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遼寧錦州義縣,始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年),是遼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又稱“大佛寺”或“七佛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奉國寺:遼代 “木構航母”中國古代佛寺里體量最大的木建筑,大雄殿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奉國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現(xiàn)存有重建的外山門、清朝時期重建的內山門、牌坊、鐘亭、碑亭、天王殿以及遼代時期保存至今的大雄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2025-8-19直播</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由遼圣宗耶律隆緒為紀念母親蕭太后而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提到蕭太后(蕭綽),很多人會想起遼宋之間的紛爭,卻少有人知,正是她攝政期間,遼朝迎來了最鼎盛的時代。而奉國寺的誕生,更與改變遼宋命運的“澶淵之盟”緊密相連</span></p> <p class="ql-block">七尊佛同框(網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這份盟約換來了遼宋119年的和平,奉國寺里的七尊大佛、恢弘殿宇,既是對這份和平的紀念,更是大遼王朝國力強盛、自信昂揚的直接見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大殿內木結構柱梁,斗拱,建筑技藝精巧,梁上有遼代彩畫,墻上有精美的壁畫。殿后有一尊倒坐觀音塑像,為明代重塑,這里也是電影《一代宗師》取景地。 <p class="ql-block">【大雄殿七佛】大雄殿的七尊大佛可大有講究,分別是迦葉、拘留孫、尸棄、毗婆尸、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釋迦牟尼佛像,即“過去七佛”,每尊佛像都不一樣,而且每尊佛像前還有兩小尊脅侍蘇菩薩像。</p> 大雄殿內佛壇上的七尊佛像為遼代雕塑,自東向西依次為迦葉、拘留孫、尸棄、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釋迦牟尼,七佛皆在須彌座上結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兩側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對塑脅侍菩薩兩尊,高2.5—2.7米不等。 <p class="ql-block">迦葉</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七尊佛像體量大小相似,面容表情幾乎一樣,手印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大雄殿面闊九間,要知道,“九間”是古代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級,尋常寺院絕無資格使用。這背后,藏著契丹族的重要歷史轉向:隨著遼朝政治中心逐漸南移,契丹貴族不斷吸收漢族文化,漢化程度日益加深。奉國寺的規(guī)格,正是大遼政權重心南移、主動融入中原文明的實物證明。</p> <p class="ql-block">每一尊大佛,目光如炬,五官安祥,身上歷經千年的塵土已不是我們想象的可以拂去的灰塵,這些看上去可以擦拭的塵土其實是擦不掉的了</p> <p class="ql-block">每尊佛前兩尊脅侍菩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兩千多年的大殿金柱依然有生命跡象</p><p class="ql-block">分泌黑油松</p> <p class="ql-block">6根9.5米高黑油松柱子</p> 他的右臂看上去十分僵硬,1948年遼沈戰(zhàn)役期間,當時,義縣是國民黨軍隊駐守的重要據(jù)點,東北野戰(zhàn)軍對義縣發(fā)起進攻。1948年10月1日,在攻打義縣的戰(zhàn)斗中,有炮彈落在了奉國寺內。一枚炸彈擊穿了奉國寺大雄殿的屋頂,落在了佛祖釋迦牟尼佛的雙手之中,幸運的是炮彈沒有爆炸,只是損傷了佛像的右手,據(jù)說也并非啞彈。在奉國寺院中和藏經閣遺址的兩枚炸彈也沒有爆炸,這些未爆炸的炸彈讓奉國寺在戰(zhàn)爭中幸免于難,也成為了一段傳奇故事,為這座千年古寺增添了神秘色彩。 <p class="ql-block">脅侍2.5米高,表情生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