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蘇東坡九進京都開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毅森</p><p class="ql-block">開封,北宋京都,時稱東京汴梁.當(dāng)今開封市包公湖東湖北岸,有一處古建筑群為之開封府.開封府內(nèi)有一棟稱為左廳的古建筑,是蘇軾蘇東坡在開封府任推官時的辦公場所.蘇東坡一生先后九次進入開封,累計居住長達(dá)十二年之久,是他在六十四年的生命中,除老家四川眉州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進入開封,時間一年.仁宗執(zhí)政嘉祐二年(1056年)初夏至嘉祐三年(1057年)四月. </p><p class="ql-block">嘉祐元年(1055年)秋,蘇洵帶著蘇軾、蘇轍兩個兒子跋涉三個多月到達(dá)京師開封,等待秋季的考試.這次考試是選擇考生,為第二年春天皇帝親自主持監(jiān)考的殿試做準(zhǔn)備.考試中,蘇氏二兄弟以優(yōu)等成績考中,尤其是蘇東坡在禮部應(yīng)試時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在京師引起了轟動。</p><p class="ql-block">嘉祐三年(1057年)三月,蘇軾蘇轍兄弟二人都進士及第.兄弟二人同時上榜被稱之龍虎榜.這是有科舉考試以來千年第一榜。四月初八,中榜的喜訊還未送到眉州,卻傳來了蘇軾母親程夫人病故的消息。蘇洵與兩個兒子回鄉(xiāng),蘇軾蘇轍要為母親守孝三年。</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進入開封.兩年.嘉祐五年(1060) 年正月至嘉祐六年(1061)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嘉祐四年(1059年)秋,守孝期滿.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及其家人出發(fā),走水路返回開封。他們從嘉州登船沿岷江入長江東行,到荊州登陸走旱路去開封。蘇軾成《南行集》詩集前后兩集.標(biāo)志著蘇軾詩作進入了高產(chǎn)期。</p><p class="ql-block">嘉祐五年正月到達(dá)開封,蘇軾做官的第一個職務(wù)是河南福昌縣主簿,沒有赴任.蘇軾蘇轍將要參加兩次考試.一次是考京都部務(wù).最重要的定于八月底開考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即朝廷制科考試.歐陽修特別推薦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參加這次考試.結(jié)果蘇軾入三等,因一等二等歷來為虛設(shè),三等就是第一,蘇轍入第四,得第二名。北宋開國百多年來,史上只有一個叫吳育的入三等,蘇軾是第二個入三等的,因此稱為"百年第一"蘇軾又呈上二十五篇策論文章,仁宗皇后曹氏是八仙過海八仙之一的曹國勇的姐姐,仁宗讀罷蘇氏二兄弟的文章,喜不自勝,對皇后說"今天,我已經(jīng)給子孫們挑選了兩名宰相啊.蘇軾授大理評事、鳳翔府判官。</p><p class="ql-block">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駕崩,英宗即位。</p><p class="ql-block">第三次進入開封,一年又兩個月.英宗執(zhí)政</p><p class="ql-block">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至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p><p class="ql-block">蘇軾鳳翔三年任期期滿返回開封,英宗早就知道蘇軾的名氣,非常欣賞.決定破格提拔他為翰林學(xué)士,負(fù)責(zé)為皇帝起草詔書.宰相韓琦以拔苗助長比喻堅決反對.英宗又?jǐn)M改任蘇軾掌管宮中公物記載,韓琦又以這個職位與制詔性質(zhì)相似加以反對.韓琦推薦.蘇軾去史館任職,英宗批準(zhǔn).這個職位,使得蘇軾有機會在宮中圖書館飽讀宮藏的珍貴書籍,名人手稿名人繪畫,蘇軾在汲取文化涵養(yǎng)上享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這年五月,蘇軾妻子王弗病故,時年二十八歲.第二年四月,蘇軾的父親蘇洵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p><p class="ql-block">英宗皇帝聽聞老蘇去世,非常傷心,特批</p><p class="ql-block">派官船從安徽入長江載靈柩去眉州安葬。蘇軾蘇轍將為其父守孝三年.這期間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駕崩神宗即位.</p><p class="ql-block">第四次進入開封.兩年半。神宗執(zhí)政熙寧二年(1069)年春至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p><p class="ql-block">熙寧元年(1068年)秋蘇軾蘇轍寧孝期滿.