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上余華《活著》,福貴和老牛的身影久久縈繞在腦海。在這個崇尚成功、追求金錢的時代,福貴的"活著哲學"提供了一種另類思考。當人們在為升職加薪焦慮,為物質享受奔波時,是否忘記了生命最原始的樣態(tài)?余華用福貴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于你擁有什么,而在于你經(jīng)歷了什么;不在于你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你承受了多少苦難卻依然堅持。這種認識不是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著》之所以能夠跨越時空打動無數(shù)讀者,正是因為它觸及了人們常有的生存困境。無論身處何種時代、何種社會,人都要面對無常的命運、不可避免的失去和死亡的命題。福貴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動容,不是因為他有多么特別,而是因為他太普通——普通得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余華將這種普遍性提煉出來,讓每個讀者都能在福貴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讀《活著》,如同一次精神的洗禮。它讓我暫時遠離浮躁的現(xiàn)代生活,思考一些從來未碰及的問題:當剝離所有外在裝飾后,生命還剩下什么?當遭遇到無法承受的打擊時,人靠什么活下去?福貴給出的答案是:活著不需要理由,活著本身就是理由。這種看似簡單的生存智慧,實則包含著對生命最深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活著》最終留給我們的不是絕望,而是一種悲憫的力量。它讓我們在見證苦難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中不滅的光輝。正如福貴在失去所有親人后依然能夠平靜地講述自己的故事,這種講述本身就是一種治愈。余華用冷靜的筆調寫盡人間苦難,卻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無限溫情。這或許就是《活著》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它讓我們在認識生活的殘酷后,依然能夠熱愛生活。</p><p class="ql-block"> 個人的一點粗淺認識,其中觀點可能不被所有人認同,請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