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二十日早上,導(dǎo)游帶著我們?nèi)ビ喂醺?。一路上?dǎo)游給我們介紹說,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前海西街,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為大貪官和珅、慶親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賜予恭親王奕訢,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歷史進(jìn)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車后,導(dǎo)游領(lǐng)著我們穿過北京老胡同,走到恭王府的大門前,為我們旅游團每一位游客拍照留念后進(jìn)入恭王府,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立在院子中心的一塊大石頭。導(dǎo)游說這是送子觀音石,有兩米多高。和珅一生娶了好多妻子,但前邊的妻子沒有一個生孩子的。和珅在一次游玩中發(fā)現(xiàn)了這塊石頭,便把它搬運回家,之后又娶了一個妻子。這個妻子果然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豐紳殷德。皇上覺得他可愛,就把小公主許配給他。和珅覺得兒子的這塊石頭帶來了,于是就把這塊石頭叫做送子觀音石?!彪x開送子觀音石我們來到一棵樹下,導(dǎo)游說這是“搖錢樹”。和珅太貪了,不僅要貪地上的錢,還要貪天上掉下來的錢。他說,皇帝有的我要有,皇帝沒有的我也要有,所以我給這棵樹取名搖錢樹。</p> <p class="ql-block"> 院子后邊是一座兩層青磚琉璃瓦古建筑。導(dǎo)游說這是后罩樓,是和珅的藏寶樓。和珅一生貪得無厭,他利用自己的職權(quán)貪了無數(shù)金銀財寶,全都藏在這座樓的墻壁中間。聰明的和珅為了不被別人發(fā)現(xiàn),他把這座樓的墻壁造成空心的,并在樓的上方安裝上形狀并不相同的雕花窗戶,除了精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辨別墻壁中儲藏的是何寶物。這座長一百五十米,有一百零八個房間內(nèi)藏寶等物折合白銀九億兩,比皇帝還富有。這些錢財可供當(dāng)時大清百姓不勞動,正常花銷三年多,你看和珅多么的貪財!</p> <p class="ql-block"> 走過后罩樓就來到了西洋門的腳下,這扇門一座純手工雕刻成的漢白玉石拱門,是仿制圓明園中的大法海園門所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好最大的漢白玉整雕門。它的造型具有西洋風(fēng)格,但雕刻卻具有中國古雕刻的精美,是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通過西洋門來到后花園。后花園里有數(shù)不盡的美景,但所有的游人都會去一個地方——“福字碑”。到“福字碑”前,摸一摸福字,沾一沾福氣。這是康熙皇帝寫的,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如果你仔細(xì)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福字中間五個字于一字,分別是子字、才字、田字、多字、壽字。一讀便知意思是人生五大追求,求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而且福字中田字少了一橫和一豎,它象征著地大物博,田產(chǎn)豐富,國家富裕。</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福字碑,還有一個故事:康熙年間,康熙的母親病了,于是,康熙便寫下了這個字,康熙的母親每日都摸這個字,結(jié)果病好了,于是他的母親便命人把這個福字刻在一<span>塊</span>漢白玉石碑上,許多年過去了,乾隆把這個福字讓和珅保管。和珅想,褔字進(jìn)了家門,就不能再拿走,福字出去就把福氣都帶走了。于是,他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機關(guān)陣,以福字碑為橫梁建造了一座假山,還建在了龍脈的源頭上,拿走福字碑,假山就會坍塌,龍脈就會斷,所以至今無人敢拿走。我排隊走進(jìn)秘云洞,里邊很陰涼,福字碑就鑲嵌<span>在</span>石碑上,有一米多高,正中刻有乾隆御筆之寶的印章。進(jìn)洞的游客都要用手在這個福字上橫摸豎摸,希望給自己帶來福氣。我也不例外,怎么能不沾點福氣呢?</p> <p class="ql-block"> 圍繞福字碑的是一座長廊,每一個廊杠上都畫著一只栩栩如生的蝙蝠,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它們姿態(tài)大小相同、一模一樣和“?!弊直蠟橐惑w構(gòu)成萬福,這就是萬福園的來歷,名為“朗潤園或萃錦園”,俗稱恭王府后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風(fēng)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書“福”字碑為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后有綠天小隱、蝠廳,布局令人回味無窮。東路的大戲樓廳內(nèi)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構(gòu)成園中之園?;▓@內(nèi)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huán)山銜水,亭臺樓榭,廊回路轉(zhuǎn)。月色下的花園景致更是千變?nèi)f化,別有一番洞天。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徜徉于園中猶如漫步在山水之間,尋覓著翠山碧水、曲徑幽臺訴說的如煙往事。</p> <p class="ql-block">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既是一個歷史遺跡,也是一個人文景觀,穿行于朱門深院雕梁畫棟間,昔日王府奢華與滄桑皆凝于一磚一瓦,恍若隔世。游罷方知,繁華落盡,唯文化印記長存心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