冬天從四川出發(fā),于熙寧二年春返回開封.</p><p class="ql-block">十九歲的趙頊走上歷史舞臺,他想改變祖宗的治國方略,走出一條富國強兵的路子來.主張激進改革的王安石被神宗推向了北宋最高權(quán)力中心。蘇軾是在反對王安在變法的一片呼聲中第四次走進開封的.整個官場都陷入新舊兩黨的激烈斗爭之中,蘇軾任職于史舘.熙寧二年(1069年)五月,蘇軾蒙神宗召見,首上《議學(xué)校貢舉狀》主要議論教育文化,獲得神宗稱贊.同年十二月蘇軾任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制院,掛職開封府推官,又向神宗上書,議論的內(nèi)容仍然是文化,落腳點在于“結(jié)人心厚風(fēng)俗,存紀(jì)綱”,一個公忠體國直言敢諫的蘇軾向神宗提出了自己以上的三個愿望,奏章最后還一再說明,我並不是詆毀新法,只是談?wù)剬π路ǖ目捶?深知皇帝圣明,</p><p class="ql-block">一定能夠體察為臣的一片忠心.神宗很長時間沒有回應(yīng).后來蘇軾在主管鄉(xiāng)試的考試中出了一道考試題叫"論獨斷".這讓王安石感到蘇軾是在利用考生批判自己獨斷專行搞變法,很不高興.就指使他的姻親御史舉報蘇軾在利用官船送蘇洵靈柩回川時販賣私鹽.派官船是英宗特批的,誰敢用官船販賣私鹽呢,根本查無實據(jù).蘇軾一看這架勢,不能再爭論,京城干不成咱去干地方.蘇軾請求外任.神宗也想緩和一下氣氛,提出讓蘇軾在京師附近任知州.王安石堅決反對提出讓蘇軾走遠(yuǎn)點兒,當(dāng)個縣通判, 神宗任命蘇軾去杭州任通判.</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進入開封.兩個月.熙寧十年(1077年)二月至四月。</p><p class="ql-block">熙寧九年(1076年)底蘇軾被調(diào)離密州,改派到山西河中府任職.蘇軾剛走出山東,又接到命令改任徐州.蘇軾決定回開封述職.于1077年二月進入開封,住老朋友范蜀公范鎮(zhèn)東園。蘇軾沒有忘記自己是西園雅集的核心。三月初與西園雅集召集人王詵相聚,他們在東郊四照亭聚會時,有倩奴求曲,蘇軾遂作《洞仙歌》《喜長春》送與.在范鎮(zhèn)東園,韓干畫馬蘇軾為其題跋作詩.四月初去徐州赴任,路過陳州,看望了在陳州任職的蘇轍.</p><p class="ql-block">第六次進入開封.五個月.神宗執(zhí)政的第二個年。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至元豐三年正月。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diào)任湖州知州.上任后給神宗呈上《湖州謝上表》,這原本只是例行公務(wù),但蘇軾在自謙與感恩之時,也表達(dá)了自己的心情,說自己不能再與新進的官員一道工作,自己也老了,老不生事兒,只能在地方做一點牧養(yǎng)百姓的事情.受王安石提拔的御史李定、舒亶和何正臣等人,抓住謝上表中的</p><p class="ql-block">"新進"和"生事"兩個詞兒,上綱上線指摘蘇軾是在譏切罷相又復(fù)相的王安石,是在誹謗朝廷,請求治于死罪.其實這幾個御史早就在蘇軾的詩詞和給朋友的書信來往中收集證據(jù)作了有罪推論.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湖州被抓捕,于八月十二日押解開封.</p><p class="ql-block">蘇軾下獄后長子蘇邁每天去監(jiān)獄送飯,由于父子不能見面,便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和內(nèi)食,如果有壞消息就改送魚。一天,蘇邁有事不能送飯,便托朋友代勞,但忘了給朋友交待約定.偏巧這朋友送去了一條黃河鯉魚.蘇軾大驚以為自己難逃一死,便寫了兩首絕命詩給弟弟蘇轍,蘇轍一看哥哥的絕命詩痛哭流涕,立刻上書神宗.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官爵救哥哥的命.神宗一看蘇軾的絕命詩,更加欣賞蘇軾的才華和人品.無論御史如何想治蘇軾于死地,神宗總是公開告訴他們,說我了解蘇軾,他是反映民意,不是愚弄朝廷.其實神宗也只是想借這件事,警告反對變法的官員,也煞一煞蘇軾的傲氣. </p><p class="ql-block">十一月二十九日,神宗下旨將蘇軾貶往黃州,任團練副使.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獄那天,蘇軾又寫了兩首詩.看看自己剛寫的詩,蘇軾也覺得心中好笑,大宋王朝一個百年第一的文才,因為寫詩而進了監(jiān)獄,一出監(jiān)獄又接著寫詩,真是個離不開寫詩的樂天派啊!</p><p class="ql-block">第七次進入開封.三年四個月.元豐八年(1085年)十二月至元祐四年(1080年)四月,</p><p class="ql-block">元豐三年(1080年)正月,蘇軾被貶黃州.貶官無官邸,蘇軾在黃州東山坡與僧人擠住在寺廟,取號為東坡居士.