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荒山 古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陽靜靜地照著童子河。</p><p class="ql-block"> 一片樹林,一脈荒山,一座古寺。 </p><p class="ql-block"> 樹林全落去了葉子,疏朗的枝桿指向藍天,仿佛神的手勢?;纳狡届o,石崖孤懸,在金黃的陽光里默思或冥想。寺院前依老河,后靠荒山,猶若一艘孤船。而船帆當為頭頂的云朵,在清風吹拂下,正準備起航,遠渡彼岸……</p><p class="ql-block"> 我來到荒山下。抬頭,看見許多嵌在崖壁上的洞窟和石穴,被陽光照著,若明若暗,像一個個深沉的眼晴。前幾年,我經常來此地游玩,沒有其它目的,就是覺得這一方水土很特別,荒山古寺,幽靜、岑寂,遠離市塵喧囂,如果走一圈,心靈便會安靜下來,雜念欲望也會減少許多,仿佛那一處圣地,還真能夠撫慰焦灼的心情,安放精神與靈魂。</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日的某個黃昏,我跟妻子驅車去童子河,順路造訪了古寺。她去燒香,禮佛,我則沿著羊腸小道,爬上那座荒山。山不高,但天風野大,空茫浩蕩。站在峰頂,鳥瞰下面的寺院,只見香煙裊裊升騰,繞著佛殿盤旋、飄曳,久久不肯散去。民俗學家認為,香火有靈,是因為代表了人的愿望,雖去向渺渺,但依然可抵達圣靈之所。由此觀之,普通百姓來寺院叩首焚香,給佛祖托付一種心愿,祈禱一種福祉,也應理解,不可妄議非難。</p><p class="ql-block"> 攀援石階,穿過一崩裂的石罅,再過沙梁,我側身鉆進了一個洞窟。入口即出口,推開一扇木門,人可以進去,時間也可以進去。數千年過去,開鑿石洞的人早已灰飛煙滅,但時間依舊在里面洶湧。我發(fā)現洞窟里的壁畫只剩下斑駁印痕,石頭顔料即使?jié)B入了巖壁,也抵不住歲月的浸蝕,被剝落得百孔千瘡,一片慘淡黯然。據說石洞最早開鑿于北魏,兵荒馬亂的年代,竟然有那么多工匠,平靜地來到這個山坳,身懸崖壁,頂著寒風酷暑,用簡陋的工具,鑿開了一個個洞穴,而后,那些畫匠又伏在陰冷潮濕的洞墻上,一筆劃地摹畫著菩薩像以及各種經變故事。他們都沒有留下名字,為什么要留名呢?在那個信仰高于一切的年代,每個人的內心只有菩提。</p><p class="ql-block"> 冬陽溫和、燦爛,恍若金箔,給古寺的前庭后院鋪一層暖暖的橙黃。走進去,往四下里看,竟不見一個香客,不聞一絲喧鬧。我腳下飄著枯葉,落著黃草,一些鴿子在頭頂飛旋,時而飛上荒山,時而棲于屋脊。鴿子的夢應該在天堂,它們飛來飛去,不知是否在傳達神的旨意?</p><p class="ql-block"> 荒涼。冷寂。安靜。孤獨。</p><p class="ql-block"> 這座山叫童子山,這個寺叫童子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觀麻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麻將是華人世界最具魔力的博奕工具,可以游戲,稍帶彩頭,愉悅心情;亦可用來賭博,傾家蕩產,貽害無窮。</p><p class="ql-block"> 麻將發(fā)明于何時,已不可考。最普遍的說法是,源自于江南太倉。據說古代太倉有皇家最大的糧倉,當地官吏為鼓勵人們看倉護糧,便發(fā)明了一種竹牌,后來又演變?yōu)楣桥?,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麻將。麻將圖案里的筒子,代表獵槍,條子代表捕到的鳥兒,中字意味子彈射中,白板表示放了空槍,萬字是頒發(fā)的獎金,而東、西、南、北四風,則提醒人們射獵鳥兒時要注意風向。最有趣的是九條中沒有一條,一條被小鳥替代,謂之幺雞。從另一方面說明,當時的鳥雀的確對官家糧倉構成了巨大危害。另外,麻將一詞,吳方言即讀為麻雀,由此可證麻將牌最初大概與驅鳥捕雀有關。</p><p class="ql-block"> 隨著時光流逝,隱含在麻將牌上的歷史文化信息逐漸模糊、虛淡。從投放骰子的那刻起,麻友們魂牽夢繞的就是,湊搭子,等對子,在吃、碰、和的過程中,企盼運氣上手,自摸自炸,贏它個天翻地覆。</p><p class="ql-block"> 我不會玩牌,但喜歡觀戰(zhàn)。</p><p class="ql-block"> 通常,我發(fā)現有四人落座,泡一杯濃茶,抽幾支香煙,定數條游戲規(guī)則,這是序曲,也是引子。接下來由一人啟動開關,麻將機轟然作響,嘩啦幾圈,一方方正正的“長城”便從桌底升到桌面。序幕拉開,碼牌,出牌,吃牌、碰牌,有人靈巧,骨牌在手間來回飄動,如驅飛燕;有人拙呆,前顧后膽左看右盼,舉牌在手,不知所措;有人唸唸叨叨,仿佛巫師默誦咒語;有人賊眉鼠眼,偷窺下家的牌局……到了關鍵時刻,四人都盯著公牌,目光如炬,呼吸粗重急促,終于有一人摸到了好運,拿起那張心肝寶貝,放唇上親吻一下,然后高舉頭頂,啪地砸向桌面,并大吼一聲:狗日的,老子炸啦……這算是一局的尾聲,贏者得意忘形,仿佛皇上得了江山;輸者則一言不發(fā),滿面愁容,如喪考妣。</p><p class="ql-block"> 觀人打麻將,時間一久,便有諸多感想。我以為一個麻將局,幾乎是整個人生的隱喻:否泰天地,輪流轉換,好運來臨,瞬間轉化為噩夢,而噩夢過去,又見麗日晴天;想贏不輸,越陷越深,心定氣閑,反而能遇到良機。在麻將桌上,沒有合作,只能孤身作戰(zhàn);沒有友誼真誠,只有陰謀陷阱。一局麻將還可以窺見人性:或貪婪,或吝嗇,或平靜,或狂躁,或嚴謹,或懶散,或光明正大,或鬼鬼祟祟……</p><p class="ql-block"> 民國名人徐志摩喜好麻將,他的高論是:男女可同榻吸食鴉片,但不能同桌打麻將,煙榻看似渾濁,實則清白;而麻將桌看似清白,實則世上最暖昧、最污濁之地。</p><p class="ql-block"> 玩麻將勝過抽大煙,也許他說的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