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舉念奸邪,任爾燒香又何益</b></p><p class="ql-block"><b> 浩然正氣,不拜神佛也無妨</b></p><p class="ql-block"> 世上有一種人,自以為聰明絕頂,暗室虧心,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又偏要往廟里去,在神佛前燒一炷高香,似乎如此便可贖平日的罪過。這等人燒香拜佛,不過是與神明做一場交易,用幾文香火錢,買一個心安理得。然而那裊裊香煙,果真能上達天聽么?我看未必。所謂“舉念奸邪,任爾燒香又何益”,正是道破了這般自欺的行徑。</p> <p class="ql-block"> 人心如鏡,蒙塵則暗,拭之則明。那鏡中之影,原不是外來的,正是自家的面目。若心中本無正氣,縱使日日跪拜,又怎能求得真正的安寧?廟里的神佛,泥塑金身,終究是泥塑的,拜之何益?不拜又何妨?要緊的是人自己胸中一點靈明不昧,所謂“浩然正氣”,原不假外求,自在人心深處。</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边@“天”未必是神佛,而是人心中的天理;這“人”亦非他人,而是自己的良知。南宋末年,文天祥被俘,元人許以高官厚祿,他卻寧死不屈。在陰暗潮濕的牢獄中,他寫下了“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千古名句。他何曾求神拜佛?不過是秉持胸中一點浩然之氣,便足以支撐他面對死亡。那正氣不是從外而來的,正是從他內(nèi)心深處涌出的力量,使他能夠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般氣節(jié),豈是燒香拜佛所能求得?</p> <p class="ql-block"> 與之相反,歷史上亦不乏奸邪之徒,平日里壞事做盡,卻偏要裝出一副虔誠模樣。明朝奸相嚴嵩,權傾朝野,貪贓枉法,害死不少忠良。便是如此一個人,卻偏偏喜歡修道煉丹,燒香拜佛,似乎如此便可洗刷罪孽。然而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最終他還是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場。他燒了那么多香,拜了那么多佛,又何曾救得了他?可見神佛不佑奸邪之人,只佑正直之心。</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為人,不在于他拜什么神,而在于他存什么心。心中有正氣,自然行事光明;心中存奸邪,縱使日日燒香,亦難免心虛膽怯。這使我想起《聊齋志異》中一則故事:某書生與友約定遠行,深夜至友人家門外,見友人正在焚香禱告,口中念念有詞。細聽之下,竟是在向神明懺悔往日過錯,祈求寬恕。書生暗自詫異,心想友人平日道貌岸然,何以至此?次日問之,友人面色大變,支吾以對。后來才知,此人表面君子,實則做了不少虧心事,故而需要夜夜燒香以求心安。然而香燒得越多,心中越是惶恐,終至病倒。這豈不是“舉念奸邪,任爾燒香又何益”的明證?</p> <p class="ql-block"> 世間多少人,將希望寄托于泥塑木雕,卻不知真正的神明,原在自己心中。那心燈一點,若能長明不滅,比什么神佛都更可靠。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何曾求神拜佛?不過是順應本心,保持氣節(jié),便在亂世中活出了一身風骨。他的詩文流傳千古,不是因他拜了什么神,而是因他心中有正氣,筆下有真情。</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人生活在紛繁復雜的世間,往往迷失了自己。有的人一邊做著虧心事,一邊又去廟里燒香,以為如此便可兩不相礙。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這天不是別的,正是自己的良心。良心不安,縱使燒盡天下名香,拜遍天下名寺,亦難獲片刻安寧。反之,若心中坦蕩,行事正直,即使從不進香火之地,亦能夜夜安眠。</p> <p class="ql-block"> 所謂“浩然正氣”,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就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商人誠信經(jīng)營,童叟無欺,便是正氣;官員清正廉潔,為民請命,便是正氣;文人堅守風骨,不隨波逐流,便是正氣;普通人踏實做事,本分做人,亦是正氣。這正氣不需要燒香禮拜來維持,只需要依本心而行,不欺暗室,不昧良知。</p> <p class="ql-block"> 記得幼時曾見鄰家老人,雖不識字,卻常教導兒孫:“做人要心地光明,半夜敲門心不驚?!边@話樸實,卻道出了真諦。人若能保持心地光明,自然能夠“不拜神佛也無妨”。因為真正的保障,不在外而在內(nèi);真正的神明,不在廟堂而在人心。</p> <p class="ql-block"> 看那歷史長河中,能夠留下清名的,無不是胸懷正氣之人;而遺臭萬年的,縱使日日焚香禱祝,亦難逃世人唾棄。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拜什么神,而在于他存什么心、做什么事。</p> <p class="ql-block"> 當今之世,物欲橫流,誘惑叢生,更需謹守本心,培養(yǎng)胸中一點浩然之氣。不必求神拜佛,只需每日三省吾身:做事是否盡心?待人是否誠信?言行是否一致?若能如此,自能活得坦蕩,死得安寧。</p><p class="ql-block"> 香火繚繞的廟宇中,多少人心存僥幸,以為燒香便可贖罪;而真正明智之人,明白修心遠比燒香重要。那心燈常明之人,縱處暗室,亦如坐明堂;而那心懷鬼胎之徒,縱使居于華屋,亦如墮幽冥。</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不求外佑,但求內(nèi)安。舉念正直,不拜何妨?存心奸邪,拜亦何益?愿世人皆能點亮心中那盞燈,照見自己的本心,活出一個浩然正氣的生命。如此,方不枉來這人世走一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