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夕聆雪 朗誦:賓賓 藝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壇經(jīng)》記載:“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曰風(fēng)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jìn)曰:‘非風(fēng)動,非幡動,仁者心動?!泵鎸︼L(fēng)吹幡動,尚爭論不休。面對萬事萬物,各種機(jī)緣,種種糾葛,一切都在于內(nèi)心的平靜。心若不動,則風(fēng)自不動,幡自不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本就不易,不必渴求所有人的理解和認(rèn)同,靜靜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fēng)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這世間美好的事物千千萬萬,我們能夠抓住的不過是其中萬一。適當(dāng)?shù)目刂谱约旱挠?,在紅塵中修一顆靜心,過好當(dāng)下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最近很喜歡一句話:“愛的時候不辜負(fù)人,玩的時候不辜負(fù)風(fēng)景,一個人的時候不辜負(fù)自己?!鄙钤谶@斑斕的塵世間,周圍的人與事總是在不斷的影響著我們的決定,甚至繁花亂眼,我們看不清事情本來的樣子,從而錯失良機(jī),步入荊棘叢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是事與愿違,走了一條自己不喜歡的道路。有人說,保持一顆初心很重要。但是一顆心,在紅塵中輾轉(zhuǎn)了許多年,在虛妄中流浪了歲月芳華,那原本澄凈的一顆心,也染了流年的塵埃,裹了一層又一層的新愿,笨拙而厚重。</p> <p class="ql-block">所以,心性浮躁,外界稍有波動,內(nèi)心便蕩漾不止。甚至,陌生人的一個眼神,朋友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都能讓自己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有一本書中這樣寫道:“心是人思考事物、行為決策的出發(fā)點,是參考系的原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心偏離了原點,看待事物就會不準(zhǔn),行為就會走樣。人會見色起異,見財起異,是因為心已經(jīng)變了,視野變得狹隘,做事情不管全局,不顧后果?!?我們一切的行動,都起源于心動。只要心不動,思想和行為就不會妄動。</p> <p class="ql-block">如此,突然覺得天高氣爽,生活是如此美好,我們擁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甚至愛與自由,也變得沒那么奢侈。美、愛與自由,囊括了我們對生命本身的一切追求。漸漸明白,自己為什么不快樂,不自由,因為心動了,總是在期待,總是有新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一本書,喝一杯茶,甚至吃飯游泳,我們都是滿懷期待,希望有所收獲,希望體重下降,希望我所有的好,都被關(guān)注、被回顧。然而,人生漫漫,歲月悠悠,我們不過都是紅塵中孤獨的旅客 ,開心也好,疼痛也罷,無人能夠真正的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所以,修一顆靜心,何其重要。任爾風(fēng)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歲月的這條河,緩慢而悠長,我們生在其中,踽踽獨行,總是容易感傷。我們感慨,時過境遷,感慨物是人非,更甚者,物不是,人也非?!吧皆笩o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書;四曰名卉?!?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其實我們內(nèi)心深處都藏有最隱秘的希冀,甚至自己都無從察覺。我們會偷偷的想,如果一切都是最初的樣子,那該多好。這意味著中間的多少光陰,多少歲月,其實都不曾流走。如果故人安然,是否即是歲月靜好?如若中間跨過的年深歲久,從未存在,是否即是歲月無恙?</p> <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這只是心中的虛妄。因為總是有這樣的虛妄,心則不止。流年傷傷,我們會記住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溫暖,也會記住大雨磅礴沒有帶傘的日子。人生,不是一場物質(zhì)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最好的人生莫過于,物質(zhì)極簡,靈魂豐盈。你若不傷,歲月無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