神宗看罷蘇東坡的謝上表,情不自禁當(dāng)群臣的面夸贊"蘇軾真是奇才啊,"蘇東坡在東山坡自建住房,開荒種地,自食其力,還寫了被稱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巔峰的一詞兩賦,當(dāng)神宗讀了蘇東坡的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更加欣賞蘇東坡的才華,體諒蘇東坡生活的辛苦.神宗想讓蘇東坡回開封管理史館,受到左右丞相的堅決阻止.神宗只好親身寫了圣旨,調(diào)蘇東坡到離開封較近的汝州任職.蘇東坡元豐七年離開黃州,黃州的官員紛紛設(shè)宴相送,黃州百姓自發(fā)到碼頭送行.</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還沒有趕到開封,元豐八年(1085年)神宋因憂郁病倒,從三月一日起太皇太后高氏攝政,三月五日神宗駕崩.享年三十八歲.神宗之子年僅十歲的趙煦即位哲宗.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蘇東坡接到朝廷任命去登州(煙臺)任知州,時隔五天,又接到圣旨進京都開封任職.蘇東坡攜家人于十二月中旬進入開封.從禮部郎中之職做起,在朝半個月任起居舍人,又過三個月任中書舍人.從1086年8月到1089年二月,蘇東坡升任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蘇東坡已經(jīng)接近權(quán)力的頂點. 不久蘇東坡又被提升為龍圖閣學(xué)士,擔(dān)負(fù)著給哲宗皇帝講課的職責(zé).但太皇太后高氏一直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與王安石針鋒對的舊黨頭目司馬光又重新拜相.司馬光一上任就宣布停止一切改革措施.蘇東坡不顧司馬光曾經(jīng)推薦過自己,只是從國運和民意出發(fā)認(rèn)為,王安石變法中不少是有利于百姓的,不應(yīng)一刀切!但司馬光同王安石一樣執(zhí)拗,固執(zhí)己見,聽不進不同意見.蘇東坡又成了舊黨的攻擊靶子.蘇東坡一直以來都是不愿意參與政治紛爭.多次請求外任.舊黨組織了一波又一波的彈劾蘇東坡活動.太皇太后高氏多次挺身而出為蘇東坡辯護,都不見效果.蘇東坡實在是不想在口水戰(zhàn)清磨時光了,堅決祈求外任,為朝廷和百姓辦點實事兒.</p><p class="ql-block">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十一日,朝廷終于批準(zhǔn)了他的退辭.任命蘇東坡以龍圖閣學(xué)士身份領(lǐng)軍浙西地區(qū)兼任杭州知州。</p><p class="ql-block">第八次進入開封,四個月.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至八月.</p><p class="ql-block">元祐六年正月,還在杭州知州任上的蘇東</p><p class="ql-block">坡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此時蘇轍已相當(dāng)于副</p><p class="ql-block">相.為了避嫌,二月蘇東坡改任翰林學(xué)士.三月離開杭州.蘇東坡是一位很有責(zé)任感的官員,在赴京途中,他注意察看了蘇州及附近各地水患災(zāi)情,以便與各州同僚會商救災(zāi)辦法.他發(fā)現(xiàn)多個地區(qū)農(nóng)田還淹沒在水中,人民生活相當(dāng)困苦.然而他四月一回到開封就遭到洛黨朔黨的聯(lián)合攻擊和批評。彈劾之聲一波接一波.祈求外放,太皇太后又不許.五月又任侍讀陪哲宗讀書.八月才被批準(zhǔn)以龍圖閣學(xué)士身份任穎州知州. </p><p class="ql-block">第九次進入開封.一年.元祐七年(1092年)</p><p class="ql-block">九月至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p><p class="ql-block">元祐七年(1092年)七月,蘇東坡由揚州回京任兵部尚書充南郊鹵藩使.九月兼侍讀進入京城.蘇東坡乞求外任未獲批. </p><p class="ql-block">蘇東坡任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要職.</p><p class="ql-block">在這個時間段兒里,太皇太后高氏由于身體病衰,更加擔(dān)心她的孫子會鬧出個大變局來,蘇東坡始終不卷入新舊兩黨紛爭,看得更明了.哲宗皇帝的確心境復(fù)雜..他雖已當(dāng)了,幾年皇帝,但太皇太后堅持垂簾聽政,哲宗沒有發(fā)言權(quán)..又因為向氏早當(dāng)上了神宗的皇后,而哲宗的生身母親朱氏卻還是一個朱德妃,心態(tài)很不平衡.逆反心理隨時都可能爆發(fā).</p><p class="ql-block">九月三日太皇太后病逝.哲宗皇帝立馬宣布,凡是神宗皇帝支持的改革一律堅持.凡是反對過改革的大臣一律清洗。十月,蘇東坡外任定州.一個對蘇東坡恨之入骨的章惇升任宰相,章惇又用烏臺詩案的辦法,在蘇東坡詩詞中搜集反詞,爾后無限上綱.哲宗皇帝也全然不顧給自已當(dāng)了八年老師的蘇東坡的恩情,取消了蘇東坡的兩個學(xué)士職位,還連降三級貶到嶺南惠州.蘇東坡白手起家在惠州白鶴峰建起了住房.僅住兩個月,又一紙貶令貶到天涯海角海南儋州.哲宗皇帝逆反心理太重傷害了心身,于(1101年)突然發(fā)病駕崩.