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l生成</p> <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爺爺,俺沒拆你信,俺老師說拆信是犯法的?!?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這信封明明是拆開的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被這嚇懵了,頭瞬間大了一圈,一股熱流從臉上迅速延伸到耳朵。如果當時有鏡子照一下,我的臉一定是紅彤彤的。有那么一個瞬間,好像這信真就是我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從《不是我拆的》這篇文章選取的兩段話,是作者描寫小時候做好事卻被大人冤枉的一件囧事。這件事讓“我”記恨了很久很久。我連讀了三遍,感覺寫得太真實,還原當時場景的筆法太給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揚子江文萃發(fā)表的文章,一般我都會寫下讀后感或者簡短的評論。不是想表現(xiàn)什么,完全是翟主編的那句話讓我深信不疑。他說(大體上意思):每天讀一篇好文章,每天寫下自己或長或短的評論,幾年以后你的寫作水平肯定會大有長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這篇文章,我的腦海里涌現(xiàn)出來的第一印象是:故事情節(jié)很真實,代入感很強,文字質樸干凈細膩,簡潔,不拖泥帶水,也沒有華麗的裝飾,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所述事情——一件被冤枉的事——很容易讓人共情共鳴,進入角色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誰的童年沒經歷過被冤枉的囧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了沒拿?”老師對我怒目而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啥東西?”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裝?”老師轉身拿起講臺上的教鞭,指著我,鞭稍似乎要戳到我的臉?!懊髅髂昧耍€不敢承認?”“啪!啪!”教鞭惡狠狠抽到我身上,我的眼里涌出來被冤枉的淚水……我都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另外一個班級的老師逼問加責罰,完全是法西斯式的刑訊逼供。事后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師是想逼我承認一件子虛烏有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天的一個早晨,天還沒亮,我就和另外一位值日生到學校去生火,我們當?shù)匕焉疬@種事叫“架火”。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是摸著黑到學校去架火。一溜幾個年紀的教室都連著,都有值日生在架火。塊煤是學校組織學生打的,冬天由值班老師每晚分配給各班值日生。引燃的粗柴雖然也是分配,但細柴都是我們從家里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高年級一個班“丟”了一把火鉗,告到他們老師那里說隔壁的我們偷了。那個老師不分青紅皂白把怒氣撒在我這個值日生身上,還責罰我站在雪地里反省思過。這次“辱人事件”差點讓我心靈崩潰,連上學的心思都沒有了。成了童年掩藏在心里的一個陰影。幸虧火鉗找到了,就在他們教室的柴禾里。否則,我“罪責”難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我上小學三年級時,發(fā)生的一件讓我記恨很長時間的一件囧事。那時候,小學是大隊辦的,小學在一所廟里。校舍沒有好辦,現(xiàn)成的村廟,把泥菩薩搬走即可??衫蠋熌兀坷蠋煿缈h上不配,大隊就從本大隊初高中畢業(yè)生中選配。老師一律是民辦。水平參差不齊。人品也參差不齊。我就是被一位人品差的老師當了冤大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老師,不用拿鐵掀鋤頭,不用拉架子車,不用背背篼,日曬不著,雨淋不著……年輕人削尖腦袋往里擠。個別有背景、人品差的年輕人就輕而易舉當上了老師。那個年代能當上老師,是多么榮耀的一件事啊!個別年輕人當上老師就開始狂妄。還信奉棍棒教育、打罵教育、責罰教育和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冤枉我、責罰我的那位老師,是我們大隊的一位年輕人。他的名字我至今記得,但時過幾十年,事情早已經淡忘了。要不是這篇文章,我都記不起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言歸正傳,繼續(xù)討論《不是我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齊守強老師說,這件事發(fā)生的時候他才9歲。那時候把幫人送信當做一件很高尚的事情看待。孩子們都搶著當“郵遞員”,義務為村子里的長輩們服務。老師叫到名字,同學們高高舉手:“某某某,離我家最近,我去送?!币淮卫蠋熃械剿従訝敔?shù)拿种螅沧愿鎶^勇去送信。沒想到事情卻出岔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紀那個時代,物資奇缺,文化娛樂落后,人們思想普遍單純。一個九歲的孩子,其內心是一面亮堂堂的鏡子,他說的話怎么會是假話?大人們怎么會不相信呢?但信被拆開了,這是事實。事實面前,無法抵賴。即使有千張嘴也無濟于事。孩子的解釋是那么的蒼白無力,任憑憋屈的淚水奪眶而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無助、委屈、窘迫,需要保護和理解的境況下,母親的表現(xiàn)確實很好。這位母親,真的稱得上是孩子成長信賴的依靠,真的稱得上一個聰慧、一個大智若愚的好母親。因為母親最了解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最佩服母親的是當時的處理方式:母親聽完鄰居爺爺?shù)母鏍睿氐斤埼堇?,并沒有像一般母親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厲聲斥責怒罵甚至打兒子,一切像沒有發(fā)生那樣。母親的風平浪靜,讓兒子極其委屈的心靈,多少得到慰藉和安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大后參加工作后的某一天,兒子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這件事又在腦子里倒騰,兒時的囧事讓他牽掛。總是想知道究竟。便詢問母親當年鄰居爺爺是怎么告狀的,聰慧的母親回答的很巧妙:“有這回事嗎?我怎么一點不記得?!弊寖鹤痈杏X到自己倒小心眼了。一點小事放不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的回答很聰明也很明了。她用另一種無聲語言告誡兒子:我已經把這件事早早放下了,也不想舊事重提,我不想讓你難堪,也不想讓你心里留下什么陰影。其實,母親想表達這層意思: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該放下的應該放下,不要讓不愉快干擾現(xiàn)在的生活和情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做事真漂亮,當年面對鄰居爺爺?shù)囊幻嬷~,她把維護兒子尊嚴做到了極致,像什么事沒有發(fā)生過;如今她把什么是舉重若輕,過事即忘,這一處世態(tài)度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讓畫面外的我也深受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過去了若干年,有些記憶會逐漸模糊,作者通過高超的寫作功力,把一個九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煩心事,用雄厚的筆力寫得情真意切,讓讀者很快融入其中,共情共鳴,也讓人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他寫道,她點亮灶臺上的油燈,繼續(xù)燒火做飯。油燈芯上微弱的火苗在風里閃爍抖動,忽大忽小,看上去恍恍惚惚,像一?;ㄉ祝?,像一顆黃豆!好像我的呼吸再大一點就會把它吹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