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3日去唐津城參觀。唐津城位于日本佐賀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堡,以其獨(dú)特的建筑風(fēng)格展現(xiàn)了日本的城堡建筑魅力。它的天守閣建造在滿山山頂,是一座典型的平山城,由豐臣秀吉家臣寺澤廣高于1602年(慶長七年)主持建造,歷時7年完成,外觀雄偉,是佐賀縣內(nèi)僅存的兩座現(xiàn)存天守閣之一(另一座是佐賀城)。</p> <p class="ql-block"> 日本唐津的名字源于其歷史,作為日本前往中國的重要港口,當(dāng)時中國被稱為“唐”,因此得名“唐津”(“津”意為港口)。唐津市位于歷史上是遣唐使的停泊港,也是日本與中國貿(mào)易的重要樞紐。</p> <p class="ql-block"> 我們登上了佐賀唐津的城山之巔,走進(jìn)了那座如白鶴展翅般靜立于山頂?shù)奶平虺?。?dāng)電梯門開啟,迎面而來的不只是山風(fēng),還有一幅鋪展在眼前的—山、海、城、松交織而成的壯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 穿過古老的木門,步入城內(nèi)。每一層展廳都以圖文、影像與實(shí)物,娓娓道來這座“舞鶴城”的前世今生。展廳中陳列的唐津燒陶片,讓我仿佛看見當(dāng)年遣唐使從這里揚(yáng)帆出海,遠(yuǎn)赴大唐學(xué)習(xí)制陶技藝的身影。而德川幕府時期,為歌頌太平盛世,匠人們燒制出巨大的鯱、金目鯛、龍、浦島太郎等傳說巨物,已不是作日常之用,而是裝飾于“曳山”花車上,每年十一月舉行盛大的唐津?qū)m日祭—如今,這已列為日本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唐津人對歷史最熱烈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 為了提高游客的興趣,有幾個樓面布置了可愛的卡通人物,歡迎國內(nèi)外來參觀的朋友,許多游客與他們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登上了頂樓,精致的回廊,光線非常明亮。最讓人心醉的是360度無遮擋的視野,將整個唐津盡收眼底。向西,唐津?yàn)撑c有明海在天際交匯,海面如鏡,偶有漁船劃過,留下一道銀色的波痕。遠(yuǎn)處的島嶼若隱若現(xiàn),仿佛浮在云端。</p> <p class="ql-block"> 東側(cè),唐津市區(qū)在陽光下靜靜鋪展,古老的街巷與現(xiàn)代建筑交織,屋頂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電車緩緩駛過,鈴聲清脆,喚醒午后的慵懶。</p> <p class="ql-block"> 近處,虹之松原如一條巨大的翡翠絲帶,沿著海岸線綿延五公里,十萬棵黑松挺拔蒼翠,根植沙丘,歷經(jīng)風(fēng)浪而不倒。松林間,木棧道蜿蜒如詩,有人騎行,有人漫步,笑聲隨風(fēng)飄散。</p> <p class="ql-block"> 而南面,鏡山如一座天然屏障,山巔的展望臺隱約可見,傳說中松浦佐用姬曾在此送別愛人,如今,它靜靜守護(hù)著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從豐臣秀吉家臣寺澤廣高于1602年(慶長七年)主持建造,到歷經(jīng)戰(zhàn)火損毀,再到1966年(昭和41年)依慶長樣式重建,唐津城雖非“現(xiàn)存天守”,卻承載著真實(shí)的記憶與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下山時,我回頭再望了一眼那座白墻黑瓦的天守閣。它靜靜地立在山頂,像一位沉默的守護(hù)者,俯瞰著海潮起落,城事變遷。而我心中,已將這幅“山為骨、海為魂、城為脈、松為韻”的全景,深深鐫刻。</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海邊的酒店,晚霞染紅了海水,整個唐津城五彩繽紛輝煌奪目。</p> <p class="ql-block"> 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美景”,而是一種“境界”—日本人稱之為“絕境”,并非絕境逢生之意,而是“絕世之境”,是天地靈氣匯聚、人文與自然共鳴的至美之境。唐津城之巔,不止是看一座城,更是看見了日本人心中那份對自然與歷史的敬畏與詩意。</p> <p class="ql-block">攝影/文字/編輯/星宇</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6日作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