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陳可辛執(zhí)導(dǎo)、章子怡主演的《醬園弄·懸案》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將八十幾年前一樁震驚上海的民國四大奇案之一的“詹周氏殺夫案”重新推至公眾視野。它不僅是一部犯罪劇情片,更是一幅亂世女性的生存圖景,一段被時代與命運雙重碾壓下的悲鳴與反抗。</p><p class="ql-block"> 我們回到1945年3月20日,上海醬園弄85號。天未亮,一場血案悄然發(fā)生。身材瘦小的詹周氏,用菜刀將丈夫詹云影殺害并分尸十六塊。她渾身是血,眼神枯寂,沒有逃離,直至被房東夫婦扭送警察局。但陳可辛和章子怡偏不這么拍。他們把這個故事拍成了一首女人的史詩——不是英雄的史詩,是一個被踩進(jìn)泥濘里的女人,如何用一把沾血的菜刀,為自己刻下墓志銘的史詩。</p><p class="ql-block"> 電影開場,舊上海的醬園弄在晨霧中醒來。陳可辛以近乎人類學(xué)般的鏡頭,細(xì)致復(fù)原了那個時代的生活肌理:晾衣竿橫七豎八、灶披間油煙氤氳、鄰里聲氣相聞。詹周氏(章子怡 飾)就穿梭于這樣的空間里——瘦小、沉默,像一道灰色的影子。晾衣竿橫斜如亂箭,馬桶車吱呀而過,隔夜污水從陰溝里返出腥氣。章子怡飾演的詹周氏蹲在門口洗衣服,背影薄得像一張紙。鄰居和她打招呼,她點頭,卻不抬頭。那個時候,她已經(jīng)殺過了人。</p><p class="ql-block"> 陳可辛太會拍這種“罪后時刻”。他沒有直接給我們看分尸的血腥,而是讓我們看血案之后的醬園弄:二房東王瞎子仰頭看著滴血的樓板,女人在井邊交頭接耳,小報記者舉著相機(jī)沖進(jìn)弄堂……而這些喧囂,都繞開了那個坐在房間中央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詹周氏是誰?本名周春蘭,1915年生,江蘇丹陽人。九歲為婢,十七歲被養(yǎng)家當(dāng)作人情送給典當(dāng)行伙計詹云影。從周春蘭到詹周氏,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一個男人的附屬品。丈夫詹云影,人稱“大塊頭”,身高一米八,體重兩百斤,吃玩嫖賭樣樣精通。電影里有個細(xì)節(jié),他甚至連嫖資都要妻子付。</p><p class="ql-block"> 章子怡的表演堪稱恐怖。她不是靠臺詞演戲的演員,她是用骨頭演戲。當(dāng)她看著丈夫把情婦帶回家讓她安置時,她的嘴角是笑的,眼神卻是死的;當(dāng)她拿著賣醬肉攢下的銀元被丈夫搶走時,她的手指在發(fā)抖,身體卻站得筆直;當(dāng)她吞下來蘇爾自殺被救活后,她看著丈夫,眼神像在看一個陌生人。</p><p class="ql-block"> 最絕的是殺夫那場戲。陳可辛沒有拍刀光血影,他拍的是章子怡的臉。丈夫說:“就算賣了家具,錢還是歸我賭?!彼α恕D鞘撬谝粋€笑。然后她舉起菜刀,鏡頭定格在她的血紅眼睛——那里面沒有仇恨,沒有瘋狂,只有一片虛無。原來比憤怒更可怕的,是徹底的空無。</p><p class="ql-block"> 案發(fā)后的眾生相,被陳可辛拍成了荒誕劇。警方不信她能獨立分尸,非要揪出個“奸夫”;小報把她說成“當(dāng)代潘金蓮”,標(biāo)題一個比一個香艷;街坊們信誓旦旦:“肯定有野男人幫忙!”整個世界都在替她編故事,卻沒人問一句:為什么?</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女作家蘇青出現(xiàn)了。電影里由趙麗穎飾演的西林(即蘇青),穿一身素色旗袍,眼神清冽如刀。她在《雜志》上發(fā)表《為殺夫者辯》,說詹周氏“雖法無可恕,但罪有可原”。她說你們男人寫的法律要判她死刑,但我們女人看的世道,早就判了她無數(shù)次死刑。</p><p class="ql-block"> 蘇青的文章像一?;鸱N,點燃了整個上海灘。知識分子、家庭主婦、天主教修女……越來越多人站出來說“刀下留人”。電影里最動人的一幕,是紡織廠女工集體簽名請求免死的長卷緩緩展開,上面按著密密麻麻的紅手印——那是底層女性的同盟,是沉默者第一次發(fā)聲。</p><p class="ql-block"> 而時代的洪流也在助推。日本投降,汪偽倒臺,舊判決失效;國民政府大赦,死刑改判十五年。她活下來了。有人說這是運氣,但我看這是歷史的必然:當(dāng)一個女人被逼到揮刀求生,連時代都要為她讓路。</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了,詹周氏在農(nóng)場改造、工作、結(jié)婚,改名周惠珍。電影最后一個長鏡頭,章子怡站在農(nóng)場的陽光下,身后是1950年代的標(biāo)語和紅旗。她笑了——那是全片第一個真心的笑。那一刻她不是“詹周氏”,她是周惠珍。一個有名字的人。</p><p class="ql-block"> 拋開懸疑、殺人、血污等等字眼,懸案之下真正讓故事洶涌的是三位女性的無聲聯(lián)盟。詹周氏被推上殺夫?qū)徟邢瘯r,連辯白都無力。作家西林以筆為刀,在報紙上替她撕開輿論的口子:“不讓他們得逞”的檄文成為詹周氏的第一束光。