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4日(第6天) 鳳縣--靈官峽--柴關嶺--留壩</p> <p class="ql-block">車前,靈官峽隧道的洞口漸漸清晰。杜鵬程筆下《夜走靈官峽》的風雪夜場景,早已在心頭漫延--“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一尺多厚。天地間霧蒙蒙的一片。我順著鐵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聽見各種機器的吼聲,可是看不見人影,也看不見工點。一進靈官峽,我就心里發(fā)慌。這山峽,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見太陽;順著彎曲的運輸便道走去,隨便你什么時候仰面看,只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目下,這里,卷著雪片的狂風,把人團團圍住,真是寸步難行……”</p><p class="ql-block">1958 年,軍旅作家杜鵬程用文字記錄寶成鐵路建設者的奮斗,讓靈官峽成了中學課本里的“精神地標”。當年讀課文,多想親眼見見秦嶺大山里,為鐵路戰(zhàn)天斗地的模樣。如今,我們向著靈官峽進發(fā),課本與現(xiàn)實的邊界,正被車輪碾開,此刻的心情,早已被這份跨越時空的奔赴點燃,滿是激動哦!</p> <p class="ql-block">過了靈官峽隧道,蜿蜒道路如絲帶在前方延伸。路側植被紅的深淺錯落、綠的層次繽紛,紅綠相間間,把秦嶺山間這段路暈染得滿是鮮活詩意。</p> <p class="ql-block">“探訪靈官峽,賞景憶杜篇”,是我們這次旅程里滿懷期待的一項。昨夜,我們抵達寶雞鳳縣,而靈官峽就在鳳縣西南,離縣城大概 5 公里之遙,正靜靜等著我們去探尋 。</p> 早上 8 點半,懷揣著對靈官峽的期待,我們駕車出發(fā),駛入去往靈官峽的峽谷。車窗映著晨色,心已先一步飄向那片承載課文記憶的山水間,前方的峽谷也越來越窄了 。 <p class="ql-block">瞧,前方鮮紅的“靈官峽景區(qū)歡迎您”的標語映入眼簾,也拉開了這場奇妙之旅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下車來到峽前,一架悠長的木橋橫跨在兩岸之間,棕褐色的橋身透著古樸的氣息,橋欄上懸掛的五彩小旗在微風中歡快地舞動 。峽對岸,高聳入云的絕壁氣勢磅礴,一塊修長寬闊、潔白如玉的巨大石板鑲嵌在絕壁中央。那是什么呢 ?</p> <p class="ql-block">我們迫不及待踏上木板橋,腳步剛落,就左右張望--峽底竟藏著條碧綠的小溪,原來這是嘉陵江!江水像塊溫潤的翡翠,在陡直狹窄的峽谷間緩緩蜿蜒,一路向著遠方伸展,像是要把這山間的靈動,都悄悄帶向未知的天地。</p> 向左望,大山腰間驟然現(xiàn)出拱形洞口,與之相連的鐵路橋如鋼鐵長龍,橫亙峽谷。這便是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峽底翡翠色江水靜靜仰望著它,六十余載相伴,流水與鐵軌,把歲月釀成了無聲的詩。 <p class="ql-block">把視線轉向前方,巨大白石板愈發(fā)清晰,刻字如密雨排布。微風掠過時,對岸廣播甜軟的聲線悠悠淌來--“探照燈光穿透雪片,射向天空,幾十名工人像貼在萬丈絕壁……” 猛地一怔!這不是《夜走靈官峽》里的場景嗎?此刻廣播里,正一字字播著原文。</p> <p class="ql-block">快步越過木板橋,剛踏上對岸,一組鎏金般的“靈官峽”雕塑猛然撞進眼簾!嶙峋山石,揮舞鋼釬,瞬間把人拽回當年建設現(xiàn)場--恍惚間,叮叮當當?shù)拈_山聲穿透時空,在峽谷回蕩。再望雕塑后墻,雪白石板上,《夜走靈官峽》1600 多字的全文如鋪展的鐵軌,順著石壁延伸。原來課本里的滾燙故事,早把根扎進山水,把寶成鐵路的魂,熔進每道筆畫。</p> <div>寶成鐵路北起寶雞、南抵成都,全長 669 公里,是新中國首條施工難度極大的鐵路,秦嶺段尤甚。1958 年 1 月 1 日運營后,1981 年特大洪水迫使秦嶺深處靈官峽段改線。如今,靈官峽以“鐵路古跡、休閑氧吧、古羌文化”為特色,成國家 3A 級景區(qū),地處鳳縣西南 5 公里陜甘交界,316 國道、寶成鐵路、嘉陵江穿境而過,因杜鵬程《夜走靈官峽》聲名遠揚 。</div> <p class="ql-block">雖已是十月,但這里滿山樹木依然郁郁蔥蔥,嘉陵江水滔滔奔流。