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編寫:麗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圖片:部分來自網(wǎng)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河壯闊,歲月如梭,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八十周年,從1931年日寇鐵蹄踐踏東北三省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大規(guī)模侵犯我國領土,十四年無數(shù)將士為保衛(wèi)祖國,戰(zhàn)死在戰(zhàn)場,無數(shù)平民慘死在日本鬼子的燒殺搶掠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個暗無天地的年代,好多人家都有一本血淚帳!我家就有兩位親人死在日寇的槍口下。一位是我的前二姑父,一位是我爺爺?shù)拇蟮?,我稱之為二爺爺。他們的死與著名的雪峰山戰(zhàn)役歷史上又稱為湘西戰(zhàn)役有關(guā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日本侵略者做垂死的掙扎,組織了大批精銳部隊想偷襲美軍在芷江的空軍基地,他們從新邵進入我的家鄉(xiāng)隆回灘頭巖口,然后竄往雪峰山。我的二姑父在外地教書,回來看望我那懷孕要臨盆的二姑,被行軍中的日本鬼子當作國軍的偵察人員,用剌刀活活捅死在一座廟里,喚來幾只狼狗把我那可憐的二姑父的尸體血肉淋淋撕裂吞吃,還強迫抓來的伕子看那慘不忍睹的場面。二姑父的一個同鄉(xiāng)當場嚇得暈倒在地。正在閣樓上收納雜物的二姑聽到噩耗,從樓梯上滾下來,一對龍鳳胎夭折在腹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禍不單行,我的二爺爺從洪江賣自己操的紙回來的路上,被日本鬼子抓住做挑夫,在逃跑時被亂槍打死在稻田里。爺爺一邊要料理弟弟的喪事,一邊要勸慰痛不欲生的二女兒,我的父親與小姑姑守著姐姐,陪著她哭得昏天黑地。二姑守寡七年才改嫁,卻因那次小產(chǎn)傷了身體再也沒有懷過孕。日寇打死了她的丈夫至使她一對兒女胎死腹中,還害得她一輩子沒有自己的骨肉,孤苦伶仃度過凄涼老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下圖:我父親與二姑、小姑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二姑父與二爺爺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在戰(zhàn)役中無辜喪生,他們的死只是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寇殘害的千千萬萬民眾中一個縮影。我是從父親的講述中得知這段滴血往事,父親說,日本侵略者對于我家是國恨家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十年歲月逝去,日本上層統(tǒng)治者沒有象德國國家領導一樣對被侵略國家正式致歉,岳飛《滿江紅》抒寫的“靖康恥,猶末雪,臣子恨,何時滅”,這種家仇國恨當銘記在心,強國強兵,不再讓山河破碎,民眾被殘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往往與歷史事件息息相關(guān),回顧二姑父二爺爺喪生的時間段與地點卻是我國抗日時期的與日寇的最后一場決戰(zhàn)— —雪峰山戰(zhàn)役(又稱湘西戰(zhàn)役或芷江保衛(wèi)戰(zhàn))。那是中華民族譜寫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歷程,也是英雄將士沐血奮戰(zhàn)殲滅敵人,粉碎了日寇企圖毀滅芷江機場一次可歌可泣的戰(zhàn)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中正面戰(zhàn)場的最后一次并取得勝利的戰(zhàn)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4月, 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揮第116師團和第47、第34、第68、第64師團等,在第5航空軍一部支援下,由寶慶(今湖南邵陽)、東安等地向懷化芷江機場發(fā)起進攻,意圖摧毀機場以消除盟軍空襲威脅?,并確保日軍戰(zhàn)略物資運輸?shù)陌踩?。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第四、第三方面軍和第六戰(zhàn)區(qū)各一部共約9個軍,在空軍飛虎隊支援下,在芷江外圍武岡、新化間圍殲日軍,確保芷江空軍基地的安全。至四月底日軍攻擊受挫,坂西一良于5月4日下令停止進攻,向洞口、山門、花園市一帶集結(jié)。中國軍隊趁勢發(fā)起反擊,相繼奪回武陽、高沙、新寧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與此同時,第四方面軍對日軍第116師團發(fā)起攻擊,攻克賽市、龍?zhí)朵?,官兵浴血奮戰(zhàn),英勇殺敵對116師團達成合圍態(tài)勢。戰(zhàn)至6月7日日軍死傷慘重,突圍后撤至寶慶及其以東地區(qū),至此,這場歷經(jīng)55天的雪峰山會戰(zhàn)結(jié)束。這場“芷江保衛(wèi)戰(zhàn)”以日軍被擊斃3萬余人、部隊徹底潰敗告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2022年,電大學友小林、再林、艷艷特意駕車陪我登雪峰山蘇寶頂憑吊抗戰(zhàn)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雪峰山戰(zhàn)役得到了湖南各界在人力、物力上的全力支持,特別是獲得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的密切配合。1944年8月邵陽淪陷后,共產(chǎn)黨員尹如圭在邵陽縣太一鄉(xiāng)(今屬邵東縣)建立了一支抗日游擊隊,在衡陽、湘鄉(xiāng)、邵陽邊境一帶襲擊日軍,開展游擊戰(zhàn)爭。