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黔西南晴隆境內(nèi)的抗戰(zhàn)公路“二十四道拐”曾經(jīng)消失了一段時間, 2002年被有關史學家確認這里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重要標識,它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岸牡拦铡?, 顧名思義是指公路在這里遇到斷崖式的落差,采用了“之”字型路線連接山上和山下的道路,這個之字型的拐點有24道。據(jù)資料介紹,“二十四道拐”上下落差250米,全長4公里,坡傾角達到60度。2023年8月27日,我有幸登上晴隆抗戰(zhàn)公路對面的高山觀景臺,拍攝了這張二十四道拐公路全貌,并乘坐景區(qū)涂著迷彩偽裝的卡車,自下而上,體驗了穿行“二十四道拐”的艱險。</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修筑公路之前這里是一條馬幫走的古道,稱作“鴉關”,是貴州進入云南的必經(jīng)之地。1935年國民政府動員了貴州各縣5萬余名民工和3萬余名士兵,經(jīng)過一年多的艱苦修筑,于1936年9月建成通車。1942年,援華美軍司令部調來美軍第1880工兵營,改建和維修了二十四道拐,到1945年這里運輸量達每月1.5萬噸,高峰時每天有3000輛載貨汽車通過,是抗戰(zhàn)時期承擔國際援華物資運輸任務的重要支點。</p><p class="ql-block"> 在遺址紀念館,有一張照片記錄當年筑路工地上一位美軍士兵向中國農(nóng)民借火點煙的瞬間。受這張照片啟發(fā),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一尊大型塑像矗立在遺址紀念館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