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鳥以后,我們經(jīng)常提到“留鳥”和“候鳥”,顧名思義,前者是以本地為家一年四季都不會離開的鳥兒們,與此相反,候鳥似乎就是四海為家,隨季節(jié)變化、追著溫度遷飛。后者是真正的旅行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曝曬的藍磯鶇,在香港,是絕對“冬季候鳥”。我從2018年冬,初次看見它,以后每年的11月中都在同一地方出現(xiàn),第二年的2月初便突然銷聲匿跡無影無蹤。</p> 01、這張便是2018年11月拍到。當(dāng)時剛拿到新相機和240的鏡頭,盡管新手,但一梭子能打一二十張,總能碰到一兩張還過得去的。 <p class="ql-block"> 俗語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此話當(dāng)真。在像海濱落腳的的這只藍磯鶇雌鳥,每天早上七八點鐘,就在海邊的巖石上尋找蟲子。</p> <p class="ql-block">02、科普講, 雌鳥和未成熟鳥的上身為深棕色,下身則有較淺的棕色鱗狀紋。</p> <p class="ql-block">03、藍磯鶇的羽毛,好像被香港晨早的陽光漂染染了色的哈。</p> <p class="ql-block">04、它還很喜歡迎著朝陽站立。</p> <p class="ql-block">05、看見它在海邊大石頭上跳來跳去,好像明白了為什么叫”磯“鶇。磯者,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地也。名字里不僅包含羽毛色彩,還包含了生活場地呀。</p> <p class="ql-block"> 這幾年我看到的藍磯鶇,都是單獨行動的,也許,它們也屬于獨行客?整個海灣幾公里的范圍,沒有看見它與同類一起覓食,不僅如此,偶爾看見一只雄鳥出現(xiàn),都會被她立刻“驅(qū)逐出境”。</p><p class="ql-block"> 盡管獨自登臺,它的各種“搞怪”動作,也給觀眾足夠的看點。</p> 06 07 08 09 <p class="ql-block"> 從2018年到2023年,都有拍到??匆娨恢弧靶馒B”,只要收入鏡框就很開心,然后是最好清晰一點,再后來就是希望有幾張“飛版”才過癮。</p><p class="ql-block"> 還好這只遠道而來的藍磯鶇妹妹,很照顧打鳥人這樣不知足的情緒。只要你有耐心,它早晚都會飛給你看看。</p><p class="ql-block"> </p>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p class="ql-block"> 度娘介紹,藍磯鶇,俗名亞東藍石鶇,又叫麻石青。從分布地圖上看,它們的生活區(qū)域似乎很大,北至西伯利亞,南抵馬來西亞、菲律賓;東接朝鮮日本,西越歐洲南部、非洲北部,都有它們生活的足跡。</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意大利號稱藍磯鶇“規(guī)模生產(chǎn)”地。我猜測在地中海一帶,藍磯鶇應(yīng)該都比較多的。因為它被地中海國家馬耳它們把選為國鳥,并且還曾出現(xiàn)在該國以前的貨幣上 呢。</p> 20、放兩張專拍的背部的 21、我覺得背部羽毛有“云錦”的感覺 <p class="ql-block">22、藍磯鶇,很喜歡站樁,海灘上哪里有斷裂高突的樹枝,就到哪里去等候,通常都能見到。</p> <p class="ql-block">23、看這張照片,好像是體態(tài)輕盈徐徐落下,其實不然,她來得迅猛,去得干脆,</p> <p class="ql-block">24、只要有機會,我都愿意給鳥兒一個特寫</p> <p class="ql-block">26、從2018到2023,連續(xù)六年,24年,不是我沒去,而是它沒來。祝這只可愛的藍磯鶇妹妹,鳥生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