神宗皇后向氏攝政,一錘定音由端王趙佶即位宋徽宗.宋徽宗主張彌合兩黨,定年號為建中.徽宗一上臺大赦天下,蘇東坡獲得解放.蘇東坡從海南北上一路之上,沿途官員熱情迎送.許多百姓成群結(jié)隊帶著宣紙、白絹向蘇東坡求字求畫兒.一個書生自帶干糧,官船在水中行,他在岸上追,行走三百里,只為在碼頭見蘇東坡一眼.(1101年)八月二十四日,蘇東坡病逝宜興,最理解哥哥心情的蘇轍將蘇東坡安葬于河南郟縣離京都開封近點兒。</p><p class="ql-block">蘇東坡從十九歲進京趕考到六十四歲去世,走過了四十五年的宦海生涯,他在開封生活了十二年之久.這四十五年,蘇東坡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與開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都與開封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開封,是蘇東坡尊主澤民政治立場確</p><p class="ql-block">立和成熟的奠基地;開封是蘇東坡以民為本"的為官之道形成和堅守的發(fā)源地;在開封蘇東坡是西園雅集的核心,開封是蘇東坡文壇領(lǐng)袖成名成家的根據(jù)地.</p> <p class="ql-block">一、開封,是蘇東坡尊主澤民政治思想形成和成熟的奠基地.</p><p class="ql-block">蘇東坡祖上文豪世家,他的母親程夫人大家閨秀知書達(dá)理,使得蘇東坡從小就受到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重陶,為他奠定了溫潤而堅韌的思想基調(diào),塑造了他豁達(dá)通透、堅守本心的人生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一0五六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進京趕考,在宋仁宗主持的殿試中,蘇氏兩兄弟一舉成名,仁宗皇帝看了兩兄弟的文章,高興的對皇后曹氏說,我今天為兒孫選了兩個宰相人才啊".原定八月舉行制科考試,得知蘇轍突發(fā)疾病不能應(yīng)考,仁宗惜才,下旨將考試推遲到九月舉行.蘇軾蘇轍分獲一、二名創(chuàng)造了百年第一的奇跡.仁宗的恩寵,蘇東坡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蘇東坡從.鳳翔任職期滿回朝任職,英宗皇帝就想破格提拔蘇東坡為學(xué)士,韓琦以拔苗助長為由勸阻,蘇東坡才未坐直升飛機而上.蘇洵去世后,英宗對老蘇的去世十分痛心,英宗特別批準(zhǔn)派官船送蘇洵靈柩回眉州安葬.蘇東坡萬分感激,</p><p class="ql-block">蘇東坡進入朝廷任職不久,朝臣上下都敬佩宰相富弼和韓琦太尉.蘇東坡在《上韓太尉書》中贊譽富弼韓琦忠厚仁義之后,表達(dá)了自己為朝廷做事的態(tài)度,蘇東坡說作為朝廷大臣如果看到惡行而不震怒,見到善舉也不欣喜,那怎么一心一意地為君王做事哩?"蘇東坡忠君報國的人生態(tài)度深得韓琦的賞識.蘇東坡進入宦海短短幾年時間,就以天然的自覺,把尊主與澤民高度的統(tǒng)一起來,既有忠君報國的赤誠之心,又有愛民救民的宏圖大志.</p><p class="ql-block">神宗登位,一心想盡快改變現(xiàn)狀,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蘇東坡上書宋神宗批評變法太激進、太損害老百姓利益的弊端,使神宋一度對變法產(chǎn)生了動搖.從來就不會笑的王安石指使御史在皇帝面前編造蘇東坡的壞話,挑撥離間.剛正不阿率性豁達(dá)。</p><p class="ql-block">不會拉幫結(jié)派的蘇東坡,不想在政治紛爭中消耗精力而乞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 密州、 徐州、湖州任職.獨斷專行的王安石哪里能輕饒?zhí)K東坡,就組織一幫御史在蘇東坡的詩詞和朋友書信來往中搜索蘇東坡的黑材料,制造了烏臺詩案,硬給蘇東坡扣上愚弄朝廷的罪名.想治蘇東坡于死地.但神宗皇帝總是公開說:我了解蘇軾,他不是愚弄朝廷,而是反映民意"蘇東坡死里逃生,很感激神宗不殺之恩.經(jīng)受了四個多月牢獄之苦的蘇東坡被貶黃州.神宗皇帝看了蘇東坡的黃州謝上表,讀了蘇東坡寫的一詞兩賦,情不自禁當(dāng)著朝臣們的面兒大聲贊賞:"蘇軾真是奇才呀!"王安石先后兩次拜相,變法還是以失敗告終.神宗皇帝患了嚴(yán)重的抑郁征更惦念蘇軾,神宗提出讓蘇軾回朝廷管理史館,受到左右承相的阻止.神宗只好親筆寫了一道圣旨,調(diào)蘇軾到靠近京師開封的汝州任職.蘇東坡作為一個朝臣先后受到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的欣賞和器重,實屬史</p><p class="ql-block">上少有。神宗駕崩,十歲的哲宗登基,英宗皇后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蘇東坡從黃州回到開封進入朝廷任職.僅八個月,蘇東坡連升幾級,官至四品.太皇太后歷來是反對改革的,一是想給哲宗作一個政治交待,二是想告訴蘇東坡皇帝對他欣賞的實情.太皇太后對大家說:神宗皇帝公開稱贊蘇軾為奇才,但還沒獲得及提拔為學(xué)士,神宗就仙逝了,蘇東坡感動的跪地大哭!