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6年盛夏八月,一紙組織調令,為我的軍旅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轉業(yè)地方工作的通知,如同一座燈塔,指引著我人生的航船駛向新的方向。站在職業(yè)選擇的十字路口,不舍與期許如同兩股交織的絲線,在我心中纏繞。最終,我毅然選擇走進福建省公安廳宣傳處。一來,這是個新組建的部門,有人才需求。二來,宣傳工作是我的老本行,我希望能在這里發(fā)揮自己的專長,相信自己能夠更快地融入和上手。我深知,在公安事業(yè)的大花園中,即便只是一片綠葉,能為花朵提供襯托,也是無比光榮的。</p><p class="ql-block"> 初入警營,我雖如愿以償?shù)貜氖轮约簾釔鄣男麄黝I域,但也遭遇了現(xiàn)實的嚴峻考驗——職務連降兩級??粗磉吥切﹦偖厴I(yè)的年輕人,他們的職級竟與我相當,年過四十的我,心中難免涌起一陣失落。然而,“人到中年再出發(fā)本就不易,既來之則安之”,我迅速調整心態(tài),一方面積極參與各種培訓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我將在軍隊中錘煉出的嚴謹作風,完美地融入到公安宣傳戰(zhàn)線中。從最初的青澀適應,到后來的得心應手,這一干,便是整整二十載。直至2015年10月,我?guī)е鴿M身的風塵與心中的牽掛,光榮退休,為我這一段藏藍歲月,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p><p class="ql-block"> “警察記者”的使命擔當</p><p class="ql-block"> 我曾身兼人民公安報駐福建記者站記者與福建日報等黨報通訊員,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作“警察記者”“碼子警”。秉持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堅定信念,入警后,我筆耕不輟,撰寫了大量的新聞報道,拍攝了無數(shù)珍貴的圖片。這些作品,不僅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警察故事,見證了公安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同時也記錄下了我自己的人生軌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采寫《好民警史火林》:平凡中的堅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新警培訓結束后,我的首項任務便是赴建寧縣采訪戶籍警史火林。當時,年過五旬的老史,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他卻在十六年的時間里,帶著癌癥的病痛,歷經三次負傷,仍然騎著那輛舊摩托,奔波在崎嶇的山路間,默默地為山區(qū)群眾服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建寧的三天三夜,我馬不停蹄地連續(xù)走訪老史的同事、領導與群眾,收集到了“帶病滅火救災”“圍殲‘二王’有功”“閩贛交界活地圖”“金牌調解員”“秉公執(zhí)法不徇私”等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返回單位后,我更是連夜撰寫了長篇通訊《好民警史火林》。這篇通訊經審核后,率先刊發(fā)于省委組織部主辦的《支部生活》,隨后《警壇風云》全文轉載,《福建日報》等黨報也進行了摘登。次年,史火林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二級英?!狈Q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多年后,我出差建寧時,專程去探望了已經退休的老史。那時,他仍然經?;氐脚沙鏊?,發(fā)揮著自己的余熱。他的一句“我活一天就要為人民工作一天”,讓我對這位老民警,更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采寫《還我一片凈土》:禁毒戰(zhàn)線上的吶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7年國際禁毒日前夕,福建日報社的編輯約我采寫我省禁毒斗爭的稿件。經宣傳處與禁毒部門領導的同意,我與文友邱文生、夏雪組成了采訪小組,在5天內,奔赴福州、廈門、漳州、晉江等多地,采訪緝毒民警、受害家庭與涉毒少年。在各地禁毒部門的大力配合下,我們高效地完成了素材收集工作,隨后分工撰寫了8000多字的稿件,我負責“禁毒,任重道遠”這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稿件經報社略改后,整版刊發(fā),引發(fā)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家長們以此為教材,教育孩子遠離毒品;緝毒民警們則更加增添了斗爭的信心。此后,我們又聯(lián)合同事孫德平,在省禁毒辦與省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編寫了《利劍斬毒魔》禁毒教育讀本,時任省委副書記林兆樞親自為該書作序。該書印刷1萬冊,發(fā)行全省,為福建的禁毒宣傳教育,注入了強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采寫《甘灑熱血寫春秋》:僑鄉(xiāng)刑警的擔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8年,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獲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簽發(fā)命令,授予“特別能戰(zhàn)斗隊”稱號,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也高度評價其“背包精神”。此前,我參與省公安廳政治部組織的聯(lián)合工作組,深入晉江公安局考核調研,借機收集了刑警隊的先進事跡,撰寫了長篇通訊《甘灑熱血寫春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章從“靠拼搏逞警威”“向改革要警力”“講正氣聚警心”三個方面,生動地展現(xiàn)了晉江刑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該文刊發(fā)于《福建通訊》后,被《警壇風云》轉發(fā),還獲得了1999年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好新聞一等獎。