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壇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外南禮士路月壇北街,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夜明神(月亮神)和天上諸位星宿神祗的地方。 進(jìn)入月壇北天門,迎面是一條長長的松柏大道。 此道為月壇神道,直通原月壇祭壇。 月壇于1955年辟為月壇公園對外開放,占地面積120畝,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 北園以紅墻綠瓦的古建筑和規(guī)則式的道路為主要特征,這是原“宰牲亭”。宰牲亭用于宰殺、清洗祭祀的牛、羊、豬,位于神庫、神廚院落南側(cè),坐西向東。 鐘樓是一座兩層綠琉璃單檐式建筑。 鐘樓上原來的明代古鐘現(xiàn)已保存于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現(xiàn)在的大鐘是2006年新鑄的。 松柏大道的左邊是具服殿,是帝王祭月時的休息更衣之處。 月壇的具服殿同日壇一樣,也是一座院落。這是具服殿宮墻的南門。 具服殿正殿。 具服殿左配殿。 具服殿右配殿。 具服殿東邊的綠樹濃蔭大道直通東天門。 1969年,在月壇古祭壇上修建了電視塔,壇墻也被封閉了。這是北欞星門的壇墻遺址。 南園是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園路組成的一個自然山水園,名為邀月園。 南園興建于1983年,內(nèi)有雙環(huán)映月池、碑廊、廣寒橋和嫦娥奔月雕塑。還有天香院、攬月亭、霽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諸建筑。 靜月軒。 爽心亭。 夕月亭。 光風(fēng)霽月亭。 亭中有一口水井。 亭上有一天井,據(jù)說中秋時月亮可以倒映在井中。 “天香院”是由五開間油漆彩畫北房和游廊、花墻組成的,院中植桂花,以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之意而命名,內(nèi)有露天音樂茶座。 天香亭,上有匾額《太液瓊臺》。 月華池中養(yǎng)殖著許多錦鯉,無論在水榭平臺上,還是在周邊曲徑上,都可盡情觀賞。 花墻游廊。 邀月亭是一座綠琉璃單檐式精美敞亭,紅色的亭柱和油漆彩繪與周圍的柳樹、翠竹相映成趣,給人一種幽靜雅致的感覺。 雕塑《嫦娥奔月》。 邀月園中隨拍。 園中種植了許許多多婆羅、梧桐、桂花、石榴等各種樹木。 這里可以直通北園。 寬闊的伴月廣場上奇石林立。 伴月廣場中間有一圓形大理石雕花圖案,中間雕刻著牡丹花,周圍有一圈“字頭咬字尾”的成語《圓滿》,內(nèi)容為:“滿心歡喜鵲登春回大地久天長生不老當(dāng)益壯志凌云蒸霞蔚為壯觀止繁華年似錦上添花好月圓”。<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