在場的太皇太后,宋哲宗和左右朝臣也都淚流滿面。這就更加堅定了蘇東坡"致君舜堯尊皇上,建功立業(yè)為澤民"的政治立場.</p><p class="ql-block">但由于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造成了朝廷之內(nèi)新舊兩黨的嚴(yán)重對立,到此時已達(d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舊黨已經(jīng)控制了朝廷,耿直剛正的蘇東坡不愿意卷入政治斗爭的旋渦,就主動申請離開朝廷去干地方.蘇東坡深知在地方?jīng)]有兩黨的政治斗爭,能夠?qū)崒嵲谠诘貫榘傩赵旄?實現(xiàn)自己尊主澤民的理想.</p><p class="ql-block">蘇東坡一生在八個州任過知州,但不論在哪里都有卓越的政績.</p> <p class="ql-block">一0七四年,蘇東坡由杭州通判調(diào)任密州知州,一上任就發(fā)現(xiàn)地方官員隱瞞蝗災(zāi)旱災(zāi)災(zāi)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立即上秦朝廷減免稅賦,及時組織百姓開展生產(chǎn)自救.</p><p class="ql-block">一0七七年擔(dān)任徐州知州,上任兩個月就遇上連日暴雨,黃河決堤為患,徐州城南兩山環(huán)抱,無處泄洪.匯于城下.徐州城外一片汪洋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一些富人準(zhǔn)備出城避難,蘇東坡站在城門上阻止富人外逃.蘇東坡對徐州百姓說只要我還活著,洪水就休想入城!"穩(wěn)定了民心.隨后他冒著不能動用軍力的政治風(fēng)險親自登武衛(wèi)營之門請求軍隊支援抗洪.禁軍長官被蘇東坡親臨一線抗洪所感動.決定出兵支援抗洪. 蘇東坡冒雨指揮軍民搶筑堤壩,在城墻上吃住七十多天,終于戰(zhàn)勝了洪水,保住了徐州、蘇東坡受到了神宗嘉獎.徐州百姓親切地稱蘇東坡為"蘇徐州".</p><p class="ql-block">一0七九年蘇東坡任湖州知州.先是久旱不雨,接著又久雨不晴,太湖水位迅速上漲有水淹湖州的風(fēng)險.蘇東坡親自指揮筑了一道長堤被稱為湖州蘇堤。</p><p class="ql-block">一0八五年六月,蘇東坡任登州"知登州軍州事"既管行政又管軍事.他在登州只工作了五天,又接到了進京師開封任職的調(diào)令.但就這五天的調(diào)查研究,他回朝后仍然不忘登州的政事和百姓的疾苦、軍事上他向皇帝呈《登州召還議水軍狀》、,提出了加強登州海上防禦的建議.政事上,他呈上《乞罷登萊榷鹽狀》,提議先罷免登州萊州兩州榷鹽,仍依照舊法把食鹽賣給百姓,讓百姓吃得起鹽,朝廷只收產(chǎn)鹽戶稅收,蘇東坡的登州五天,真算得上是只爭朝夕。</p><p class="ql-block">一0八九年三月,蘇東坡以龍圖閣學(xué)士頭街領(lǐng)軍浙西地區(qū)兼杭州知州,五十二歲的蘇東坡一踏上杭州的土地,就勤勤懇懇地開展了工作.他先申請了四萬貫撥款,把軍營修繕一新穩(wěn)定了軍心.又疏浚了運河河道改善了西湖水質(zhì),修了六眼井,讓杭州百姓吃上干凈水,為徹底改造西湖,他親自坐陣指揮兩千多名民工船工,又調(diào)動了一千多名士兵,修起了一條長堤,被冠名西湖蘇堤,建了六座拱橋,修了九座涼亭,蘇東坡不僅為杭州留下了天堂美景,還留下了一串串好父母官的故事.據(jù)《宋史蘇軾傳》記載,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期間,杭州百姓幾乎家家都掛有蘇軾畫像.</p><p class="ql-block">一0九一年二月,蘇東坡調(diào)離杭州,太皇太后可真心是想讓蘇東坡升任宰相.但新黨全力阻止,彈劾蘇東坡的奏章劈頭蓋臉打來,為皇太后力不從心,蘇東坡又請求外任,蘇東坡去穎州任知州八個月,他發(fā)現(xiàn)穎州百姓靠啃樹皮吃野菜渡日,他動用了國庫糧食賑災(zāi)濟民。 </p><p class="ql-block">一0九二年二月,又任揚州知州,揚州災(zāi)情比穎州更重,許多村莊村民餓死過半.由于青苗法的變法,不少農(nóng)民舊債未還又欠新債.蘇東坡在組織救災(zāi)的同時,上書朝廷,為民呼吁,免除積欠,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朝廷下詔,不論新債舊債一律寬免揚州百姓積欠.揚州百姓奔走相告,苦難中也有喜色。</p><p class="ql-block">元祐八年(1093年)是蘇東坡政治生涯和家庭生活最灰暗的一年.太皇太后的去世使蘇東坡的政治生態(tài)失去了后盾.夫人王閏之的去世使蘇東坡的家庭生活失去了賢內(nèi)助.太皇太后一去世,哲宗皇帝的心理全面逆反.視蘇東坡為眼中釘?shù)恼聬卧紫?太皇太后去世的當(dāng)月,哲宗任命雙學(xué)士頭銜的蘇東坡外任定州,還統(tǒng)領(lǐng)河北西部的步兵騎兵.定州軍紀(jì)渙散,貪腐風(fēng)行,蘇東坡先整肅軍紀(jì),把軍校長官治得服服貼貼.又修繕營房,改善士兵生活.在經(jīng)濟方面,蘇東坡恢復(fù)了弓箭社,推廣了種植水稻,興修了水利,賑濟了災(zāi)民,深受定州官兵和老百姓的愛戴.致君舜堯尊皇上,建功立業(yè)為澤民的蘇東坡真稱得上鞠躬盡瘁啊!