣高香、抽簽、卜卦的寺廟,大都是“蒲田系”者在經(jīng)營,大家且莫上當。</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寺院廊廳信步閑游,廊廳側(cè)面有介紹寺院老方丈凈慧法師的故事和詩作。從中了解到:凈慧法師,祖籍湖北新洲,生于1933年,于2013年4月20日上午圓寂,享年81歲。</p><p class="ql-block"> 他從?。?歲半時)寄放于尼庵,十八歲時到廣東云門寺受戒,得以親侍中國現(xiàn)代禪門泰斗釋虛云法師。文革期間,雖務農(nóng)但依然暗修佛法。改革開放后,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先后任《法音》雜志主編,柏林寺、四祖寺和玉泉寺方丈,是河北佛教協(xié)會長。</p><p class="ql-block"> 柏林禪寺的今天的規(guī)模,老禪師功不可沒。老禪師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定期在寺院舉辦“生活禪夏令營”等,使無數(shù)學人走進禪、了解禪,受用禪的智慧,禪的慈悲和禪的灑脫。</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傳播佛教智慧,而非迷信的寺廟,是當今比較罕見的寺廟,是一個功德無量的禪寺。</p> <p class="ql-block"> 柏林寺塔建于元朝,為紀念禪宗大德從諗禪師而立,是一個紀念塔。 </p><p class="ql-block"> 塔為磚木結(jié)構(gòu),實心,7層,高26.7米,造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p> <p class="ql-block"> 寺院是修行的地方,也是凡夫俗子可以修心的地方。修什么呢?了卻煩惱,放空身心。</p><p class="ql-block"> 這次臨時起意到訪禪寺,只是為了“吃茶去”,實屬我等緣份。</p><p class="ql-block"> 希望有機會,尋一個方便寺廟,靜心住一段時間,修修自己不安寧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7日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