這段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警察記者”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警察”這個身份,能夠讓我更貼近一線,獲取最真實、最一手的素材,而公安系統(tǒng),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富礦,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挖出“金子”,奉獻給社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又多了“發(fā)言人”新身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5年,按照上級要求,省公安廳實行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我也因此多了一個新身份——新聞發(fā)言人。但平時,我主要還是扮演著組織者的角色,負責組織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或新聞通氣會,“例行公事”地通報情況,發(fā)布信息,工作壓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然而,2011年11月的一起“臺胞斷掌案”的輿情處置,卻給我這個“發(fā)言人”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當時,莆田市發(fā)生了臺灣居民胡其揚“被劫傷掌”事件,其女在臺召開記者會,稱莆田警方“野蠻執(zhí)法”,這一事件引發(fā)了兩岸輿論的廣泛關注。11月11日,我?guī)ьI宣傳處工作組奔赴莆田,會同當?shù)毓矙C關展開調查。我們先按照“知道多少說多少”的原則,協(xié)助擬定新聞通稿,并接受臺灣媒體的采訪。待案情明朗后,我又牽頭起草新聞發(fā)布會請示與通稿,反復推敲、完善材料。11月28日,省廳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由我主持,廳刑偵總隊總隊長通報了案情:經勘驗鑒定,胡其揚左手損傷為自傷自殘,疑為騙取保險金,現(xiàn)場血跡還檢出麻醉藥成分,發(fā)布會上還展示了診斷證明、自傷刀具等證據(jù)。憑借著扎實的準備與充分的證據(jù),警方有理有據(jù)地回應了媒體的提問,成功還原了事實真相,正面引導了輿論。2013年,我因在此次輿情處置中的突出表現(xiàn),獲省公安廳批準榮立個人三等功,這也是我入警后的首次立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競爭上崗——“亮劍精神”激勵了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崗位晉升方面,2005年,我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突破。那時,50歲的我,已經從轉業(yè)時的副科晉升正科四年,恰逢省廳第二波競爭上崗。妻子勸我“別跟年輕人爭”,但《亮劍》中“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卻讓我決心放手一搏。我重新溫習公安方針政策,強化申論寫作訓練,最終在筆試中獲得本職位第一,面試獲第二,總分位列本職位第一、全廳第三。經過民主測評與組織考核,我于2005年12月被任命為宣傳處副處長,后來還作為考官參與了后續(xù)的競爭上崗,完成了從“被考”到“考官”的轉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打造民警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若有人問我從警十九年最滿意的事是什么,我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組織開展全省派出所文化建設,為基層民警打造精神家園?!迸沙鏊鳛楣沧罨鶎拥膯挝唬窬瘋儜?zhàn)斗在一線,任務十分繁重。雖然經過“五小工程”等建設,工作環(huán)境已有了一定的改善,但2012年十八大后,公安部提出推動公安文化大發(fā)展,時任宣傳處副處長的我,主動提議開展全省派出所文化建設,這一提議得到了領導的贊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為了將這件好事辦好,我先從調研與頂層設計入手:我走訪了多地派出所,召開座談會,借鑒福清市公安局警察文化中心“環(huán)境育人、榮譽激勵、休閑減壓”的經驗;還專程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向宋欣偉老師請教室內設計問題。2014年3月,我組織起草的《福建省公安機關加強基層警營文化建設若干意見》正式出臺,這份文件有三大亮點:以“美麗警營我的家”為定位,凝聚了民警與群眾的共識;明確了“生態(tài)美、建筑美、功能布局美、陳列藝術美、標識美、內務美”的“六美”內涵;提出了“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分類實施、整體推進”的思路,兼顧了統(tǒng)一規(guī)范與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件下發(fā)后,我又組織了兩次全省性的互檢評比,讓山區(qū)與沿海單位互相學習,同步制定檢評標準,及時指出存在的偏差——如部分單位忽視公安政治屬性、偏重創(chuàng)新卻失規(guī)范等問題,并通過發(fā)表《淺談基層派出所文化環(huán)境建設》一文,強調要處理好公安與地方元素、惠警與惠民等五對關系,助推全省派出所文化建設有序開展。</p><p class="ql-block"> “人生幾十年,總要留下點什么?!比缃窕赝?,我為公安宣傳事業(yè)留下了自己的實踐經驗與思考。退休之際,我想對這身藏藍、這份事業(yè)深情告白:“公安,我盡力了!此生入警營,無悔亦無憾?!?lt;/p> <p class="ql-block">新警照 三級警督</p> <p class="ql-block">二級警督</p> <p class="ql-block">一級警督</p> <p class="ql-block">三級警監(jiān)</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重拾從警榮譽。著警禮服。</p> <p class="ql-block">“碼子警”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隨基層民警走訪群眾。</p> <p class="ql-block">采訪群眾。</p> <p class="ql-block">與邊老廳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主持新聞發(fā)布會。</p> <p class="ql-block">接受記者采訪。</p> <p class="ql-block">下基層,送文化。</p> <p class="ql-block">率隊檢查基層警隊文化建設。</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與宣傳處民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拙著《走進警察》及一獲獎場景、歷年獲獎證書。</p> <p class="ql-block">拙著《怎樣講好警察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