</p> <p class="ql-block">二、開封,是蘇東坡民本思想的為官之道形成與堅守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蘇軾在進入宦海的應(yīng)制科考試《策別十六》</p><p class="ql-block">文章中寫道"民者,天下之本"這成了他一生篤行的政治理念和為官之道.宋仁宗是一個仁厚開明的皇帝,他設(shè)制科考試,就是想鼓勵進士們直陳時弊,建言良策.蘇軾準(zhǔn)備了二十五篇進策響應(yīng).圍繞著"通其變,使民不倦"的民本思想,大放文彩,句句為民。</p><p class="ql-block">一0六三年,蘇軾上書宰相韓琦,請命于民.他直言,"太平之世若不能讓百姓先富裕起來,一旦兵災(zāi)天禍驟至,將糧空庫盡,就不好應(yīng)對了".韓琦十分贊賞蘇軾的民生立場.</p><p class="ql-block">一0六七年神宗上臺,急于走富國強兵苦百姓的道路.一0六九年神宗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掀起了北宋王朝的政治風(fēng)暴.這場風(fēng)暴發(fā)生在改革的倡導(dǎo)者人稱執(zhí)拗公的王安石和抵制變法的反對派之間.而反對派的隊伍幾乎包括了宋仁宗時代所有的元老重臣.獨斷專行的王安石開始動手打壓歐陽修,韓琦、范鎮(zhèn)等.蘇東坡在研究了王安石變法方案后,憤怒不已,洋洋灑酒地給神宗上了兩次奏折.在《上神宗書》中提出了“結(jié)人心,厚風(fēng)俗,存紀(jì)綱"的三大觀點,對王安石新法進行了系統(tǒng)而徹底的批判.指出了太激進,下藥太猛,太損害百姓利益的弊端.三個月后再次上書神宗談民本思想.言辭懇切,態(tài)度謙恭,希望神宗明察秋毫,以天下黎民利益為根本.神宗曾有所猶豫.但王安石指使御史在神宗面前說蘇軾的壞話.使得神宗下定決心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歷時十年,王安石先后兩次拜相,變法仍以失敗而收場.神宗也患了嚴(yán)重的抑郁癥,昏迷四天后駕崩.年僅十歲的宋哲宗登基,一貫反對變法的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重新啟用寫《資治通鏗》多年的老臣司馬光為宰相. 司馬光一上任立馬宣布全面廢止改革.蘇東坡引用很多實例勸說司馬光應(yīng)做具體分析,變法對百姓有利的部分應(yīng)繼續(xù)堅持,不要一刀切.跟王安石一樣執(zhí)拗的司馬光吹胡子瞪眼,根本聽不進不同意見.蘇東坡只好亮明立場,反對司馬光全盤否定改革.</p><p class="ql-block">蘇東坡反對王安石的激進變法,是因為蘇東坡具有民本思想,對改革采取了溫和的態(tài)度.司馬光也沒有民本思想,對改革實行了"以彼易此"的政策,蘇東坡堅守以民為本的初心堅決反對司馬光否定一切,以維護新法中對民有利的部分.</p><p class="ql-block">蘇東坡一生一以貫之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守以民為本的本心,不盲從、不妥協(xié)只把握一個原則,凡是不利于百姓利益的政策,一律反對.蘇東坡勤政為民,關(guān)心民瘼,為官一任、惠民一方,是一個為民干實事兒,辦好事兒,解難事的好官.</p> <p class="ql-block">蘇東坡反對王安石的榷鹽法是壟斷食鹽與民爭利,怒批官府壟斷食鹽造成三害.一是鹽民破產(chǎn),二是老百姓買不起鹽,杭州不少百姓三個月沒有吃鹽,三是價格太高百姓買不起,導(dǎo)致官鹽堆成山、爛成泥.他極力主張開放私鹽,國家只收稅,結(jié)果銷量翻倍,稅收倍增.他在山東、河北任知州時向太皇太后申請並獲得批準(zhǔn),對小鹽販免稅,大鹽商擴大批發(fā),既國庫增收,</p><p class="ql-block">又藏富于民.</p><p class="ql-block">一0八九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看到杭州沒有一家官辦醫(yī)院百姓問醫(yī)求藥治病都不方便,他撥出二百萬文公款,建起了一家叫安樂坊的公立醫(yī)院.主管醫(yī)院</p><p class="ql-block">的道士有官府酬以紫袍和銀兩補貼.安樂坊在蘇東坡主政杭州期間,治療一千多名病人。蘇東坡離開杭州后,安樂坊的人士仍感念蘇東坡的恩德,還繼續(xù)為窮人治病.</p><p class="ql-block">在開封,蘇軾經(jīng)歷過四個月又二十天的烏臺詩案的生死折磨,磨礪了他的文人風(fēng)骨與操守,展現(xiàn)了他的"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則與天地相終始的政治人格.被貶黃州,蘇東坡成了一個無職無權(quán)無房舍無一日三餐的編外八品官兒,但以民為本的蘇東坡沒有內(nèi)卷,沒有躺平,沒有茍且偷安.蘇東坡既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又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既是心憂天下的士大夫,又是政治立場堅定的獨立人兒;既是三教合一的修煉者,又是月下抒懷寫詩賦詞躬耕農(nóng)田自食其力的衰笠翁.