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信陽,曾是鄂豫皖首府所在地,全市八縣兩區(qū)都留下了紅軍的一串串、一層層足跡,十三萬烈士拋灑熱血。僅鄂豫皖首府的核心區(qū)——新縣,就有五點五萬優(yōu)秀兒女為了革命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出現(xiàn)過“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的悲壯局面。烈士的鮮血染紅、浸透了大地,又滋潤蒼松翠柏長成參天大樹,挺立在大地上。</p><p class="ql-block">有一首歌這樣唱道:</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瓢小米也要支前熬成湯</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個兒子也要送他上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塊門板也要搭橋過對岸</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床棉被也要蓋在受傷戰(zhàn)士的身上</p><p class="ql-block">這正是當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黨和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真實寫照。</span></p><p class="ql-block">但是,在1932年7月—1934年11月期間,由于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張國燾等人貫徹執(zhí)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使紅四方面軍在敵人出重兵于1934年8月發(fā)動的第四次“圍剿”中遭到了慘重失敗,于10月開始被迫西征轉移。</p><p class="ql-block">如果說這次轉移是戰(zhàn)略撤退,那么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就是東山再起,并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蔣軍如卷席,直到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信陽解放。</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間形成的以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zhàn)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的紅色旅游,正招來無數(shù)游客特別是青少年學生來到這里,開展緬懷先烈、進行傳統(tǒng)教育的參觀旅游活動。</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且過且珍惜!</p><p class="ql-block">不忘既往,才能開拓前進??!</p><p class="ql-block">相信紅色基因將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說到信陽的紅色旅游,首先要說說新縣。</p><p class="ql-block">新縣,是一片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作為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首府所在地,更是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英雄的鮮血,銘刻著光輝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新縣擁有多達365處革命遺址遺跡,如同一部立體的革命史書。其中,1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1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同構成了全國罕見的紅色遺址群。</p> <p class="ql-block">這些珍貴的遺跡,如今已成為廣大游客追憶崢嶸歲月、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和熱門打卡地,走進它們,就是觸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紅色首府景區(qū)</p><p class="ql-block">紅色首府景區(qū)位于新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和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該景區(qū)以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首府所在地為歷史背景,包含首府路革命舊址群、鄂豫皖蘇區(qū)首府烈士陵園和首府革命博物館三大核心主體。2019年10月啟動綜合改造后,修繕革命舊址8000平方米,改造區(qū)域15萬平方米,成功入選河南省歷史文化街區(qū)。景區(qū)聯(lián)動周邊紅色資源形成"T"字形旅游布局,并正在推進鄂豫皖蘇區(qū)首府國家5A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p> <p class="ql-block">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核心區(qū)域,新縣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等三支主力紅軍,犧牲烈士5.5萬人,孕育出許世友等93位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干部。景區(qū)完整保存了首府黨政軍機關舊址群,2001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重要榮譽</p><p class="ql-block">自2004年以來先后獲得:</p><p class="ql-block">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稱號</p><p class="ql-block">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fā)展試點單位</p><p class="ql-block">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2023年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擴容后首批入選單位</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坐落在英雄山畔,依山傍水,氣勢宏偉。全館占地面積7.9萬平方米,始建于1985年10月,后經(jīng)過不斷擴建和調整。主展館基本陳列包括1個序廳和6個展廳,展陳面積1400平方米,陳展主題為《大別山·紅旗不倒》,分為風起潮涌、星火燎原、輝煌蘇區(qū)、浴血堅守、走向勝利五個部分。</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位于新縣首府路文博新村004號,占地面積約192000平方米,2008年3月免費開放,每年接待游客達60余萬人次</p><p class="ql-block">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藏品總數(shù)為3397件/套(2022年),主要是革命文物,主要種類有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文獻資料,如蘇區(qū)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其中壁書《中國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為革命文物一級品;革命烈士遺物;歷史照片;其它文物,如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等。</p> <p class="ql-block">館內專題陳列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將軍的搖籃》,包括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43名新縣籍將軍的事跡陳列,以及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5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二是《千里躍進大別山》展廳,介紹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歷史意義以及新縣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今日新縣》,反映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社會經(jīng)濟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展示新縣的今日新面貌。