如曾在黃龍大山的一次襲擊中擊斃日軍30余人,游擊隊也發(fā)展到300多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岡縣平鎮(zhèn)鄉(xiāng)(今屬洞口)共產(chǎn)黨員蕭健所領導的抗日自衛(wèi)隊,在雪峰山戰(zhàn)役中,多次配合中國國民黨軍隊對日軍作戰(zhàn)。1945年5月,蕭健所率領的抗日自衛(wèi)隊參加王耀武部夾擊三角坳日軍主陣地,有力地協(xié)助了中國國民黨正規(guī)部隊,共同擊斃日軍10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雪峰山戰(zhàn)役中,軍民同仇敵愾,有一支英雄的瑤族抗日武裝— —桐山瑤民抗日自衛(wèi)隊,以其神出鬼沒的山地游擊戰(zhàn)術(shù),在雪峰山會戰(zhàn)中屢立戰(zhàn)功。它就是讓日軍談之色變的“嗅槍隊”。日軍對這支民間武裝的稱呼充滿恐懼與困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鳥銃作為獵戶的傳統(tǒng)武器,射擊時需貼近面部瞄準,擊發(fā)時噴出濃煙,日軍誤以為槍手在“嗅”槍管,稱其為“嗅槍”,自衛(wèi)隊因而得名“嗅槍隊”。鳥銃發(fā)射的鐵砂彈丸覆蓋面廣,中彈者全身嵌入鐵砂,打得日軍狼狽不堪。嗅槍隊中大多是瑤族獵人,他們熟悉地形翻山越嶺健步如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利用雪峰山復雜的地形設置埋伏,通過哨聲、旗語傳遞信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5月7日,嗅槍隊埋伏于漁子溪老安屋場,突襲日軍打死13名鬼子,繳獲步槍8支,自己無一傷亡。5月中旬,日軍109聯(lián)隊試圖突破雪峰山要地馬頸骨,嗅槍隊配合中國軍隊第63師187團展開圍殲。此役中,嗅槍隊擔任伏擊主力,利用狹窄山谷地形發(fā)起突襲,連續(xù)激戰(zhàn)七晝夜。據(jù)《洞口抗戰(zhàn)》記載,此戰(zhàn)共殲敵1300余人,日軍109聯(lián)隊幾乎全軍覆沒,聯(lián)隊長瀧寺保三郎被擊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之后,嗅槍隊在白石界遭遇日軍潰兵,擔負偵察任務的隊員丁狗古率先發(fā)現(xiàn)敵情并交火,壯烈犧牲。最終嗅槍隊擊斃日軍所有潰兵。嗅槍隊在雪峰山會戰(zhàn)中共參與27次戰(zhàn)斗,擊斃日軍230余人,自身傷亡80余人,無一人被俘。這支民間瑤族自衛(wèi)隊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齊心協(xié)力,萬眾一心的抗戰(zhàn)決心與保衛(wèi)祖國的英雄氣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為紀念“嗅槍隊”的英勇抗日功勛。2023年8月15日,洞口縣政府為“嗅槍隊”立碑揭幕,雕塑以兩名瑤族戰(zhàn)士手持鳥銃、腰別獵刀的形象,重現(xiàn)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抗戰(zhàn)傳奇。這段歷史不僅展現(xià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雪峰山戰(zhàn)役徹底扭轉(zhuǎn)了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的局勢,此時國際戰(zhàn)場也在全面反擊后取得勝利。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fā)表《終戰(zhàn)詔書》,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21日,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奉岡村寧次之命,飛抵中方指定的湖南芷江洽降。選在芷江這個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討投降細節(jié)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時的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芷江機場,同時也是抗日戰(zhàn)爭取得轉(zhuǎn)折性勝利的雪峰山會戰(zhàn)(即芷江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略總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芷江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與今井武夫商定投降細節(jié),簽署《中字第一號備忘錄》,明確日軍投降流程及中方要求。?其意義是標志著日軍開始實質(zhì)履行投降程序,是戰(zhàn)后中日首次直接接觸的政治軍事談判,宣告抗日戰(zhàn)爭全面勝利。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歲月,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抗日將士與民眾的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終于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預測終于成為事實。 勝利之歌跨越時空回響, 激勵世世代代前行不息, 愿和平之花永遠盛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編寫中引用的資料來自百度,特致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謝謝您的蒞臨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