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聆聽橘子洲“誰主沉浮”之天問----長沙游歷之一

湘左屏藩潁秀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一個沖積沙洲,西靠岳麓山,東望長沙城,四面環(huán)水,坐長沙地鐵2號線直接到橘子洲風景區(qū)。大凡中國大江大河都有沙洲,如長江揚州段的揚中島、上海段的崇明島;閩江福州段的古山洲、江心島;珠江廣州段的沙面、二沙島等,但都沒有長沙橘子洲名氣響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究其緣由是偉人一篇《沁園春·長沙》,讓橘子洲被譽為“中國第一洲”。沙洲形狀恰如一艘巨輪航船,載著四萬萬同胞的堅強信念,引領中華民族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滿懷豪情迎接新中國成立的曙光!橘子洲這個千年沖積沙洲不僅是一處自然景觀,更承載著革命歷史的印記,青年毛澤東叩響一聲“誰主沉浮”的天問而名震華夏,成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座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2號地鐵線橘子洲站,漫步在江洲之上,西側的岳麓山的視線已被湘江邊的高樓擋住,但滔滔的湘江水還是靜靜地流淌著,訴說著1925年晚秋32歲的毛澤東離開故鄉(xiāng)韶山,去廣州參加國民黨“二大”的途中,途經(jīng)長沙期間,身上無分文,手下無一兵,重游橘子洲寫了《沁園春·長沙》的豪邁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上景區(qū)的電動小火車上,聽著車載廣播青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求學、革命工作介紹:1911年18歲毛澤東離開韶山?jīng)_來到長沙,十多年來先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然后在長沙修業(yè)小學、湖南一師附屬小學等校任教,創(chuàng)辦新民學會,去北京請愿“驅張運動”,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與何叔衡赴上海、嘉興參加黨的“一大”,建立中共湖南支部,到韶山開展農(nóng)民運動等等,在軍閥混戰(zhàn)的黑暗社會中,從一天天黑夜中盼望黎明,從一樁樁事件中分清敵友,從黑暗中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火車開到“青年藝術塑像”站下車,映入眼簾的是高32米、長83米、寬41米的毛主席青年藝術雕塑,分別寓意32歲時在此指點江山、偉人享年83歲、執(zhí)政41年。駐足仰望偉人雕像,寬闊的額頭、筆挺的鼻梁、堅毅的唇廓,秀氣的雙眼皮,英姿豐采透露著偉人的睿智和剛毅,一頭濃密而飄逸的長發(fā)煥發(fā)著詩人的浪漫,深邃的目光流露著家國天下情懷?!蔼毩⒑铩钡慕L吹拂著他的卷發(fā),但目光依然堅定,深情“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在他眼里萬山紅遍是“星星之火”之具象,百舸爭流有“可以燎原”之勢頭,鷹擊長空對自由的向往,魚翔淺底對個性的追求,積極樂觀的心志寄寓在群山和天空、江面和水底等景物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毛主席青年藝術雕塑”廣場前的扇形“問天臺”前,望著北去的湘江,晝夜不停地奔向洞庭湖去擁抱長江。青年毛澤東仰望蒼天,俯視大地,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中華同胞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殘酷現(xiàn)實,迫使他在悵惘中從內(nèi)心深處迸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這是他對中華民族走向何方的深層思考,對改造舊中國堅定信念的主動加固,對投身中國革命一腔豪情的自我砥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問天臺“,我和兩位老同事一直走向橘子洲的最北端----橘子洲頭,仿佛站在航船的船頭,欣賞洲頭“劈波斬浪”分隔江水的壯觀。遙想當年青年毛澤東與一大幫“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胸懷 “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激情豪邁,紛紛躍入湘江“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即使滔天大浪,也不能阻擋像小舟一樣的嬌健身姿。他期待和昔日的“百侶“一起,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敢于改造舊世界,建設新社會,肩負起“誰主沉浮”的擔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望著滔滔的湘江水,追隨著當年32歲的毛澤東游歷橘子洲頭的情緒表達,回味著偉人觀秋景、憶同窗、思往事、勵斗志的壯美華章,寫秋景而不衰秋,憶往事而不懷舊,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的結合縫隙注入浪漫豪情的滿格劑量。偉人站著橘子洲頭恰似領航的船長,引領著黨和軍隊、人民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懷揣“兩個務必“赴京趕考,牢記“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的初心,1925年在橘子洲頭種下“誰之沉浮”的執(zhí)念,終于在1949年天安門城樓發(fā)出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豪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望偉人雕像,飄動衣袂永遠定格在飛揚的弧度,冷峻的臉龐里藏著最熾熱的靈魂,若有所思的眼神、炯炯有神的眼光,深沉望著北去的湘江。我想中國革命歷史始終與船有緣,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在嘉興一葉紅船,在此揚帆起航;四渡赤水時用竹筏、船只搭建浮橋,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八路軍東渡黃河動用民船100多只,開啟烽火連天的抗日征程;解放南京橫渡長江動用鋼制蒸汽機“京電號”和眾多民用木船,把五星紅旗插上總統(tǒng)府的門樓。而眼前的橘子洲,如同湘江中永不沉沒的巨輪,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破浪,而偉人“誰主沉浮”之天問如同一束追光,始終照耀著中國前行的航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部分照片來自網(wǎng)絡,如侵權告知即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