館內還陳列有國家一級文物、全國唯一一塊保存完好寫在墻上的《中華蘇維埃土地法令草案》。</p> <p class="ql-block">2004年,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2009年10月15日,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1月,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20年11月21日,入選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名單。</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入選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擬認定名單。</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蘇區(qū)首府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新縣城南白馬山東麓,依山傍水,古樸莊嚴。園內陳列和珍藏著朱德、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李德生、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筆題詞及珍貴烈士遺物4500余件,安葬著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紅軍首長遺骨,紀念著 13 萬多名革命烈士,是全國建筑時間最早、烈士資料齊全、知名度高的陵園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p><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在這里辦公,指揮和領導根據(jù)地的斗爭。該舊址位于新縣縣城中心首府路62號,大門上面懸掛著1980年徐向前同志題寫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匾額。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許世友將軍故里?。</p><p class="ql-block">?等級?:國家4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特色?:開國上將許世友的故居與墓園,新增AR導覽系統(tǒng),3D還原戰(zhàn)役場景,2025年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熱門地。??</p> <p class="ql-block">許世友將軍故里紀念館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xiāng)許家洼,是AAAA級旅游景點和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紀念館以許世友將軍生平事跡為主題,通過實物、圖片和浮雕墻等形式,展示其從少林習武到革命歷程的傳奇人生。 ?</p> <p class="ql-block">景點特色</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紀念館坐北朝南,背靠來龍嶺,面朝五虎山,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相融合。 ?</p><p class="ql-block">?歷史價值?:2018年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172件/套,年參觀人數(shù)超28萬人次。 ?</p><p class="ql-block">?教育意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將軍生平事跡的陳列,弘揚忠孝精神與革命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商城縣紅色旅游景點主要包括商城縣革命紀念館、金剛臺紅軍洞群、峽口阻擊戰(zhàn)遺址、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等,這些景點集中展現(xiàn)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光輝歷史。</p> <p class="ql-block">商城縣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商城縣境內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商城縣革命紀念館位于河南省商城縣赤城街道辦事處程巷張家花園內,其舊址為赤城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建筑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該館現(xiàn)設四個展廳,通過珍貴文物、歷史圖片、史料及場景復原等展陳形式,系統(tǒng)展示商城縣早期黨組織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商城起義及紅軍戰(zhàn)斗歷程等紅色歷史[4][5][7]。館藏文物73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85件/套[1],舉辦展覽3個,年接待觀眾7.1萬人次。</p> <p class="ql-block">金剛臺紅軍洞群</p><p class="ql-block">作為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金剛臺以72處紅軍洞穴著稱,曾是三年游擊戰(zhàn)中紅軍婦女排的駐地。主峰貓耳峰海拔1584米,景區(qū)內紅軍潭、紅軍棚等景點與自然奇觀(如飛龍瀑、響龍?zhí)叮┙蝗?,兼具革命教育與地質科考價值。</p> <p class="ql-block">固始,這片承載著紅色革命歷史的土地,如今依然保留著許多珍貴的革命景點。如:固始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楊山煤礦工人暴動紀念地、黑湖烈士陵園等。</p> <p class="ql-block">楊山煤礦工人暴動紀念地</p><p class="ql-block">楊山煤礦,坐落于固始縣方集鎮(zhèn)南部的大別山麓,因其坐落于楊山而得名。這座煤礦的開采歷史可追溯至康熙18年(1679年),歷經(jīng)了長達300余年的歲月。</p><p class="ql-block">1929年10月5日,中共商城縣委指導楊山煤礦黨支部發(fā)動武裝起義,張澤禮等黨員組織礦工成立工人糾察隊奪取槍支,起義后改編為商城縣工人糾察大隊,并建立赤色工會接管礦區(qū)[2][5]。此次起義是河南省首次工人武裝起義,也是中國煤礦史上首次工人武裝暴動,建立了工農聯(lián)合的紅色政權。</p><p class="ql-block">該舊址于198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12月同時入選河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和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p> <p class="ql-block">潢川縣烈士陵園暨商潢戰(zhàn)役歷史文化園</p><p class="ql-block">潢川縣紅色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潢川縣烈士陵園暨商潢戰(zhàn)役歷史文化園是位于河南省潢川縣江家集鎮(zhèn)的紅色遺址公園,2022年7月1日開工建設。該園區(qū)依托商潢戰(zhàn)役舊址修建,戰(zhàn)役期間紅十二師三十四團、三十六團在此阻擊敵軍。</p> <p class="ql-block">園區(qū)集中展示潢川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歷史和烈士事跡,設有烈士紀念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設施。項目定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旨在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已開展“緬懷革命先烈、重走紅軍路”等教育活動。</p> <p class="ql-block">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位置:光山縣磚橋鎮(zhèn)</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47年9月,劉伯承、鄧小平在此召開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旅以上會議,決定了大別山根據(jù)地的鞏固方針。</p><p class="ql-block">榮譽: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A級紅色旅游景區(qū)。 ?</p> <p class="ql-block">花山寨會議舊址</p><p class="ql-block">位置:光山縣文殊鄉(xiāng)花山村</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34年11月召開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會,決定紅二十五軍長征。