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10清晨4點多起床,還車,5點多到保加利亞首都達索菲亞的機場,乘機離開保加利亞,結(jié)束了這場有生以來時間最長的自駕東歐游。</p><p class="ql-block"> 中午飛機到達巴黎,這是第五次來法國了。租車出城,開車4個多小時,晚上8點,天光依然大亮的時候,住進了距圣米歇爾山僅15分鐘的Pontorson小鎮(zhèn)的法國農(nóng)家樂。男主人Richard熱情接待了我們。按照他的指點,放下行李帶上晚餐,馬上匆匆趕去海邊觀賞Mont Saint-Michel的夕陽</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爾山的夕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開車上島的路上,村里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這是法國第一個登上世遺名錄的景點。公元8世紀初原來的本篤教修道院在這個花崗巖石島上開始興建,歷代教士們在各朝代國王的加持下不斷加建,才有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法國大革命之前它作為朝圣中心的受歡迎程度和威望隨著宗教改革而減弱,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幾乎沒有僧侶居住。修道院被關閉并改建為監(jiān)獄,到 1836 年,包括維克多·雨果在內(nèi)的有影響力的人物發(fā)起了一場修復被視為國家建筑瑰寶的運動。監(jiān)獄于 1863 年關閉。迄今修道院大部分空置,只有少量房間被教會租用。</p> <p class="ql-block">這座山坐落在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共有的迷人海灣中,從很遠的地方就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但是五個世紀以來上島參觀是非常挑戰(zhàn)的,因為潮汐漲落,此島總有一段時間淹沒在海水中。圣米歇爾山所在的潮汐島漲潮速度極其迅猛,每分鐘能達到62米,因此圣米歇爾山周圍轉(zhuǎn)瞬間就會變成汪洋,這讓它看起來像是漂浮在海水中的圣山。朝圣者只能按照潮汐漲落安排行程。2015年后建造的跨海木橋已解決了這個問題https://en.normandie-tourisme.fr/unmissable-sites/the-mont-saint-michel/l</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爾山是一座神奇的島嶼,還成為了電影《魔戒三部》的拍攝地。高88多米,周長僅900米。一座哥特火焰式建筑模式為主的修道院坐落在小島上,修道院教堂本身高20多米。由于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法國軍隊在此島堅守30年,城門始終沒被入侵的英軍攻克,幾個世紀以來,圣米歇爾山成為法蘭西民族抵御外辱的精神象征。以至于法國大文豪雨果這樣說:“圣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彼菤W洲最令人難忘的景點之一,每年有250萬游客探訪。</p> <p class="ql-block"> 追溯到八世紀初,當時附近山頂小鎮(zhèn)阿夫朗什的主教奧伯特聲稱,法蘭西守護神大天使米歇爾親自向他施壓,要求他在山上建造一座海上教堂。</p><p class="ql-block"> 從 966 年起,諾曼底公爵和法國國王都支持在圣米歇爾山建造一座主要的本篤會修道院。在整個中世紀,宏偉的修道院建筑不斷增加,其中一座令人眼花繚亂的側(cè)翼被昵稱為“奇跡”。</p><p class="ql-block">圣米歇爾山修道院成為著名的學習中心,吸引了歐洲一些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手稿插圖畫家。</p> <p class="ql-block">島上生活區(qū)狹窄的石鋪街道是必須細細體驗的</p> <p class="ql-block">英法百年戰(zhàn)爭(1337-1453)期間,圣米歇爾山成為法國抵抗英軍進攻的堅固堡壘,使其能夠承受近 30 年的圍困而從未被攻克,最后以英軍鎩羽而歸結(jié)束戰(zhàn)爭。距離此島3 公里外的 Tombelaine 島曾是英國人的據(jù)點,至今仍保留著這一時期的遺跡。盡管海峽英法兩岸沖突不斷,但仍有大量朝圣者前來朝圣;事實上,島底部的城墻是為了抵御英國軍隊而建造的。島底部陡峭的村莊街道兩旁排列著其他精美的建筑,現(xiàn)在已改建為博物館、餐館、酒店和商店,供當今的游客使用。</p> <p class="ql-block">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圣米歇爾山灣一直容易淤積。人為活動,包括耕作和修建通往山的堤道,加劇了這個問題。然而,2015 年的一項重大保護項目幫助圣米歇爾山恢復了島嶼地位。進入海灣的主要河流庫埃農(nóng)河 (Couesnon) 現(xiàn)在可以更自由地流動,以便沉積物被沖入大海,一座橋梁取代了以前的堤道,使海水在特別高的潮汐時能夠再次完全包圍這座山。</p><p class="ql-block"> 一望無際的海灣,可以看到30多公里外修建教堂時使用的取石場碩西島?les Chausey</p> <p class="ql-block">這是城堡的地基,由周長5米多的12根大石柱呈半圓形分布,支撐城堡。