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殊途同歸,上塘河往半山方向往北,繞過皋亭山邊,過黃鶴山,經(jīng)星橋,往臨平去,而我的公交路線,走過了石橋高架路 而后到世紀大道,也是奔臨平而去。不過如今的上塘河與元末明初開的塘棲到江漲橋段運河,都已經(jīng)在運河航運上越來越不起作用了,現(xiàn)在有運河第二通道。本來沒有料想到她的走向是從臨博陸而后過喬司而后再到九堡到下沙往海寧八堡,通江達海是她的使命,所以在世紀大道能感受到這條承擔了大運河70%貨運量的通道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臨平還有世紀公園世紀廣場。世紀大道就是她蓬勃發(fā)展的交通基礎(chǔ)。故而臨平余杭不分家前臨平有小上海名號。不過臨平東我真很陌生,并不知曉與下沙接壤的喬司有什么除了大農(nóng)場大西瓜草莓之外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當然公交380的一些站點讓人心生期盼呀,云家橋也就罷了,網(wǎng)上沒有太多的訊息。而和睦橋,讓我想起在星橋?qū)驎r看到的指示牌,和睦橋,也是一座古橋呢,雖然級別不高,但是應(yīng)該也是上塘河水系在這里留下的美麗印記。</p><p class="ql-block"> 一般來說,從公交站出發(fā)往古橋走距離都不會太遙遠的,當然我要再合并計算一路走來的不易,所以不會等到下次,現(xiàn)在就出發(fā)去看一看這座有點故事的古橋。</p><p class="ql-block"> 和睦橋村名來源于她,還有和睦港但是還是要詫異,問為什么網(wǎng)上的地址是茅家橋60號呢,難不成還有一座叫茅家橋的橋么。</p><p class="ql-block"> 當然現(xiàn)在的行政村,大村里有小村組,有些費解就不解。下車,離開世紀大道,沿著導航的方向去找茅家橋60號民居。但是路線很快就又迷亂了,又一個路口讓我選擇,視野里看到河道,就是和睦港,沿河有綠道,所以理所當然往河邊綠道走,忘了一個村有不止一條河道。古橋,或者也不在和睦港上。</p> <p class="ql-block"> 和睦橋又稱何莫聯(lián)橋,是一座石拱橋,由何,莫兩姓百姓共同出資建造。不知道為什么又叫和睦橋,大概有橋連接,百姓更和睦相處了吧。</p><p class="ql-block"> 很快我走過了大河上的水泥橋,到了河南邊,但是古橋,不需要再走那么遠吧,所以還是要看與這條河交匯的河流,再小的河有可能有橋呢。其實最初看到的是一個水閘,而后才是和睦橋玲瓏的橋拱。迷途知返,我要回到河東邊去,再繞一圈到它旁邊。</p><p class="ql-block"> 說起來就是村鎮(zhèn)經(jīng)濟需要發(fā)展,喬司這里有很多工廠,倉庫什么的,貨運需要,所以和睦古橋為了通行方便,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F(xiàn)在的古橋,橋兩邊的石階已不存,橋面鋪設(shè)厚厚的沙石水泥混泥土。石橋攔也被砌的擋墻所替換,橋面與路面連在一起。所以走到古橋上的想法也立刻被壓制了,還是從側(cè)面,拍到他的橋拱更現(xiàn)實。</p> <p class="ql-block"> 小河是東西走向的,所以要繼續(xù)往東走,才能回到剛才從公交站過來的路上,不想路那邊,一座小石梁橋又出現(xiàn)了。所以最初問路,那里有古橋,那個小伙子說這里止一座古橋呢,當然天天在這里走的人,或者也說不出她的名字,,繞著她轉(zhuǎn)了半圈,我為一次相遇兩座古橋而開心。</p><p class="ql-block"> 后來找相關(guān)古橋的訊息,知道這座石梁橋叫和睦東橋,當然這個名字明顯是關(guān)聯(lián)拱橋的。也是村民為了好區(qū)分叫叫出來的?;蛘咚褪敲┘覙虮緲蚰?。小河向東,在竹林間隱隱留下幾畝池塘,說起來如果不是喬司工廠多,而是有稻田荷塘,我應(yīng)該走到她更隱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茅家橋名字的來歷不好找現(xiàn)實線索,但是喬司,是古代的鹽課司喬遷于此,而得名。滄海桑田,是喬司的幾百年歷史的最好刻畫。司鎮(zhèn)的前身是仁和鎮(zhèn),宋代時叫湯村鎮(zhèn),那時候還產(chǎn)鹽呢。蘇軾老爺子曾經(jīng)在這里督開運鹽河,想想都覺得很厲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因為海潮的襲擊,這個地方被淹沒了,后來就重建了。到了清初,這里還設(shè)了鹽課司,</p><p class="ql-block"> 當然鹽場離杭州,臨平現(xiàn)在也有相當距離了。古代現(xiàn)代錢塘江海塘的建設(shè)最后讓喬司鹽場不再輝煌,取而代之的,就是現(xiàn)代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她作為城市發(fā)展的新的藍圖與遠景規(guī)劃。</p><p class="ql-block"> 所以多少橋,河的變遷與眼前的和睦東橋一樣,亦然無跡可尋,但是也像運河第二通道,和港一樣,通江達海。可以以此描畫著美好安瀾的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