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格魯吉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嚴格意義上屬于亞洲,但文化、宗教、建筑和飲食卻非常歐洲化。</p> <p class="ql-block">第比利斯是格魯吉亞的首都,這里既有古老的東正教堂,也有現(xiàn)代的玻璃橋和藝術(shù)館。是一個特別有味道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們開啟了歷史、文化和自然交融的城市之旅。</p> <p class="ql-block">這是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的總統(tǒng)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平橋</span></p><p class="ql-block">建成于2010年,是一座鋼結(jié)構(gòu)玻璃頂?shù)默F(xiàn)代造型步行橋,橋面長一百多米,寬不過四、五米,特別的是這座橋有一個造型別致的橋頂。</p> <p class="ql-block">和平橋橫跨庫拉河,連接第比利斯新老兩城區(qū),被視為從過去走向未來的標(biāo)志,寓意連接歷史與現(xiàn)代之間的橋梁。</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景觀橋上,可以看到素羅拉克山上的納里卡拉城堡和格魯吉亞母親雕像。</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這兩個大喇叭式的建筑物,原本要建會展中心,但因場地面積不足問題導(dǎo)致項目爛尾。</p> <p class="ql-block">和平橋連接新城區(qū)的橋頭是一個現(xiàn)代公園,草坪青翠,鮮花盛開。</p> <p class="ql-block">乘坐熱氣球可升空觀景。</p> <p class="ql-block">不在乎有無觀眾,自娛自樂,開心就行。</p> <p class="ql-block">隨性自拍,捕捉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庫拉河</span></p><p class="ql-block">庫拉河是外高加索地區(qū)最大的河流,它發(fā)源于土耳其境內(nèi)的亞美尼亞高原,在格魯吉亞境內(nèi),流經(jīng)曲折的地形,自西向東進入阿塞拜疆,最終注入里海。</p> <p class="ql-block">庫拉河彎彎曲曲靜靜地臥在谷底,第比利斯城從庫拉河兩岸展開,地勢逐漸變高,離河越遠,地勢越高,東邊的山勢比較平緩,西邊的山相對陡峭。納里卡拉要塞就在西邊的素羅拉克山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纜車抵達城市至高點:納里卡拉要塞。矗立在第比利斯老城南部一座小山上的“納里卡拉要塞”,它是第比利斯城的守衛(wèi),是重要的軍事要塞,也是保護第比利斯的最后一道軍事防線。因此被譽為“母親的堡壘”,在當(dāng)?shù)赜兄e足輕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梅特希教堂(Metekhi Church)?</span></p><p class="ql-block">乘纜車途經(jīng)此教堂,它矗立于庫拉河南岸的懸崖邊,又稱懸崖教堂。巖石基座與古樸的石砌墻體透露出千年滄桑。</p> <p class="ql-block">教堂所在之處正是第比利斯的起源地。19世紀時,教堂曾被改作監(jiān)獄,斯大林、高爾基曾被關(guān)押于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魯吉亞之父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梅特希教堂是第比利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最早建于5世紀,曾是格魯吉亞伊比利亞王國國王瓦赫坦格一世的皇宮所在地。教堂前的青銅騎馬像為瓦赫坦格一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納里卡拉要塞</span></p><p class="ql-block">納里卡拉要塞始建于公元四世紀,最初是座波斯城堡,現(xiàn)存的建筑是十七世紀以后重修的。要塞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保衛(wèi)第比利斯的重要防線。</p> <p class="ql-block">走到山頂,眼前的納里卡拉要塞滿目瘡痍,撒落一地的殘垣斷壁,無力再述說往日的無限風(fēng)光。走在蒼涼的要塞里,除了那些高大的圍墻,很難看到這里以前作為軍事要塞時候的威武與霸氣。在要塞不遠處屹立著一座雕像,那是1958年建成的“格魯吉亞母親”雕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魯吉亞之母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此雕塑?是第比利斯的地標(biāo)性紀念建筑,位于素羅拉克山山頂,建于1958年慶祝第比利斯建市1500周年。雕像身著傳統(tǒng)恰哈長袍,頭部微傾俯視城市?,F(xiàn)已成為城市文化象征與熱門觀景點。?</p> <p class="ql-block">她左手托著直徑2.3米的陶制酒碗(裝飾葡萄藤紋樣),象征格魯吉亞人熱情好客;</p> <p class="ql-block">她的右手持3.6米長劍,代表保衛(wèi)疆土,抵御外敵的決心。以此紀念格魯吉亞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姆塔茨明達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格魯吉亞之母雕塑所在地,海拔770米,是格魯吉亞首都的一個主題公園,可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素羅拉克山山頂,遠眺第比利斯新、老城區(qū);在纜車上俯瞰第比利斯標(biāo)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由廣場</span></p><p class="ql-block">從和平橋往西北方向老城區(qū)步行二十分鐘,到達處于第比利斯最繁華地段的自由廣場。自由廣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始建于19世紀沙俄統(tǒng)治時期,原名埃里溫廣場。蘇聯(lián)時期改為列寧廣場,獨立后恢復(fù)原名。</p> <p class="ql-block">圣喬治屠龍柱高聳于廣場中央,其金黃色的雕像成為地標(biāo)性景觀。??</p> <p class="ql-block">圣喬治是羅馬帝國時代的一位基督徒,傳說他因成功殺死一條禍害當(dāng)?shù)厝说亩君埗钍軔鄞?。圣喬治屠龍雕像,象征格魯吉亞的自由與民族獨立。該雕像源自宗教傳說,與國旗上的十字圖案同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木偶鐘樓</span></p><p class="ql-block">鐘樓造型古怪可愛,外立面像不規(guī)則的積木堆砌而成,略帶歪斜,充滿童趣。</p><p class="ql-block">每日整點?:頂部盒子打開,木偶小天使出來敲鐘,表演簡短(約5分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為19世紀傳統(tǒng)建筑的現(xiàn)代代表,其高度約25米,是世界上最小的鐘樓之一。</p> <p class="ql-block">樓外墻瓷磚,表現(xiàn)了人生足跡的碎片。旁邊內(nèi)嵌了一座世界上最小的鐘。(右下角有個指甲蓋大小的微型鐘表,經(jīng)導(dǎo)游提醒才注意到)。及一組標(biāo)記著地球重量的數(shù)字。</p> <p class="ql-block">“地球的重量”刻在“世界最小鐘”旁邊,是藝術(shù)家精心設(shè)計的一個隱喻和哲學(xué)命題。它旨在通過微小與宏大、瞬間與永恒、輕盈與沉重的強烈對比,引發(fā)觀者對于時間、存在、生命的意義以及個體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要將手機對準(zhǔn)小孔放大才能一窺其貌。小表的精準(zhǔn)度極高。這簡直是機械制造領(lǐng)域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木偶鐘樓路口的雕塑群,是這片土地上豐富多彩人文的一瞥。每一座雕塑都是一個故事,一個靈魂的永恒紀念。</p> <p class="ql-block">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漫步,如同穿越時光的旅人,尋找到歲月的痕跡。光影交錯間,展現(xiàn)著這個國家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月靜風(fēng)清</p><p class="ql-block">手機攝影/2025-6-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