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 年 8 月 21 日,正在德國南部自由行的姐妹三人,懷揣著對紐侖堡的探究和期待,乘坐火車來到紐侖堡,打算用一天時間探索這座充滿故事的城市,尤其想了解那段承載著二戰(zhàn)厚重歷史的過往。下面,就請跟隨我的鏡頭與文字,一同走進這座兼具歷史榮光與戰(zhàn)爭傷痕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紐侖堡坐落于德國東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北部,佩格尼茨河畔。這座城市占據(jù)著歐洲重要貿(mào)易路線的十字路口,歷史上是連接波羅的海與意大利、萊茵河下游與巴爾干半島的關(guān)鍵商站,商業(yè)的繁榮為它增添了別樣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紐倫堡,始建于 1050 年。作為神圣羅馬帝國的重要皇城之一,紐倫堡城堡(皇帝堡)曾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行宮。多位皇帝在此留下足跡,王冠和寶劍等帝國象征物也曾在此保存,這使得紐倫堡在中世紀時期地位尊崇,被譽為“最德意志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然而,紐倫堡在 20 世紀的歷史中,卻扮演了沉重而復(fù)雜的角色,與納粹德國的興衰緊密交織。希特勒親自指定它為納粹黨每年召開黨代會的固定城市,并賜名“帝國黨代表大會之城”。從 1933 年到 1938 年,每年都有超過 50 萬納粹黨員從德國各地涌入,在此舉行為期一周的大型集會。不僅如此,這里還是納粹立法的策源地。1935 年,臭名昭著的《紐倫堡法案》在黨代會上通過,該法案以“保護德國血統(tǒng)和榮譽”為幌子,系統(tǒng)性地剝奪了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quán)及基本政治和公民權(quán)利,禁止他們與“德意志或其同源血統(tǒng)”的公民通婚或發(fā)生性關(guān)系,為后來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提供了所謂的“法律依據(jù)”。</p> <p class="ql-block">正因紐倫堡曾經(jīng)是納粹的大本營,二戰(zhàn)后期它成為盟軍重點轟炸目標。猛烈的重磅輪番轟炸讓這座中世紀名城約 90%的面積化為廢墟,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如今我們看到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修舊如舊”的復(fù)原成果。紐倫堡在戰(zhàn)后很短時間內(nèi)進行了精心的重建,努力恢復(fù)了其中世紀的風貌。了解到這一點,更讓人驚嘆敬佩這座城市的美麗與韌性。</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天的行程緊湊而充實,主要圍繞老城區(qū)展開?;实郾な俏覀儏⒂^的第一站,它又稱紐倫堡城堡,是德國紐倫堡的標志性中世紀建筑,矗立在老城北端的山丘上,勾勒出城市的天際線。這座城堡始建于 11 世紀,至 16 世紀中葉擴建為如今規(guī)模。在 11 至 15 世紀的 500 年間,它長期受到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青睞,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大帝)等多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登頂皇帝堡,紐倫堡全城風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在皇帝堡城門處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皇帝堡,接下來按照攻略,我們來到紐倫堡的老城門——中門,拍攝了中門附近的城墻和塔樓。中門是紐倫堡老城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建于 15 世紀,是中世紀歐洲城市防御體系的典型代表。厚重的石頭城墻和塔樓,彰顯著明顯的軍事防御功能,是紐倫堡歷史遺跡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人仿佛能感受到中世紀城市的防御智慧和歷史氛圍。</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來到市中心的圣勞倫茨教堂。它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紐倫堡現(xiàn)存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該市最重要的中世紀建筑之一。教堂前身為古羅馬長方形大教堂,主體建筑 1243 年動工,1315 年竣工,后于 1439 至 1477 年間擴建為現(xiàn)今規(guī)模。1525 年后,它成為路德教派教堂,是巴伐利亞最大的新教教會之一。盡管在二戰(zhàn)期間嚴重損毀,但經(jīng)過修復(fù)重建,它依舊保留著中世紀哥特式建筑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不遠處便是圣母教堂,因時間有限,我們只在教堂外拍了照。