站在崇山峻嶺間,望著陡峭山壁上鐫刻的《夜走靈官峽》,那些文字仿佛活了--恍惚間,冬夜的風雪聲、鋼釬鑿石的叮當聲,順著山壁淌下來,無數(shù)寶成鐵路筑路工人戰(zhàn)天斗地的身影,在眼前晃成一片。</p><p class="ql-block">就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夾縫里,我們一腳跨進了寶成鐵路文化體驗館 。</p> <p class="ql-block">一進序廳,墻上《靈官賦》率先抓住目光--“有幸又作故道行,靈官險峽覓舊蹤” ,原來這是 1981 年杜鵬程重游時寫的《重走靈官峽》。讀著“凝目當年鏖戰(zhàn)處,猶聞劈山機聲隆” ,眼前好像真浮現(xiàn)出筑路時的轟鳴場面。序廳里,靈官峽隧道的“前世今生”靜靜鋪陳,墻上火車機械拼出鳳凰,像在說:靈官峽借改造重煥生機,也藏著寶雞鳳縣的“鳳文化”密碼,連歷史都跟著鮮活起來 。</p> 隨著腳步的前移,光線驟然變暗,我們立刻來到了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寒風呼嘯,機器轟鳴,各種工具叮當作響,其中夾雜著各種哨音、鳴笛和喊叫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戰(zhàn)斗場面。哈,投影、音效和燈光布景各種技術在這里得到了充分應用,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p class="ql-block">此時,課文里“絕壁石洞”猛地撞進視線--鍋碗瓢盆摞得齊齊整整,床鋪炕席泛著舊暖,“胖娃娃拔蘿卜”年畫褪了色,卻還透著股熱乎氣。妹妹寶成蜷在被窩里,像只安靜的小貓;哥哥成渝趴在“作者”膝頭,連睫毛都凝著困意。我在鐵欄桿外站定,望著這“拼出來的家”,忽然懂了:工地上的“溫馨”有多珍貴,鐵路人的奉獻就有多沉重,獻了青春,連子孫的童年,都跟著嵌進這山洞里。</p> <p class="ql-block">瞧這幅場景復原圖,冬夜風雪里,幾十名工人像被焊在萬丈絕壁上打炮眼,活像在開鑿“登天的梯子” 。再看他們手中工具,簡陋得讓人心驚。寶成鐵路作為新中國“一五”計劃重點工程,凝聚著無數(shù)建設者的血汗。當時國家舉全力攻堅,在艱險秦嶺山區(qū)辟路,每寸鐵軌都浸著奮斗的汗水,這份建設難度與歷史意義,值得永遠銘記 。</p> 當年筑路,靠的就是這么簡陋的工具啊 。 誰能想到,當年筑路工人就靠這簡陋工具,用肩膀把鐵軌一寸寸“扛”上秦嶺絕壁。木杠壓彎了腰,藤筐磨破了手,可鐵路硬是從絕壁里“長”了出來。 眼前這只籮筐里,石頭堆得滿滿當當。不禁讓人好奇,這一筐石頭究竟有多重呢?當年的筑路工人,又是怎樣日復一日,扛著這樣沉重的擔子,在艱難的工地上穿梭勞作的? 倆姐妹好奇,要抬抬試試。剛發(fā)力就一個趔趄,差點摔個跟頭,籮筐卻紋絲沒動。這沉甸甸的分量,瞬間讓她們對當年筑路工人又多了十分敬意,才懂那些把鐵軌“扛”上絕壁的身影,有多了不起 。 展覽館內容豐富又新穎,滿是寶成精神的回響。 沿著隧道展廳慢慢走,老照片里的風雪與汗水,順著木墻往眼里鉆。那些筑路人的笑與累、鋼釬鑿出的火花,全嵌在一張張黑白膠片里,走著走著,眼眶就跟著發(fā)燙,原來“感動”是會從照片里“流”出來的 。 這張照片定格了當年通車時的熱鬧場面,蒸汽火車噴著白霧緩緩駛來,站臺上人群簇擁,滿是歡呼與期待,那股熱烈的勁兒仿佛能透過畫面撲面而來。 <p class="ql-block">地面上的玻璃展柜里,舊鐵軌靜靜躺著,枕木的紋路里還卡著半個世紀前的塵土。這哪是冷冰冰的鐵軌,分明是寶成鐵路建設者們,用血汗在秦嶺山里“刻”出的歲月肋骨 。</p> 這張圖片介紹的是寶成鐵路改線后,廢棄的靈官峽段鐵路。 沿著步道往前,看到廢棄的鐵路隧洞嵌在青山里,石縫垂著水痕凝成的 “冰棱” ,像給歲月掛了串銀簾子。嘉陵江在腳邊慢慢淌,好像順著水流,在講述著半個世紀前這里的老故事。 <p class="ql-block">從展覽館出來,順著步道一頭扎進青山!我們撒歡往前,木橋、山壁、野樹閃過身旁,一路追著風跑,把展覽館的歷史余溫,融進這鮮活的山水里。</p> 兩岸青山擠著往江里看,綠水把滿山翠色揉成鏡面,連風都繞著圈不想走。這旖旎風光,拽著人的腳脖子就不放,誰能舍得返程! 靈官峽的風光啊,半幅是寶成鐵路鑿山穿壁的舊時光,半幅是綠水繞灘、游船慢搖的新模樣。當年鋼釬鑿出的回響,早融進這一灣碧水,把“艱苦奮斗”泡成了游人眼里的“歲月溫柔”。 <p class="ql-block">老隧洞的風一吹,好像還能聽見鋼釬叮當響;新棧道上大家笑著鬧著,把過去那些辛苦事兒,都泡成甜津津的回憶啦!站在這兒,誰能不愛上這“從前吃苦、現(xiàn)在享甜”的地方!</p> (待續(xù))