身陷囹圄的王許梅則遞來更現(xiàn)實的武器:一件紅色毛衣,一句“想活,就自己想辦法”,以及一條用智謀換來的生路。三位身份、經(jīng)歷迥異的女性,在命運的牢籠中相遇相知,相互扶持,她們的同盟超越了簡單的求生互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與支撐。她們之間交換眼神、共享秘密,把彼此的絕望轉(zhuǎn)變成一絲裂縫里的曙光,讓她們在電影灰暗的色調(diào)中,成為最美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章子怡飾的“毀容妝”,通過胎記、疤痕、蠟黃面色、漂白稀疏的眉毛和不整齊的牙齒,外化其悲慘的生存狀態(tài)與內(nèi)心的麻木痛苦。楊冪那身鮮艷的紅毛衣在黑白灰為主調(diào)的監(jiān)獄環(huán)境中尤為醒目成為一種旗幟,并通過燙發(fā)等展現(xiàn)其身份的印記。趙麗穎飾演的西林,以精致的假發(fā)造型示人,而私下卻是利落短發(fā),強(qiáng)烈反詐直觀展現(xiàn)了她在社會規(guī)訓(xùn)與真實自我之間的游走。這些“扮丑”是服務(wù)于精神層面的故事表達(dá),每一處不完美,都是角色內(nèi)心世界與生存狀態(tài)的真實映射。</p><p class="ql-block"> 陳可辛沒有把詹周氏拍成英雄,也沒有拍成惡魔。他拍她作為一個人的復(fù)雜性:她會因為鄰居送的一塊糕而眼眶發(fā)紅,也會在殺夫后冷靜地分尸;她在法庭上語無倫次,卻記得每一個欺負(fù)過她的人的名字;她愛孩子,玻璃柜里收滿托兒所孩子的照片,卻一生沒有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陳可辛的《醬園弄》超越了一般犯罪片的范疇,它并非為暴力辯護(hù),而是試圖理解暴力的來源。影片視覺語言沉穩(wěn)而暗涌激情,弄堂的潮濕狹窄與法庭的肅穆空曠形成對比,暗示制度與個體之間的疏離與對抗。章子怡貢獻(xiàn)了從影以來最深沉有力的表演之一,她不靠臺詞,而憑借肢體與眼神,將一個女人的枯竭與復(fù)蘇盡數(shù)表達(dá)。</p><p class="ql-block"> 這部電影真正想問的是,在一個女性沒有經(jīng)濟(jì)獨立權(quán)、家庭暴力不是罪、離婚被視為恥辱的時代,一個善良的弱者該如何活下去?詹周氏的選擇固然極端,但那是一個無聲者唯一能發(fā)出的震耳欲聾的吶喊。</p><p class="ql-block"> 她讓我們看到,正義的背面,往往是無數(shù)人的沉默。而當(dāng)法律、輿論與歷史終于愿意傾聽一個“女兇犯”的哭聲,或許才是社會真正走向文明的開始。</p><p class="ql-block"> 《醬園弄·懸案》不是一則遠(yuǎn)去的奇聞,它是一面映照至今的鏡子——關(guān)于我們?nèi)绾螌Υ跽?,如何理解苦難,如何在罪與罰之間,看見人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這部電影最厲害的是它的現(xiàn)代性。2025年的今天,我們有了反家暴法,有了婦女熱線,有了微博熱搜——但詹周氏的困境真的消失了嗎?看看那些為離婚苦苦掙扎的女性,看看那些被家暴卻無法逃離的母親,你就會明白:醬園弄從來不只是歷史,它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法律不能保護(hù)你,社會不容納你,婚姻要吞噬你時,一個女人除了舉起菜刀,還能怎樣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醬園弄·懸案》不是一部關(guān)于殺人的電影,而是一部關(guān)于生存的電影。它讓我們看到,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極端選擇背后,是一個普通女人想要活下來的最簡單、最原始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詹周氏不是英雄,她只是一個活下來的普通人。而每一個普通人活下來的歷史,才是真正值得被攝影機(jī)銘記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們再回望醬園弄那條狹窄的里弄,那棟二層小樓,那滴滴落下的血水——它們不只是電影場景,更是一個女人活過的痕跡,是她無路可走時的最后一步。</p><p class="ql-block"> 也許,《醬園弄·懸案》最大的意義不在于還原歷史,而在于提醒我們:每一個弱勢者的絕望,都不該被輕易歸為“瘋狂”;每一句“她本來可以……”的事后聰明,都可能變成壓死人的石頭。</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法律、輿論、社會制度終于學(xué)會傾聽弱者的哭泣,才是詹周氏們真正安息的時刻。</p><p class="ql-block"> 而她到底只是一個想活下來的女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