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國際攝影協(xié)會(IPA)黑龍江分會的會員們一同走進了黑龍江北方民俗博物館,開啟了一段穿越時光的文化之旅。這里不僅保存著東北地區(qū)珍貴的民俗記憶,還展現(xiàn)了鄂倫春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風貌,讓人仿佛置身于一部立體的歷史書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踏入博物館區(qū)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帶有“1978”字樣的建筑,紅色五角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莊重的紅色橫幅與整齊列隊的我們遙相呼應。我們和王館長在此合影留念,感受著那份屬于北方大地的歷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北方民俗博物館王館長給我們講訴了博物館的歷史,前言就是老館長他的父親寫的。</p> <p class="ql-block"> 在另一展區(qū),我們見到了仿真的原住民帳篷、狩獵工具和動物模型,尤其是那只栩栩如生的黑熊模型,仿佛下一秒就會從林間走出。這里不僅展示了自然生態(tài),更讓我們對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館內(nèi)還有許多富有年代感的陳設:古舊的木桌、褪色的壁畫、鐵柵欄窗戶和老式車輪,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低語著往昔的故事。我們一邊欣賞,一邊用鏡頭記錄下這些難得一見的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我們走進了鄂倫春族文化展區(qū)。展板以中英文雙語介紹了這個以狩獵為生的民族,墻上掛著的動物皮毛、角落里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人偶,以及窗臺上那件色彩斑斕的民族服裝,都在無聲地講述著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錫伯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內(nèi)蒙古民俗</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達斡爾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朝鮮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薩滿族民俗</p> <p class="ql-block">凝聚美麗瞬間,展示唯美畫卷,國際攝影協(xié)會(IPA)黑龍江分會歡迎您的加入。</p><p class="ql-block">編輯:郎宏偉</p><p class="ql-block">參加編輯:王波 王志強 王桂蘭 楊堅 文繼業(yè) 鄒莉娜 戰(zhàn)嘉敏 徐亞軍 薛昌福 張紅菊 張麗華 劉鳳英 浪花 李剛強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藝術(shù)指導:張國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