蘇東坡在自己生活極端困苦的情況下,不僅沒有明哲保身,而且還能慷慨解囊扶困濟貧.蘇東坡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赜幸环N惡習(xí),就是</p><p class="ql-block">生育女嬰后擔(dān)心養(yǎng)活不起,就把女嬰溺死.蘇東坡頂著罪臣之名,在黃州發(fā)起成立了一個救兒育嬰堂極救女嬰.蘇東坡帶頭從農(nóng)耕收入中捐款一千文,又動員富人募捐,請當(dāng)?shù)卮壬凄従赢?dāng)堂主,買米賣面買衣布幫助將生育的困難家庭.</p><p class="ql-block">太皇太后去世后,宰相章惇套用烏臺詩案手法,把蘇東坡流放到嶺南惠州.章惇派程之才任惠州一帶提刑官.程之才是蘇東坡的表哥和姐夫,四十多年前因東坡的姐姐突然死亡,蘇程兩家結(jié)下私仇章惇想借程之才之手整死蘇東坡.哪想到兄弟一笑泯怨仇.程之才十分同情蘇東坡的處境,還把他們一家從破廟里接到朝廷驛館居住.蘇東坡想的不是個人,多惦念黎民百姓.蘇東坡是貶官沒有簽文撥款權(quán),想為百姓辦好事沒錢也很難.但程之才有權(quán),惠州知州有權(quán)。蘇東坡發(fā)現(xiàn)惠州駐軍沒有營房,分散住在百姓家里很擾民.蘇東坡請程之才撥款蓋了三百間營房,從此兵不再擾民.惠州河上沒有橋,惠州湖中沒有路,常有人溺亡。蘇東坡請程之才和州官同時撥款,在惠州河上架了橋,在惠州湖里修了長堤,堤上有橋,湖邊有涼亭,后來百姓把這些堤路橋亭都冠名東坡。而蘇東坡自家在白鶴峰建住宅卻沒花一文公款.他和兒子蘇過在工地上干了一個多月才蓋起了住宅.只可憐他們一家只安居了兩個月,章惇又一紙眨令把蘇東坡流放到海南儋州。</p><p class="ql-block">蘇東坡愛民濟民,走到哪里就和那里的百姓打成一片.在儋州,蘇東坡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囟际桥讼碌馗赊r(nóng)活兒,男人在家做家務(wù).他認(rèn)為這是毛病,就挨家挨戶做工作,不久就變成了女主內(nèi)男主外.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藗冇胁〔磺筢t(yī)吃藥,而是宰殺耕牛祭神驅(qū)魔治病.蘇東坡就領(lǐng)著百姓上山采集中草藥,百姓有病有災(zāi)就教他們熬中草藥治病,從此百姓不再宰殺耕牛了蘇東坡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瞬粣圩x書,就親自在大樹下教人們讀書識字.感動的儋州知州撥款建了一棟房子,供蘇東坡教人們讀書之用.蘇東坡在儋州三年,興教育辦學(xué)堂親自上課,使得儋州處處都是朗朗讀書聲.蘇東坡還培養(yǎng)了儋州史上第一位舉人.</p><p class="ql-block">一一00年哲宗駕崩,徽宗登基.徽宗主張彌合兩黨分歧,改年號建中,同時大赦天下,蘇東坡終于獲得解放北歸.</p><p class="ql-block">一一0一年七月,蘇東坡花盡所有積蓄在常州買了一處住宅.散步時聽到草棚內(nèi)有一老婦人哭泣,一打聽原來是她兒子偷偷把房子賣了讓她無處安身.而這正是蘇東坡買的房子.蘇東坡轉(zhuǎn)身回家取來房契,當(dāng)著老婦人的面燒了.蘇東坡對老婦人說;回你家去住吧,房子歸你啦,我分文不取"這是以民為本的蘇東坡為百姓辦的最后一件好事兒.八月二十四日,蘇東坡病逝,享年六十四歲.</p> <p class="ql-block">九百多年前蘇東坡的民本思想就很感人.說到這兒很想穿越一下.我們這些耄耋之人少壯時經(jīng)過的運動多,無論是讀書看報,還是開講用會,進學(xué)習(xí)班,都有聯(lián)系實際的好學(xué)風(fēng).聯(lián)系實際,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戰(zhàn)友吳天祥!他堅持六十二年如一日,學(xué)雷為群眾做好事兒.軍首長為他記了二等功.退役到武漢武昌工作,仍然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獲得多項全國性榮譽.退休后仍然立志當(dāng)活雷鋒,結(jié)交了三百多位窮親戚,用自己的養(yǎng)老金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有段時間困難群眾較多,他動員女兒和自己擠住在一起,賣了一處房子,房款全部用來幫助困難群眾.吳天祥真是一個活雷鋒.</p><p class="ql-block">我還想起了習(xí)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總書記說:"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民有所呼,我有所應(yīng).改革發(fā)展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為我們奮斗的目標(biāo),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習(xí)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思想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創(chuàng)造五千年來最偉大的功績。