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個人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決定于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果學(xué)生在學(xué)校里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將永遠(yuǎn)是模仿和抄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 《論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愛情是真實的,是持久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我們所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甜也是最苦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誰都不滿足于自己的財產(chǎ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誰都滿足于自己的聰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 《戰(zhàn)爭與和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為了要活得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們應(yīng)當(dāng)相信幸福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 《戰(zhàn)爭與和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當(dāng)你意識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己是個謙虛的人的時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馬上就已經(jīng)</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是個謙虛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爾斯泰文集》</p> <p class="ql-block">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jì)中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學(xué)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等。托爾斯泰出生于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xué),1847年退學(xué)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lǐng)地上作改革農(nóng)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5年11月到圣彼得堡進(jìn)入文學(xué)界。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吁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jié)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1873年~1877年他經(jīng)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chuàng)作劇本《黑暗的勢力》,特別是1889~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fù)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shù)探索的總結(jié)。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俄歷)病逝于一個小鎮(zhèn),享年82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