廣場上,一座金碧輝煌的雕塑噴泉十分引人注目,它就是施耐德噴泉,紐倫堡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噴泉建于 1385 - 1396 年,高約 19 米,整體呈哥特式風格,裝飾著 40 個彩色人物雕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噴泉周圍有精美的鐵藝圍欄保護,不僅是廣場上的視覺焦點,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吸引著眾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施耐德噴泉</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在圣勞倫茨教堂外的一家意大利餐館品嘗了美味的意大利面。</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參觀了當?shù)孛藖G勒的故居。丟勒故居位于紐倫堡老城,始建于 1420 年,這里不僅展示了文藝復(fù)興時期藝術(shù)家的生活場景,還是收藏丟勒藝術(shù)品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丟勒的自畫像。</p> <p class="ql-block">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 年 5 月 21 日 - 1528 年 4 月 6 日)是德國文藝復(fù)興時期最杰出的畫家、版畫家、木版畫設(shè)計家、藝術(shù)理論家。他以細膩的寫實風格、精湛的版畫技藝聞名,還因在數(shù)學(xué)、幾何學(xué)、人體解剖學(xué)和透視學(xu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備受尊敬,被譽為“北方的達·芬奇”。盡管門票價格不菲,但能近距離感受大師的魅力,也覺得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丟勒的作品涵蓋木刻版畫、銅版畫、油畫及水彩,尤以版畫影響深遠。他的代表作品版畫《祈禱之手》以細膩線條表現(xiàn)宗教情感;油畫《四使徒》人物造型威嚴;素描《老人》《野兔》栩栩如生。他在理論研究上也頗有建樹,他的著作《人體比例研究》四卷,建立了科學(xué)的人體比例體系,影響后世藝術(shù)教育深遠。</p> <p class="ql-block">《四使徒》</p> <p class="ql-block">《野兔》</p> <p class="ql-block">在丟勒故居前的廣場上有一尊以丟勒原作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兔子雕塑。為倆個妹妹拍了打卡照片。</p> <p class="ql-block">穿梭在紐倫堡老城,一條河流映入眼簾,這便是佩格尼茨河。它全長約 115 公里,蜿蜒穿過紐倫堡市中心,將老城分為北部和南部區(qū)域。河上的幾座風格各異的小石橋,為城市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與靈動之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乘坐大巴輾轉(zhuǎn)多站,來到城郊的紐倫堡審判紀念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為了清算和審判納粹德國的戰(zhàn)爭罪行,國際軍事法庭于 1945 年 11 月至 1946 年 10 月在紐倫堡司法大樓對 22 名主要納粹戰(zhàn)犯進行了審判,這便是著名的紐倫堡審判。紀念館保留了審判時期的原始法庭布局和氛圍,讓參觀者能直觀感受到當年審判的嚴肅和莊重,時刻提醒人們銘記那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紐倫堡并不試圖隱藏這段不光彩的歷史,而是以保存遺跡和開放的方式,致力于教育和反思。這種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與某些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令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紐倫堡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這里既有皇帝堡的雄偉、圣勞倫茨教堂的莊嚴、中門城墻的厚重,訴說著中世紀的輝煌與榮耀;又有佩格尼茨河的靈動、施耐德噴泉的精美,展現(xiàn)著城市的溫婉與柔情。而紐倫堡審判紀念館則如同一座沉重的警鐘,時刻警示著人們戰(zhàn)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這座從戰(zhàn)爭廢墟中重生的城市,如今已成為一座繁榮的現(xiàn)代化都市,同時也是重要的旅游和文化中心。它用獨特的方式將風光與人文完美融合,讓我們在領(lǐng)略美景的同時,也對歷史、對和平有了更深的思考。而那座承載著丟勒藝術(shù)靈魂的故居,更如一顆璀璨星辰,以大師無與倫比的才華與魅力,為這座城市的人文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