</p><p class="ql-block">稱號:長征路上的“小遵義會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畈革命舊址群</p><p class="ql-block">位置:光山縣晏河鄉(xiāng)管圍孜村</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31年成為鄂豫皖根據(jù)地政治、軍事中心,被譽為“紅都”。</p><p class="ql-block">榮譽: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雀園革命舊址群</p><p class="ql-block">位置:光山縣白雀鎮(zhèn)</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包含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wèi)局等遺址,現(xiàn)存明清古街500米。</p><p class="ql-block">榮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zhèn)。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殷區(qū)起義紀念地</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30年4月光山縣委發(fā)動武裝起義,成立蘇維埃政府。 ?</p><p class="ql-block">斛山寨戰(zhàn)斗紀念地</p><p class="ql-block">位置:光山縣斛山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1934年紅二十五軍在此伏擊敵軍,1947年劉鄧大軍再戰(zhàn)告捷。</p> <p class="ql-block">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縣城南大埠口淮河北岸渡口,是為紀念1 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突破淮河天險、挺進大別山的歷史事件而建。該館包含紀念碑、廣場和革命烈士陵園等建筑群,2005年被納入信陽市“千里躍進”紅色旅游線路。 ?</p> <p class="ql-block">中共豫東南地委舊址位于淮濱縣張莊鄉(xiāng),是淮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1年年初,中共豫東南地委由潢川縣城遷至張莊集(今淮濱縣張莊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何家沖紀念園</p><p class="ql-block">何家沖紀念園,位于河南省羅山縣鐵鋪鎮(zhèn)境內,西距信陽市40公里,距離靈山國家4A級旅游區(qū)12公里,何家沖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堪為紅色旅游的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何家沖紅色旅游區(qū)是4A景區(qū),占地2.7平方公里,保存眾多紅軍舊址,是全國100個紅色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 ??</p><p class="ql-block">何家沖紀念園,以紅色旅游為主要支撐,集“紅、綠、俗”旅游資源于一體,是兼具愛國主義教育、野營觀光、登山探險、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等多種旅游活動功能于一體的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歷史起源</p><p class="ql-block">何家沖紀念園,位于鐵鋪鎮(zhèn)何家沖,距縣城51公里。何家沖紅色革命歷史悠久。早在1926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就在此建立了農民協(xié)會。1929年建立了赤衛(wèi)隊。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形成后,何家沖是蘇區(qū)的游擊區(qū)。紅四方面軍西撤后,何家沖是紅二十五軍和鄂東北省委堅持斗爭的主要地區(qū)。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奉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命令,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何家沖出發(fā)長征,成為第一支到達陜北的紅軍長征部隊,被譽為“北上先鋒”。</p> <p class="ql-block">作為全國工農紅軍四大出發(fā)地之一的何家沖,始終與紅軍精神連在一起,與愛國教育連在一起,與紅色旅游連在一起。1997年4月,何家沖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等6家單位聯(lián)合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何家沖納入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qū)大別山鄂豫皖紅色旅游區(q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2007年,按照“山水紅星村,羅山何家沖”;“長征勝利從這里開始,羅山何家沖”;“豫南山水、休閑鄉(xiāng)村、羅山何家沖”的一級定位理念,景區(qū)先后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按景觀和功能分八個區(qū)域進行打造:即入口區(qū)、場館區(qū)、體念區(qū)、服務區(qū)、民俗區(qū)、廣場區(qū)、醫(yī)養(yǎng)區(qū)和水域區(qū),涵閃閃紅星門、長征詩碑題詞、摩崖石刻、三星荷塘、英雄橋、濕草地、誓師廣場和紅二十五軍長征大型雕塑墻等40余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紅二十五軍出發(fā)長征]1934年 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2900余名將士在鄂豫皖省委的帶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羅山縣何家沖的那棵千年銀杏樹下集結出發(fā)長征。</p> <p class="ql-block">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壯舉。紅二十五軍是長征途中唯一一支壯大了軍隊,并創(chuàng)建了鄂豫陜革命根據(jù)地。它是中國工農紅軍四支長征部隊中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長征部隊。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陜北,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四望山紅色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位于浉河區(qū)浉河港鄉(xiāng)西部桐柏山、大別山之間,距市中心40公里。</p><p class="ql-block">景區(qū)集紅色遺跡、茶文化體驗、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與休閑度假于一體,涵蓋老君洞李先念辦公室、四望山會議舊址、新四軍五師指揮部、新五師后勤醫(yī)院舊址等紅色景觀及黑龍?zhí)?、白龍?zhí)?、仙女潭、滴水巖等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信陽市委、市政府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大別山精神而興建。紀念館坐落在信陽市北京路和107國道交匯處,占地3萬平方米,2007年4月28日建成開館。紀念館按時代順序陳列展覽,以上千幅文字圖片和數(shù)百件實物對應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形成、發(fā)展和不斷壯大的過程,著重介紹了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發(fā)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歷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先后獲得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景區(qū)”、“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和“河南省文明單位”等二十多項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底,館有藏品數(shù)量10002件/套,有珍貴文物333件/套,年度觀眾總數(shù)為493000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