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中國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1580年,是呼和浩特最早的黃教寺院,以銀佛、龍雕、壁畫"三絕"著稱,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大召寺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領(lǐng)阿拉坦汗于1579年主持修建,1580年竣工,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稱"無量寺",蒙語稱"伊克召"(意為大廟)。因寺內(nèi)供奉銀佛,又稱"銀佛寺"。康熙皇帝曾駐蹕于此,僧侶為示尊敬取消活佛轉(zhuǎn)世制度,使其成為蒙古地區(qū)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布局?:采用漢傳伽藍七堂形制,占地3萬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等,大殿融合漢藏風格。??</p><p class="ql-block">?三絕?:</p><p class="ql-block">?銀佛?:2.55米高的釋迦牟尼銀像,重約1.5噸,為中國現(xiàn)存最大銀佛之一。??</p><p class="ql-block">?龍雕?:佛殿通天柱上的金色蟠龍,以紙漿泥塑空心制成,工藝精湛。??</p><p class="ql-block">?壁畫?:礦物顏料繪制的佛教故事壁畫,色彩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不褪。??</p><p class="ql-block">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qū)傳播的重要見證,其"召廟文化"包含建筑藝術(shù)、宗教舞蹈(恰木舞)及佛教音樂。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p> <p class="ql-block">觀音寺,位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于大召的南面,玉泉區(qū)南柴火市街泉源巷,坐南朝北,占地兩畝,觀音寺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1846年清朝道光年間重建。</p><p class="ql-block">觀音寺,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是玉泉區(qū)境內(nèi)保存完整的沙門教廟宇。沙門教是同喇嘛教風格迥異的佛教教派,尚青衣、戒葷吃素。</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站(Huhhot Railway Station),原名歸綏站,位于中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境內(nèi),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p><p class="ql-block">1921年,呼和浩特站建成營業(yè);1996年,呼和浩特站新站房建成投入使用;2014年7月,呼和浩特站改造工程啟動。</p><p class="ql-block">截至2012年10月,呼和浩特站總建筑面積為38439平方米;截至2014年8月,呼和浩特站站場規(guī)模為4臺</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呼和浩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