</p><p class="ql-block"> 在開封,蘇東坡,是西園雅集的核心,開封是蘇東坡文壇領(lǐng)袖成名成家的根據(jù)地.</p><p class="ql-block">蘇東坡一進入宦海,在開封就常與歐陽修、梅堯臣范鎮(zhèn)、韓琦等文人雅士頻繁交往,這為他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chǔ),標(biāo)志著蘇東坡已經(jīng)融入了開封文化圈兒.蘇東坡還時常召集黃庭堅,秦觀,張來,趙補之等志同道合的人士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唱和詩文研討書法.他們每有新詩小詞墨跡便在一起相互評判.尤其是以進士附馬爺王詵為召集人,以蘇東坡為核心的西園雅集,更是成為北宋達(dá)官名士云集的文化盛會和后世文人的精神棲息地。因為王詵宅院稱西院所以叫西園雅集。西園雅集的主要成員有王詵、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蔡肇、李之儀、李公麟、 趙補芝、張耒、秦觀 、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等、畫家李公麟作了一幅《西園雅集圖》書法家米芾又為之作《西園雅集圖》記,畫中的鳥帽黃道服捉筆而書者為東坡先生,王詵端坐一旁靜心凝視,展示了雅集時賓主風(fēng)雅,隨性自在,諸君子高風(fēng)逸韻,瀟酒不羈,展現(xiàn)了北宋文星昌耀,的盛世風(fēng)華.</p><p class="ql-block">蘇東坡在文學(xué)方面獨領(lǐng)風(fēng)騷,堪稱一代宗師,他流傳至今的作品中詩2726首,詞398闋文章4800篇。</p><p class="ql-block">在詞作上,蘇東坡在西園雅集主張對詞體進行革新,突破詞為"艷科"的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xué)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zhuǎn)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的發(fā)展方向.蘇東坡的詞作與辛棄疾並稱開豪放一派.</p><p class="ql-block">在詩作上,蘇東坡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的表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他將以文為詩發(fā)展到了極致.在西園雅集蘇東坡提出寓理趣于詩歌之中,"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賦予了宋詩于新的特質(zhì).蘇東坡的詩,確立了以議論為詩"的宋詩新體制.他把傳統(tǒng)詩作的具象形態(tài)美轉(zhuǎn)換為虛境說理的概括美.不僅是一種極其大膽的創(chuàng)造,而且還是他具有極高藝術(shù)造詣的成功實踐.</p><p class="ql-block">在文章上,蘇東坡主張寫文章應(yīng)當(dāng)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xué)思想指下,蘇東坡的散文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文學(xué)風(fēng)貌.蘇東坡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章巨公”韓愈並稱韓蘇,與蘇東坡之前的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並稱歐蘇。</p><p class="ql-block">蘇東坡的書法融匯百家之長,獨辟蹊徑,自成一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在繪畫上,蘇東坡擅長畫墨竹和枯木怪石. 在西園雅集他強調(diào)繪畫要重視神似,主張畫要有寄托.米芾曾評價蘇東坡畫枯木怪石警世,畫竹梅而喻高潔.</p><p class="ql-block">蘇東坡向往開封,熱愛開封,磨礪在開封,升華在開封,成名在開封.當(dāng)今河南省文聯(lián)主席劉震云說,蘇東坡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還帶頭說開封普通話。劉震云舉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你用開封話朗誦,哎呀,真得勁!再用四川話談?wù)?哈哈。</p><p class="ql-block">蘇軾不僅榮登唐宋八大家尊為"百代楷模"而且他還飛得更高,走得更遠(yuǎn)!二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全球一00一年至二000年世界"千年英雄",共評出十二位,亞洲只有蘇軾名列世界"千年英雄"榜中,蘇東坡走向了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