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吃過早餐, 早上九點準(zhǔn)時向甘孜縣進(jìn)發(fā)。進(jìn)行我們這次旅程的重頭戲—穿越甘白線。甘白線,就是連通白玉縣和甘孜縣,全長僅220公里的縣級公路。這條縣級公路——甘白路,有著很多的美譽,有“中國最美自駕縣道”、“小獨庫公路”之稱。離開縣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車子行駛在甘白路上,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注視著路旁的景色。開始,車子沿著歐曲河前行,河谷地帶植被豐富,紅色的藏式民居賞心悅目。有民居,卻沒看到能種植莊稼的田地。雖然風(fēng)景優(yōu)美,羅姐還是忍不住感慨,不知道那些藏民怎么生活的?大家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操著空心:這么茂密的叢林,可以打獵,可以撿菌菇,還可以出售木材……很快,景色變幻,從針葉林到草原牧場,并看到了海拔4616米的昌臺山標(biāo)牌,都是第一次到昌臺草原,立刻停車打卡。在這個埡口賣點小食品的老板告訴我們,開車走那邊的小路,可以到那邊的山頂,眺望雪山,景色美不勝收,一輛車只需20元??粗嵌盖颓鄣耐谅?,我心里有點打鼓,又想去看看不一樣的風(fēng)景。而素來就有冒險精神的姚哥父子肯定要去,波哥也躍躍欲試,王哥他們也同意,當(dāng)出納的我只好趕忙掏錢,走起。</span></p> <p class="ql-block"> 車子在窄窄的土路上顛簸,不一會,下起了雨,泥土路變得更加濕滑,車子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山頂?shù)钠脚_,雨越下越大,不知前面的路況,車子就在這里停下。高原的天氣,就像孩兒的臉,一會雨停,一會雨又來了,在這海拔4600多米的山巔草甸,寒風(fēng)瑟瑟,穿著沖鋒衣的我們依然感覺冷,隨意溜達(dá)一圈,拍幾張照片,就打回轉(zhuǎn),雖然沒到最終目的地,雨天拍照效果也不盡人意,但我們依然感受到昌臺草原的遼闊和美麗,也親身體驗了一把山地草場土路的驚險刺激,讓人難以忘懷。返回縣道,繼續(xù)前行,依然是濕地草原、雪山、森林,一路上還有很多觀景臺,供游人賞景,我們沒多做停留,直奔亞青寺而去。</p> <p class="ql-block"> 聽說亞青寺是一座同時擁有男女僧尼修行的著名寺院,但其中的覺姆島是覺姆修行的地方,男士不準(zhǔn)進(jìn)入,故有“女兒國”之稱。車子來到亞青寺,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色房子,偶有金碧輝煌的大殿點綴其間,路旁不時有三五個身著赭紅色僧袍的喇嘛,卻沒見到幾個覺姆,我們開車在寺院的道路四處穿行了一圈,還是不識亞青寺的廬山真面目。又趕往亞青寺的觀景臺,走過很多級階梯,來到山頂?shù)挠^景臺,從上俯瞰亞青寺,很是讓人震撼!心中感慨著這與色達(dá)也不遑多讓。只見外面先前看到的是僧眾區(qū),只是亞青寺的一部分。這邊昌曲河環(huán)繞的覺姆島上,才是覺姆區(qū),也是女兒國所在地。只見成千上萬間赭紅色的小木屋沿著河岸層層堆疊,小木屋非常的簡陋狹小,想象著覺姆們在這僅容納一人的小木屋里閉關(guān)修行,該是多么的艱苦,而她們卻安之若素,得是多虔誠的信仰才能做到,我再次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游過亞青寺,繼續(xù)向甘孜縣挺進(jìn),一路上風(fēng)景如畫,卻遭遇了三次短暫的雨夾雪天氣,大家欣賞著美景,卻缺少了拍照的興致。在遇到免費的拉龍錯國家濕地公園、措卡湖、新龍紅山的丹霞地貌時,可能因為輕微的高反,也可能是在亞青寺的觀景臺拍了很多照片,筱華姐和羅姐都沒有什么興致去看了,只有路旁鮮花盛開的草原能提起大家的一點興致,各種打卡拍照。姚哥他們車上幾人倒是一路都興致勃勃,每個景點都去溜達(dá)了一圈,都要一一打卡。確實,甘白路沿途的風(fēng)景涵蓋了高原的各種美景,其景觀的多樣性讓人欣喜。甘白線實在是太美了,不虛此行。終于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甘孜縣城。剛來到縣城邊,我們又被縣城濕地公園的美景吸引,忍不住停車打卡。真是處處美景,讓我們走不動道,220公里的路程,我們走了十個小時。辦好酒店入住,又來到九珍鮮川菜館晚餐。一個中份的牦牛肉菌菇湯鍋,加上幾個炒菜,大家吃得肚兒溜圓,依然剩下大半的牦牛肉菌菇湯,且湯鮮味美的,浪費實在是可惜。筱華姐和羅姐向老板提議,可否幫我們將剩下的湯鍋收好,明天我們就在這里吃早餐,用這個做湯底煮面條吃。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實誠人,立刻滿口答應(yīng),將湯鍋蓋起收好。吃飽喝足,漫步回到酒店,結(jié)束一天愉快的行程。</p><p class="ql-block">2025—8—19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