在幾個世紀的加建過程中,部分城堡經(jīng)遭受過火災坍塌</p> <p class="ql-block">城堡內(nèi)巨大的水車狀起吊輪,為吊裝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之用,看說明之前我一直以為是水車。實際上城堡內(nèi)沒有水井,生活用水完全靠收集雨水</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晚期火焰式建筑主要盛行于法國,這一風格由輻射式與英國盛飾式哥特建筑演化而來,尤以火焰式曲線花飾窗格為主要特征,并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專為騎士修建的騎士廳,卻從未被騎士們使用過。百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模仿英格蘭的嘉德騎士團,在騎士廳建立了法國的圣米歇爾騎士團,并制定了《圣米歇爾王詔》,用來爭取貴族集團的支持。有意思的是,英格蘭的嘉德騎士團是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挑釁方-英王愛德華三世為團結(jié)英格蘭貴族而建立的。代表英國的保護神圣喬治和代表法國的保護神圣米歇爾,是不是英法百年戰(zhàn)爭幕后的主謀呢?</p> <p class="ql-block">雙柱長廊上黑色的大理石是從英國運來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爾山本篤會修道院的內(nèi)部,修道院的主要建筑風格是哥特式,但也融合了其他時期的元素。它是公元8世紀至18世紀基督教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修道院擁有一組令人驚嘆的神職建筑,自12世紀以來被稱為“奇跡”(Merveille),包括修道院教堂、回廊、食堂和僧侶走廊。</p> <p class="ql-block">因為已經(jīng)不再為宗教使用,教堂的尖塔頂端已不再放置十字架而是以法蘭西守護神大天使米歇爾的鍍金塑像代替,目前島上正在重新設置燈光系統(tǒng),過去熠熠生光的夜景此次并未看到</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天臺上的地磚很多都標注了文字和數(shù)字等記號,這些是從損毀的部分找回來重建時能夠復用的磚石</p> <p class="ql-block">飾有鳶尾花和貝殼的盾牌:鳶尾花是法國王室的傳統(tǒng)象征,而貝殼,尤其是扇貝,則與圣地亞哥朝圣之路息息相關,暗示著與特定家族或與朝圣相關的宗教團體的聯(lián)系。這枚紋章是圣米歇爾山建筑中的一個歷史和藝術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這尊圣米歇爾雕像出自著名青銅和金匠 Jean-Alexandre Chertier 之手。他復興了 古希臘木芯上鑲嵌精致銀葉的技藝。金屬與浮雕交相輝映,包裹著每一 個細微的細節(jié),使其在光線下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以古色古香的風格裝飾,其靈感來自拉斐爾的畫作 (圣米歇爾屠龍,又稱偉大的圣米歇爾,1518 年,盧浮宮博物館), 而龍則與中世紀的奇妙想象力重新聯(lián)系起來。</p> <p class="ql-block">復制的王冠</p> <p class="ql-block">我們所住的圣米歇爾山的農(nóng)家樂地處蓬德爾松的Sacey村,主人Richard家兩棟“土坯房”相距大約100米,一棟自住,一棟拿來做農(nóng)家樂客房,有3-4間客房,我們到達的這一天,已經(jīng)是他的第三撥客人了</p><p class="ql-block"> 農(nóng)家樂房間內(nèi)景,上下兩層,我住的房間在第二層,窗戶是典型的法式玻璃窗。第一層是廚房和餐廳。</p> <p class="ql-block">樹叢后是露營地</p> <p class="ql-block">客房外觀,法國西部農(nóng)村都是這種土坯房,外表不敷墻皮,看著與60年代柯家灣的土坯房相似,不過房內(nèi)隔音相當好</p> <p class="ql-block">100米外Richard的自住房</p> <p class="ql-block">Richard提供的豐盛早餐,這是在他自住房的餐廳,有典型的法式農(nóng)家家具。Richard說周圍大片的農(nóng)田和種植的谷物都是他家的</p> <p class="ql-block">清晨5:30,晨曦初綻。猶豫要不要去看圣米歇爾山的日出,最后還是放棄了。因為預定的7/10門票是早上9點,擔心往返一趟無法趕上了</p> <p class="ql-block">友善的馬兒,很親人</p> <p class="ql-block">開車去圣米歇爾山路過的小鎮(zhèn)Pontorson蓬托爾松,鎮(zhèn)子很安靜。是通往幾公里外著名的圣米歇爾山的門戶。蓬托爾松位于庫埃農(nóng)河畔,這條河在歷史上曾是諾曼底和布列塔尼的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與島上住宿相比,這里更經(jīng)濟實惠,甚至有扎帳篷的露營地,這里相比住島上更不擁擠,設有火車站和連接潮汐島的步行道。</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